學書法的人必須要懂這個,不懂這個,還談什麼書法?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這個是東漢蔡邕在其《九勢》中所論述的述運筆規則。強調了「勢」的重要性是。
《熹平石經》
寫字要有勢,沒有勢的字,就是古人所說「狀若運算元」,呆板機械,了無生趣。那作為一個書者該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字有勢?其實只要你在臨帖的時候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出端倪的。有人總結出這幾個基本的。如果遵循了這幾點,勢自然生矣!
一,讓字傾斜,避免平正
已有的幾種書體中,草書、行書的勢能應當最強,小篆是靜態的書體,勢能最弱。楷書雖然也是屬於靜態書體,但是楷書卻可以寫的飛動有勢,並不呆板。比如說:
道
請看這個「道」字,作者在行筆時迅速,使得線條極具有彈性,點畫呼應緊密,極為生動、活潑,硬是把楷書寫出了行書的味道。另外再看這個「顏」字。
顏
照片上的這個「顏」字,採用了傾斜,弧線,速度,顧盼四種手法,使本來平正的字,變得生動而有氣勢。這也是顏真卿善用弧線造勢,也是顏體楷書的一大看點。
二、加強點畫的呼應
節選自《苕溪詩》
圖中的「心」字——三點有呼應有度,三者雖然有隔有連,但是整體上依舊存在著右上角和左下角的勢。
三、加快書寫速度(點畫飛動)
書法史上小楷代表作之一的《靈飛經》通篇的筆勢呼應特別緊密,且看其中的這個「奉」字。作者在寫這個「奉」字的橫畫時行筆速度很快,尤其是在起筆時最為明顯,三個橫畫之間的承接連貫,行氣暢達。這無疑增加了改字的動勢。
奉
四、增加線條的曲度
王鐸作為明末清初的書法家,其作品歷來受人喜歡。其作品,尤其是行草書很是喜歡左右扭動,製造搖擺之勢,產生強烈的動蕩感。
王鐸作品
圖中「王鐸」二字,還有「亭寇驚」三字,字形擺動幅度之大,用東倒西歪形容毫不誇張。除此之外,每一個字的扭曲度是非常大的。這也起增勢的作用。且在字與字上下連接上,採用了更複雜的多種手法組合,既有一順邊連接,也有左右擺動連接,還有字形寬窄、長短、粗細等各種變化,極大豐富了字勢的形態和變化。


※王羲之《孔侍中帖》放大後看細節
※連乾隆爺都評價此人書法非人能學,這得多厲害啊!
※楊維楨極善書法,是倪瓚好友
※沈尹默的這件大楷《心經》就是這麼的好看不厭
※這幾類江湖書法,有哪一類找上你了嗎?最好還是不要被找上
TAG:山人說國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