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9AT 亮點多:賓士 GLC 5 萬公里「吐血」總結

9AT 亮點多:賓士 GLC 5 萬公里「吐血」總結






(文章比視頻更豐富一些)







賓士 GLC 已經上市一年多時間了,我的這台 260 動感是在 2016 年 1 月份提車的,!目前已經行駛了 5 萬多公里。這在眾車主中算是跑得比較勤的了。




這車當時加價 2 萬多,並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其實現在還真有些後悔,但不是後悔加價,而是後悔買早了。現在讓我選,同樣的花費我可能就選阿爾法·羅密歐的 Stelvio 。但沒辦法,當時買的時候選擇很少。






一度在賓士 GLC 和路虎發現神行(奇瑞路虎,有 2 萬多優惠)之間猶豫了好久,甚至還去看過保時捷 Macan 。最後還是入手賓士 GLC ,理由是:





1)賓士的用戶體驗更好一些,比如我十分鐘情的懷擋——買不起特斯拉可以買跟特斯拉同款懷擋的賓士;




2)路虎發現神行的這款來自采埃孚( ZF )的 9AT 問題頻發,比如「踩油門不走」現象;



3)保時捷 Macan 2.0T 選裝完配置後,嚴重超預算(雖然保時捷中心就在家門口)。





其實,我們買車前比來比去,最後讓你做出購買決策的往往是一個很簡單的點。比如對我來說,儘管我知道賓士 GLC 不是最完美的,但一個懷擋情節就足以讓我下最後的決定。事實證明,在 5 萬公里的朝夕相處中,賓士的電子懷擋是所有的換擋方式中用戶體驗最好的!






最為一個汽車媒體人,每當有乘客問我「你這車咋沒擋把」時,作為賓士車主我是無比自豪的。就連特斯拉也選了賓士的懷擋(完全同樣的零件)。當然,看到這裡,很多寶馬粉絲會說,第四代寶馬 7 系( E65-E68,2002-2008 年)早就用電子懷擋了,這都是寶馬玩剩下的。







的確, 7 系之前用過電子懷擋,而且匹配的是采埃孚( ZF )的首款 6AT 變速箱。可以說,寶馬採用電子懷擋,比第五代賓士 S 級( W221 )還要早至少 3 年。




但目前來看,傳統汽車品牌中,賓士是唯一堅持懷擋設計並在全系推廣(少數車型和 AMG 除外)的廠商。當然,這也跟賓士主打舒適性和用戶體驗(比如副駕美女的大腿可以伸過去)有關,畢竟懷擋的車雖然操作起來方便,可駕駛感降低。




關於前唇設計




在同級別車型中,賓士 GLC 是前唇(或前臉)造型最多的一款車。統計一下,共計有 6 種不同的樣式。






相比起來,奧迪 Q5 、寶馬 X3 、保時捷 Macan 、捷豹 F-Pace 、阿爾法·羅密歐 Stelvio 等,反而顏值都比較穩定。唯獨賓士 GLC ,花樣太多。而且,在 2016 年剛上市時,引入國內的歐版「香腸嘴」造型,備受吐槽。







到了 2017 款,北奔領導意識到這個問題,立刻推出了運動套件。除 GLC 200 外,其餘型號都標配運動套件,取消「香腸嘴」。



其實,我倒覺得北京賓士在國產時,更應該把越野套件引入進來,至少有越野模式的 GLC 300 應該可以選裝越野套件。可中國消費者就像是猴兒一樣被北奔耍來耍去,給你什麼就買什麼,而且說變就變。




這些前唇和中網設計中,唯一看起來比例協調、有顏值競爭力的,就是 AMG GLC 63 的版本。只可惜,這價格沒啥競爭力。其他的設計,尤其是歐版的「香腸嘴」,真是沒誠意之作。




鋁合金簡配問題



賓士 GLC 最大的爭議,來自於國產後對於鋁合金材質的簡配。網傳,國產賓士 GLC 比海外版重了 125kg 。這個數字是怎麼出來的呢?國產 GLC 260 的整備質量是 1860kg ,而歐規 GLC 的整備質量是 1735kg ,於是就有了這個 125kg 的說法。









其實,國產 GLC 300 更重,是 1890kg ,比歐規的 GLC 300 要重 155kg 。因為,國產 GLC 260 和 300 的車重是不同的,而歐規、港規和美規的 GLC 250(只有中國叫260 )和 300 車重是一樣的。




我們要知道,中國和歐洲對於整備質量的計算方式是一樣的,都是:標配車型 +90% 燃油 +68kg 駕駛員 +7kg 行李。所以,國產後的 GLC 確實比歐版的重不少。而且由於計算方法的區別,美規 GLC 300 四驅版的車重是 1814kg ,賬面上看比歐規要重但比國產版要輕。





(上圖中綠色部分是GLC白車身的鋁合金部件)




