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後再看華為Matebook,產品力很好 叫座需要時間
一年前,第一代華為Matebook發布的時候,整個PC行業一片唏噓。有人想看華為的笑話,他們覺得做通訊行業的華為跨界做PC,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太多。今年5月,華為一口氣連推三款全形態的筆記本:Matebook X、Matebook E和Matebook D,彰顯了要把PC這件事做大的決心。
做筆記本華為究竟行不行?筆者有幸在Matebook的誕生地——華為武漢研究所與產品團隊和研發人員做了一次深入交流。 (以下內容,都是對這次交流的個人觀點總結,僅供參考。)
一個原因,讓華為決定進入PC市場。
說起PC,就不得不說Wintel聯盟,微軟的Windows+Intel的處理器,決定了PC的走勢。品牌廠商一直以OEM製造的方式生產PC,無論是聯想、惠普還是DELL,外觀看起來各不相同,但萬變不離其宗,核心依然Windows+Intel。以華為的風格,進入一個領域,必須掌握核心技術。移動互聯網、雲和大數據的出現,改變了用戶的使用場景,也讓PC行業悄然發生了變化。除了遊戲以外,PC不在需要做大量的本地化運算,對性能的需求已經轉變為對體驗的需求。近期的PC行業大新聞,也顯示了這種趨勢性,我們看到了蘋果Mac在自研處理器、谷歌的Chrome book和其他品牌在考慮驍龍835、840的解決方案,未來的PC市場有可能在生態層面上發生改變。當這一天全面爆發時,則意味著所有廠商將重回起跑線,而在移動通訊領域掌握大量核心技術的華為,會在這種變革中拿到自己想要的。
變數——是讓華為決定進入PC市場的原因!
兩個挑戰 華為必須面對
當然,以上說的都是理想中的狀態。在這之前,華為依然會堅持以Wintel為核心,畢竟這是多年PC市場積累下來的用戶習慣。華為更多是在做一些微創新,用他們的話來講,就是用做手機的思維去做PC。
比如我們看到:開機鍵的指紋解鎖技術,CNC的機身製造工藝,這些都是在手機行業中廣泛使用的新技術,華為把他帶到了Matebook產品當中,在這兩個領域領先其他PC廠商一代。以及在未來可能大行其道的LTE PC,華為在LTE技術的領先地位,也會在此類產品中獲得先機。但在這些事情發生之前,Matebook將會面臨兩個挑戰。
首先是生存挑戰。
華為不需要Matebook賺錢,但這條線不能沒有數字,不能缺少代表趨勢的數字。由於是PC新晉廠商,銷量絕對值不可能和傳統品牌看齊, 但增長量卻可以代表趨勢。 假設以三年為周期,在傳統筆記本市場,你的份額微乎其微,是否會影響華為繼續做下去的決心? 所以,華為需要儘可能多的去賣Matebook,只有到達一定量級,你才能成為俱樂部玩家,才能看到這個市場的一些核心問題。
華為還希望改變傳統PC的銷售格局,那就需要儘可能多的嘗試用手機渠道銷售Matebook。當年,聯想曾嘗試在PC渠道賣手機,效果不理想。反過來,華為能不能成功,誰都不知道,只能靠時間去驗證。
其次是口碑挑戰。
手機大佬華為在當前的PC市場認可度不高,這是事實。消費者在觀望,購買過的用戶口碑至關重要,只要出現質量問題,都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所以在武研所的Matebook成品測試環節苛刻嚴格,華為做了很多獨有的定製,為了減少人工出錯的可能,大量測試用機器和演算法完成。
另外一個影響口碑傳播的,是產品的對外宣傳和更新周期。Matebook慢慢做、做精品,這是華為的思路,所以Matebook的產品力很好。但產品周期長,換代不夠快,也意味著抓不住眼球,做手機的華為不會不知道。手機旗艦產品,一年兩代這已經是行業慣例,PC市場也有這種趨勢,當下一代Mac產品諜照滿天飛的時候,下一代Matebook什麼樣,媒體都不得而知。作為一個PC新晉品牌,必須要更開放些。
通過此次交流,我們能感受到華為做Matebook的努力和決心。很多人認為,華為的進入,會重新讓PC這個「古老「的行業興奮起來;也有人認為,華為的進入,只是把PC市場當成一種投機。 莎士比亞說過:事物的本身並沒有好壞,只是你如何看待他,華為Matebook需要的,是用時間來證明自己。


※節省空間好幫手 小尺寸迷你機箱推薦
※創造無限可能,能力風暴教育機器人新品上市
※國慶出遊手機推薦:雙攝改變你的視界
TAG:天極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