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不堪的晚清政府,為什麼會突然加快全國鐵路的建設呢?
在1897年,清朝的永定門外馬家堡進行火車通車,大家肯定在想這是不是又是那種用馬或者驢來拉的呀,這次不是的,這是一次成功的動力性的火車,這表明,毛驢終於下崗了。
馬家堡的這座鐵路雖然只是通到郊區,很短的一段路程,但是這卻是見證了晚清終於提速了,不再是靠著八百里加急這樣的笨重辦法了,這也時一次轉折,此後中國的發展讓西方國家是瞠目結舌的。
那麼為什麼一直腐敗不堪的晚清政府會有如此的改變?會加快建設全國的鐵路建設呢?
這是在晚清在與東方的日本發生了「甲午海戰」後,晚清政府受到了極大的刺激,一個小國竟然是將大清海軍打殘了,並且晚清還要賠付無比巨大的費用,這對於一直以天朝自居的清朝試一次奇恥大辱。
不僅僅是政府的有識之士疾首痛心,就算是民間百姓,文人都是對政府提出了批評,痛定思痛,光緒帝更是提出了全國上下要一心,共同謀圖富強。
當然,這些思想、政治上的因素是形而上的因素,不僅僅這些,就算是鐵路等一些形而下的因素也受到廣大民眾的極大關注,與日本跨越海洋的後方補給,晚清的補給線實在是落後的很。
譬如,晚清的關東鐵路本可以在戰爭里發揮作用的,但是這個鐵路卻是只從天津修到了山海關,根本不可能及時補給戰前的軍士,若是鐵路能夠修好,恐怕戰爭的結局真的是不知道的。
於是,在這樣上下共同的認知下,鐵路的建設被擺上了日程,成為晚清「力行新政」的六大措施之首,鐵路建設成為第一樞紐,像津蘆鐵路、京漢鐵路、川漢鐵路等等都是迅速的建成,將晚清連成一片。
在1881年到1894年,晚清建了300多公里的鐵路,這是昭示了晚清接受新政改革的決心,不過此時,卻是有些晚了,此時的晚清已經是內憂外患了,瀕臨崩潰了。
【關注百變歷史秀,共享不一樣的歷史】


※中國古代唯一用自己姓做國號的皇帝,該姓現為國內大姓
※此人為賺錢賣慈禧的字畫,慈禧用一奇葩方法就讓其認錯贖回
※歷史上的另一個韓信,出生顯赫,卻毫無政治頭腦,愚蠢至死
※該犯人死前做了一首詩,惹朱元璋大怒,將刑場所有官員全部斬殺
※此人歷經五朝近百歲,官場上無人能惹,惹他的人下場都很慘
TAG:百變歷史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