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秘訣全在這四個字里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秘訣全在這四個字里

一位網友問我:我的孩子已經18歲了,但還是改不了挑食的毛病,只要是他不愛吃的,他寧願餓著肚子也不去碰它。試過了很多辦法,都不管用,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老實說,我看到這些文字時,心裡是無比震驚的:

18歲,一個法律上已經成年的年齡,卻還被父母揪著吃飯這個學齡前就該解決的問題不放,這個孩子能成熟嗎?

當父母執著於解決吃飯這個生存問題時,他們還有精力去面對和引導孩子在這個年齡遇到的學業、人際的困擾以及人生方向的選擇等重大的人生課題嗎?

孩子吃飯的問題,不該困擾一個家庭這麼久。

實際上,

一個正常的孩子,如果從6個月大時開始添加輔食,那麼,通常情況下,他學習吃飯的過程是這樣的:

9個月左右他開始對品嘗不同的食物感興趣,想要主動觸摸把玩各種食物,這時候,食物在他眼裡沒有特定的屬性,它們和任何其他玩具沒有區別;

一歲左右開始對碗勺發生興趣,想要嘗試自己進食,儘管經常不能成功,把自己、餐台甚至牆面地面都弄得一團糟也吃不了幾口,但他仍然樂在其中;

一歲三個月左右能夠開始自己進食,但不能完全餵飽自己;

一歲六個月左右能夠完全獨立進食,餵飽自己,不再需要大人喂;

三歲左右能夠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衛生:飯前飯後洗手,安坐一處專心吃飯等;

如果父母注意熏陶和引導,六歲以前,孩子能夠習得很好的餐桌禮儀:不挑食、不專食、愛惜糧食、懂得謙讓等等。

從把玩到把食物吃進肚子里,從吃得少到吃得飽,這個過程也許漫長,也許混亂,但就像他學習肢體運動,也會經歷從翻身到坐到爬到站到走到跑的過程一樣,每一個階段都是在為更自如地進階到下一步做準備,都很珍貴,難以逾越。

而有關吃飯的種種能力和教養,在學齡前階段就可以很好的養成了。

為什麼?

原因其實很簡單——

吃飯是人生存的基礎。一個人可以少吃或者吃得不好,但絕不能不吃;可以短暫挨餓,但絕不能長期絕食。

換句話說,

吃飯是人身為動物的一種本能。

要讓孩子好好吃飯,得先讓孩子體會到吃飯對他的意義是什麼。

這個體會,包括餓與飽、不同食物和不同烹飪方式帶來的不同感覺。

體會越深,孩子越能自發地愛上食物,有關吃飯的種種困擾也將煙消雲散。

因此,

教孩子吃飯的終極秘訣,其實只有四個字:放手和吸引。

1、放手:

當孩子萌發出對食物的興趣,想要摸捏把玩時,放手;

當孩子想要自己吃飯時,放手;

當孩子已經能餵飽自己,但他只吃了少量的飯就說自己吃飽了,想要下餐椅時,放手;

當孩子不想吃某樣你特別希望他吃的菜時,放手;

當孩子到了放點卻不想吃飯時,放手。

我們越能不加評論地自然地放手,孩子越能充分體驗到吃飯的感覺,越能明白吃飯的意義,越能自己為吃飯負起責任來,也就不會再排斥吃飯,出現喂飯難的問題了。

2、吸引:

放手讓孩子願意主動自主地吃飯,而要讓孩子愛上吃飯,並且吃得更豐富、更健康、更有教養,我們還需要做第二步——吸引。

(1)用輕鬆愉悅的就餐態度和氛圍吸引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吃飯的快樂,從而愛上吃飯:

當父母不再糾結於孩子吃多少、吃什麼、不吃什麼時,孩子就會感到放鬆;

當父母能夠把就餐時間當成家人聯絡感情的重要時刻,誠心交流和分享一天的見聞和收穫,孩子就會重視就餐;

如果父母能用幽默的態度來分享見聞,那麼,就餐時間就成了娛樂時間;

如果父母能把餐桌布置得乾淨整潔,用輕音樂等來渲染氣氛,那麼,就餐時間就成了身心放鬆和美容的時間。

(2)用健康、豐富的食材和烹飪方式吸引孩子,讓孩子愛上健康豐富的飲食:

孩子天性就會對世界充滿好奇,當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食材和食物時,孩子就會有探索嘗試的慾望——當然,不同孩子的個性和習慣不同,有的人一見到新東西就像嘗試,有的人得先觀察一段時間,確定安全後才願意嘗試。

因此,要讓孩子愛上健康豐富的飲食,不挑食,不偏食,就要先為孩子提供健康、豐富的食材和烹飪方式,並且持之以恆。

可以豐富家裡的菜譜,保證一段時間內(如一周)菜式種類的豐富和均衡;

可以請孩子一同參與制作食物,體驗食材的變化過程。

(3)用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餐桌禮儀吸引孩子,使孩子濡染出良好的餐桌教養:

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吸收中周圍環境中的各種信息。

當大人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飯前飯後洗手、專註吃飯、不挑食不偏食等,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濡染出同樣的習慣來;

當大人有良好的餐桌禮儀——注意衛生、懂得謙讓、不專食、不妄加評價等,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濡染出同樣的教養來。

要讓孩子好好吃飯,大人得先能自己好好吃飯。

我是「漫步育兒路",這是我在今日頭條的第 38 篇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

本文說的是孩子吃飯的那些事,對此,你有哪些困惑或經驗?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