有媒體把這個 125kg 歸咎於鋁合金材質的簡配。因為海外版的賓士 GLC ,其引擎蓋、兩側翼子板、減震箱、車頂、四個車門都是鋁合金的,而國產版的 GLC 這些部件中只有減震箱是鋁合金的,其餘都被降級為鋼材。




作為車主,我能表示理解:





1)材質簡配自然可以省成本;




2)我國的車輛安全碰撞標準較低,所以不用鋁合金也能通過法規性測試;




3)把鋁合金換成鋼材,現實用車過程中,確實方便維修,這一點作為車主我體會很深。




並不是給北奔說好話,只是這就是中國市場的現狀。車企最大化一台車的利潤沒錯,你也不能道德綁架。要怪,就要法規性測試的標準太寬吧。





(藍色部分為減震箱,採用高壓鑄鋁工藝)





你可能會納悶,為何減震箱依然用的鋁合金,北奔怎麼沒把這塊也給替換成鋼材?答案是:替換不了。原因有兩點:





1)減震箱由於承載著減震器,其對強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很高;




2)因為前橋是四連桿,為了節省空間,用高壓鑄鋁的減震箱,能有效減少零部件數量,同時鋁合金的可塑性好,能布置很多加強筋,相比來說鋼材在強度和體積上都不佔優勢。




其實,賓士 GLC 國產後的減震箱是進口件,北奔根本沒法動這個大件。但據我了解,新賓士E級上,減震箱已經是國產的鋁合金部件了。總之,減震箱這部分,基於上述兩個原因,在中高檔車上一般都是鋁合金材質。




關於 9AT




相較於上一代 GLK ,賓士 GLC 最大的技術升級就是 9AT 。作為賓士車系中第一款搭載 9AT 在全球上市的車型, GLC 的車主承擔了小白鼠的任務。其實,這款變速箱賓士已經研發了十年時間。早在 2014 年,歐規的賓士 E 350 Bluetec 柴油車型,就搭載了這個 9AT 。





(9AT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機械結構)




但直到 2016 年開始,這台 9G-Tronic 變速箱才開始正式取代之前的 7G-Tronic ,成為賓士新一代的變速箱產品。目前,它是全球唯一一款縱置的 9 速自動變速箱,在賓士 C 級、 GLC 級、 E 級、 GLE 級、 S 級、 GLS 級車型上都已裝配。




關於賓士的這個 9AT ,我總結如下:






優點:燃油經濟性出色;加速平順、換擋邏輯優化不少;運動+模式是亮點,有點保時捷 VTG 的意思;




缺點:2、3 擋頓挫感明顯;2、3 擋頓挫十分明顯;2、3 擋頓挫簡直是 7AT 附體。




先說運動+(Sport Plus)這個模式,不得不說 9AT 在變速箱的運動化標定上進步明顯,雖然油門還是典型的賓士老爺車范兒,但比上一代 7AT ,已經是激情不少。那種踩油門不走的感覺不復存在,變速箱跟駕駛者之間的默契程度也提升不少,這都歸功於 9AT 在換擋程序上的優化,以及變速箱處理器的升級。







與 9AT 一同普及的,是賓士的 Dynamic Select ,可以在經濟、舒適、運動、運動+和個性化 5 個模式中選擇車輛的「性格」。其中,運動+(Sport Plus)模式我認為是最大亮點,該模式下車子的油門響應和降檔邏輯非常暴躁,十分富有激情,是賓士從未有過的運動基因。




至於 2、3 擋的頓挫,確實是 9AT 最大的缺陷。為此,我們的車被召回去升級了變速箱程序。升級完後,在城市中走走停停,低擋位下的頓挫感稍微減輕了,但是卻新增了一個問題:輕踩剎車制動滑行時,變速箱降擋過於積極,導致2擋有明顯的拖拽感。




我不知道為了緩解頓挫,賓士重寫了變速箱的哪條指令,但即便是升級後也還是無濟於事。希望賓士能繼續改進下 9AT 的頓挫問題。




駕乘感受




由於跟賓士 C 級同平台,所以賓士 GLC 的行駛質感跟 C 級高度相似。油門的設定上依然是賓士老年代步車的風格,很遲緩(除了運動+模式);剎車的設定也是一樣,前段沒力氣,中段稍微管點用,後段Brembo式的撞牆式剎車(據我了解 GLC 的剎車碟是Brembo提供的)。




其實,這一代賓士的剎車系統從剎車距離上來看是很出色的,比如汽車之家的實測 100km/h 的剎停距離是 38.67 米,確實非常棒。 MotorTrend 實測的 GLC 300 四驅版,比上一代 GLK 進步了 2.7 米的距離。




我自己這台車由於條件限制(其實是不捨得),沒有測試剎停距離。其實這個剎停距離,只能說明緊急制動下車輛的表現,不代表剎車系統整體的產品體驗。







賓士的油門和剎車,由於該品牌強調舒適性的產品文化,一直以來都是這種」肉肉的」的調教。從C級到GLC級,賓士越來越重視年輕化市場的同時,這些根深蒂固的產品特性還是做了保留,不免有些尷尬。




