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式困局:在行業博弈中崛起 在自我博弈中退化
愛奇藝這家公司似乎總有點擰巴的感覺。
對於這家2013年-2016年發展勢頭兇猛的在線視頻網站,外界時有猜測。在大股東百度戰略布局頻頻失利、互聯網三巨頭之一地位不保的情況下,屢屢釋放出IPO信號的愛奇藝似乎正處於發展的焦慮期。一方面需要持續不斷輸血守住來之不易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大股東發展受挫、造血能力不足的問題。今年4月,一直以儒雅、淡定的形象示人的龔宇在接受騰訊科技採訪時說他本人「不焦慮,沒什麼可焦慮的」。
這種矛盾同樣也體現在愛奇藝的發展上。業務、人才、資金,在高速成長的前幾年,這是愛奇藝的天時地利人和。但進入2017年,業務增長乏力、人才流失嚴重以及資金緊張,成為掣肘愛奇藝的關鍵因素。
也許是一兩檔品質、口碑、傳播均屬上乘的節目和劇集起到了粉飾太平的作用,外界似乎在短期內忽略了愛奇藝現階段的尷尬與矛盾。尤其是近日騰訊視頻宣布其付費會員突破4300萬,更讓愛奇藝壓力倍增。直到近日彭博社爆出其將於明年赴美IPO,愛奇藝在今年夏天穿上的華麗外衣被撕了下來。
1
狂飆突進 越來越重
2016年愛奇藝世界大會上,龔宇對外界表示「愛奇藝很簡單,就是一個視頻網站」。作為創始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愛奇藝早就不僅僅是一個視頻網站。
從2014年開始,愛奇藝推出新業務的步伐在不斷加快。2014年推齣電影及在線票務業務,2015年4月推出電商業務,2016年接連推出文學、直播兩個業務板塊……
「移動互聯網隨身性、便攜性的特點給中國文娛產業帶來第三次機遇,即對文娛產業的傳播服務。移動互聯網可以將對同一個IP的視頻播放、電影票購買、眾籌、網遊、電商等各項服務連接起來並形成協同效應,這種協同效應將為行業帶來全新機遇。」2014年龔宇發布在線票務業務時如是說。從視頻網站到綜合性娛樂公司的轉型方向,這是愛奇藝不斷多出來的業務板塊對外釋放的最直接的信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龔宇對愛奇藝的規劃和阿里文娛以及騰訊對OMG和IEG兩大事業群整合的思路一致,要從單一業務擴展到整個文娛產業鏈。相比阿里和騰訊的整合,龔宇認為獨立發展自成生態的愛奇藝更有優勢。
「另外兩家,一個遊戲主導,一個電商主導,做到一定程度是需要整合的,我覺得世界很公平,你現有的資源都有了,你未必就是最成功的。」龔宇在今年4月的一次媒體採訪中表示,沒有了整合成本,愛奇藝根據自身業務發展完善生態結構的自由度更高。
但龔宇口中有了也不一定能成功的資源,卻是構建產業生態最必不可少的要素。作為內容產業中最重要的元素,用戶數據曾經是愛奇藝最引以為傲的硬實力。3000萬付費會員對於一家單一的視頻網站來說是值得驕傲的階段性成果,但對於需要用戶倒流的在線票務業、電商、文學等其他業務來說,在不考慮用戶觸達率的情況下這個數字也只是杯水車薪。
而依靠單一的內容造血,愛奇藝似乎也陷入了後勁不足的困境。自2015年以《盜墓筆記》開啟了付費時代,愛奇藝付費會員從1000萬增長到2000萬僅用了半年時間,但從2000萬增長到3000萬卻耗時一年,增速明顯放緩。
隨著會員增速放緩,用戶體驗也急速下降,這在今年尤為突出。業務板塊的陡增,讓愛奇藝的用戶界面越來越重,APP占移動端CPU比例過大、後台自動運行,這些都備受用戶詬病。根據艾瑞諮詢發布會的7、8月中國移動APP用戶活躍度排行榜顯示,愛奇藝的用戶活躍度始終排在優酷、騰訊之後。在APP ATORE娛樂類免費APP排行榜上,愛奇藝也長期排在騰訊、優酷之後,相比後兩者,愛奇藝的新用戶增長明顯已經進入停滯期。
跳出了一家簡單的視頻網站的定位,分支業務的發展方向和用戶對於平台感知產生的變化,或許已經脫離了愛奇藝最初的規劃。龔宇說愛奇藝是「沒有包袱一身輕」,殊不知愛奇藝的包袱似乎越來越重了。
2
成也蕭何 衰也蕭何
愛奇藝的包袱在加重,但能夠和龔宇一起扛包袱的人卻越來越少。
2013年-2016年,這是愛奇藝的高速發展時期,馬東和張語芯作為綜藝和劇集的兩個抓手,曾讓愛奇藝的內容在行業內風光無限。很難說這兩人與愛奇藝的關係究竟是平台成就了個人,還是個人成就了平台。
張語芯曾經陪伴龔宇見證了愛奇藝的從無到有,作為知名導演張紀中的女兒,張語芯對於內容天生敏感。《花千骨》、《琅琊榜》、《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這些當之無愧的現象級劇集均出自張語芯之手,至於這些劇創造的商業價值和影響力,無需贅述。
買版權靠的是眼光,做自製則需要更多「網感」。愛奇藝當年以一部《盜墓筆記》開啟了付費時代,坐實了付費模式第一平台的名號,此後陸續推出的《老九門》、《餘罪》、《蜀山戰紀》、《靈魂擺渡》,背後均是張語芯操盤。
從上述作品的影響力來看,張語芯對愛奇藝成長之路的加持,不言自明。但在陪伴愛奇藝從籍籍無名走到到暫時領先行業之後,張語芯在2016年12月離職創業。
馬東之於愛奇藝,其意義不亞於張語芯。《奇葩說》的出現顛覆了外界對網綜的固有印象,為愛奇藝的網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奇葩說》成就了愛奇藝,也成就了馬東。以這檔節目為陣地,馬東形成了自己的「奇葩江湖」,並於推出《奇葩說》同年從愛奇藝離職成立米未傳媒。雖然《奇葩說》留在了愛奇藝,但馬東的出走意味著他的米未傳媒與前東家的合作不具有排他性,所以《拜拜啦肉肉》、《飯局的誘惑》分別落戶優酷和騰訊。
與其他行業不同,影響在線視頻用戶忠誠度的因素簡單直接:優質內容。從《來自星星的你》到《太陽的後裔》,從《花千骨》到《老九門》,從馬東的《奇葩說》到高曉松的《曉松奇談》,能促進愛奇藝付費用戶增長的因素無外乎這些優質內容。
馬東、高曉松、蔡康永作為《奇葩說》里的鐵三角,曾為愛奇藝的綜藝貢獻了大量的流量。節目之外,高曉松和蔡康永也在愛奇藝做了自己個人的綜藝節目。但隨著高曉松加入阿里文娛,《曉松奇談》也從愛奇藝消失。
張語芯走後,今年愛奇藝的劇集進入疲軟期,今年暑期僅一部《河神》與優酷、騰訊對打,在暑期檔劇集的整體播放量上與優酷、騰訊差距甚遠。根據骨朵發布的數據顯示,優酷、騰訊包攬了暑期檔劇集市場超過80%的播放量,而愛奇藝以11%的播放佔比排在第三。
內容與人才的高依存度,決定了平台獲取和留住優質內容的能力。這種人員變動帶來的強烈對比,大概是愛奇藝獨有的殘酷童話。
3
以戰養戰 供血不足
各平台都在砸錢做內容的時候,持續砸錢不見得能有效的提高市場份額,但一旦放緩投入就極有可能被踢出局。有樂視的前車之鑒,愛奇藝似乎有重蹈覆轍苗頭。
從2012年成為愛奇藝的大股東開始,百度一直在持續為愛奇藝輸血。根據百度財報披露的以愛奇藝為主的內容成本顯示,百度的內容支出從2.151億元一路飆升到2016年的78.64億元,2016年近200%的支出增長率以及彼時優酷土豆正處於阿里大文娛的整合期,讓愛奇藝的份額短暫的成為市場第一。
視頻行業的競爭是一場長跑,考驗的首先是平台自守陣地的能力,其次才是攻城略池。但100億布局O2O業務失利,百度似乎並沒有為愛奇藝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連年飆升的內容成本對於自身戰略布局失利的百度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根據百度今年Q2財報顯示,愛奇藝的成本支出直接導致百度的運營利潤降低11.5%。
這也是2016年年初李彥宏和龔宇採用MBO形式將愛奇藝私有化的原因。摩根士丹利計算的數據顯示,如果愛奇藝的私有化成功,百度在2016年將因此減少16億元的虧損影響,約佔運營利潤的9%。
對於愛奇藝私有化從百度剝離,百度內部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以去哪兒類比,其目的是為了利益最大化。但隨著戰略新興板的政策擱淺,導致MBO最終流產,愛奇藝成為百度甩不掉的業績包袱。
今年2月,愛奇藝完成了一筆15.3億美元的可轉債認購,其對資本的需求迫在眉睫,發債只是權益之策,最有效的解決方式仍然是直接IPO。但對於尚處於燒錢階段的在線視頻行業來說,IPO似乎也不是明智的選擇。
「對於愛奇藝來講是非常適合在國內上市的,因為我們的用戶和市場圈在國內,而讓國外的投資者了解《盜墓筆記》、理解愛奇藝做什麼有價值什麼沒價值,太難了。」龔宇曾表示。但現實國內資本市場的大門在短期內都無法對愛奇藝開放,赴美IPO成了愛奇藝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同一時間,阿里和騰訊相應業務整合加速,文娛產業的生態布局日趨完善,且對視頻業務的投資重金加碼。一旦IPO成功,愛奇藝在考慮繼續砸錢維持自己第一陣營位置的同時,還需要應對資本市場的規則,把盈利問題提上日程。
「如果你想讓他盈利,可以,但要有巨大代價的,市場份額百分之百到不了第一了。」龔宇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IPO融資輸血和持續砸錢保衛陣地,二者看似互為因果,但確是愛奇藝面臨的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在倍受內憂困擾的同時,外患也隨之加劇。9月19日,阿里文娛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在肯定優酷整合成績的同時,表示優酷當年怎麼從第一的位置被拉下來,就要怎麼回到第一的位置,言語間透露出對優酷繼續加大投入的決心。與此同時,騰訊對內容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從今年下半年的劇集播放情況和內容儲備來看,愛奇藝曾經引以為傲的懸疑探案類劇集已經被騰訊和優酷全面反超。從話題度和播放量上,《無證之罪》都遠低於《使徒行者2》和《白夜追兇》。
在行業競爭白熱化階段憑藉砸錢人買內容、拉攏人才迅速崛起,躋身行業第一陣營。如今在優勢盡失、資金受挫的情況下,愛奇藝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多,與龔宇口中自由發展的設想漸行漸遠。龔宇可以不焦慮,但是愛奇藝大概在短時間內沒有辦法不焦慮。


TAG:互聯網扒皮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