插句題外話,說起剎車,我覺得賓士的體驗真不好,尤其是遇到擁堵時,真的很累;寶馬、奧迪略好一些,只能說中庸;路虎和捷豹的剎車助力太大,搞得剎車很輕,跟踩棉花一樣;唯有老款沃爾沃( 5 缸+ 6AT 時代)的那種線性、有力、精準的剎車質感,深得我心。




操控方面,賓士 GLC 作為一台偏家用的 SUV ,真沒啥優勢。方向盤的轉向手感一般,虛位略大;轉向比為 16.1:1(很大的轉向比),絲毫沒有寶馬那種指哪打哪的感覺;不過 GLC 的 Coupe 版轉向比是 15.1:1 ,略有改善。




底盤方面,前四連桿、後五連桿的設計,比較正統。乘坐質感跟 C 級沒有實質差異:彈簧軟、減震硬。所以這車有點坐船的意思,你會感覺坐 C 級和 GLC 級在座椅上有屁股左右滑動的趨勢;好在減震器對於彈簧的餘震抑製得很好,但缺點就是過坑窪路段時太生硬。




得益於賓士全系標配的 Agility Control (敏捷控制系統),車子在低速時對於路面的慮震很到位,符合一台豪華車水準;在高速或轉彎時,減震器阻尼增大,對於車身的支撐性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強的路感。




由於 GLC 畢竟是一台「小車」,基於 C 級轎車的底盤,所以對其豪華感不要抱有太高的希望。我只能說,很多二、三十萬的合資車,也已經達到這個水平了,只是沒有賓士這麼多電子輔助系統罷了。





(其實他說的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你想找那種厚實的感覺,起碼是賓士 GLE 才能給你;想找那種無與倫比的「高級感」(很多媒體老師的口頭語),那得是 GLS 。當然,聽說本田冠道的底盤就很有「高級感」。




最後,我想吐槽下賓士 GLC 的 NVH (噪音控制)。不知道海外版的 GLC 是否也這樣,總之國產的北京賓士 GLC ,在噪音的隔絕上真的是很對不起車頭的賓士標。這台車地板上沒有隔音棉,所以路噪很大,加之用的是防爆胎(我的 260 是普利司通動力俠),上高速時來自底盤的噪音很大。




底盤噪音大的同時,風噪也不小。我的車在 5 萬公里中,有約一半是高速。每次上高速,我都要把音樂開大聲,否則很可能會被噪音激怒一腳油門超速了。比起路虎發現神行的隔音水平,賓士 GLC 真應該臉紅。




產品瑕疵




開了 5 萬公里,沒中獎,但遭遇過不少小瑕疵。在此一一跟大家彙報下:





1)左側前大燈無故自己點亮,俗稱「獨眼龍」,很多車友都遇到過;其實不止 GLC ,我在路上還見過 CLS 這種進口車也自己無故亮起;這絕對不是什麼駐車燈,駐車燈確實會自己亮起一側作為夜間示寬,但那個模式下是亮的日行燈!




2)轉向異響明顯,保養時加吸能盒,略有減輕但轉向貌似變沉;倒車時剎車異響;總之各種交響樂!




3)發動機自動啟停,在重新點火的一瞬間,車身抖動很大,有時候被嚇一跳;感覺這匹馬桀驁不馴!這方面賓士做的還不如邁騰!




4)內飾各種響動;比如眼鏡盒根本不能放眼鏡,放了你就聽響兒吧;杯架前面有個儲物槽,要是放幾個硬幣進去,它們就開始唱歌了!




5)天窗遮陽簾很雞肋,夏季開高速很烤,對熱量的阻隔很弱;導致人臉吹空調冷風,頭頂還是熱的,你能 get 到這種奇妙的人生體驗嗎?




這些小瑕疵,有可能是北京賓士的裝配工藝問題所致,也可能是原廠的設計問題。總之,一台 40 多萬的豪華車,在很多方面能被非豪華品牌的合資車超越,作為車主真的是有些尷尬!




總結







綜合來說,這是一台產品力均衡的車:舒適性被寶馬吊打,操控性比奧迪好不了哪裡去,科技感還不如捷豹路虎,上市一年就換前臉讓老車主一臉懵逼。當然它的亮點也不可忽視:懷擋設計、 9AT 、最具豪華感的內飾...等等(好像也沒有多少)。




賓士 GLC 剛上市時,路虎發現神行也剛國產。結果,賓士在加價,路虎在降價。到後來,逼迫賓士做出價格讓步的,就是凱迪拉克XT5的上市。隨著新一代奧迪 Q5 、沃爾沃 XC60 這兩個走量選手(改款幅度都很大)的到來,賓士 GLC 的好日子要到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EALER訂閱號 的精彩文章:

資訊 | 谷歌欽定「全面屏」:直接對標 iPhone X

TAG:ZEALER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