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值得一提的大明思想文化:千古一人王陽明與三部流傳千古的小說

值得一提的大明思想文化:千古一人王陽明與三部流傳千古的小說

編者按:本文由讀史縮編自著名史學家柏楊所著《中國人史綱》,為通讀中國史第41篇文章。

今天,讓我們暫時拋下使人昏眩的大明政治軍事,走到另兩個寧靜的領域,一是學術思想領域,一是文學創作領域。學術思想領域中,十六世紀興起一種新的思潮,即陽明學派。文學創作領域中,則進入了小說時代,連續出現三部偉大的小說。

一、陽明學派

我們先敘述陽明學派。

自從紀元前二世紀獨尊儒術起,中國的正統思想就只剩下儒家學派的崇古思想。紀元後十一世紀,儒家思想中的理學一派,成為儒家思想的正統。明朝正是理學興盛的時代。理學最大的流弊是嘴上說的和筆下寫的,都是仁義道德,而行為上不能實踐,以致滿坑滿谷的仁義道德,都成了專門外銷給別人的出口貨。陽明學派針對這種流弊而生。

陽明學派的創始人王守仁,是一個多方面發展的人物,他的一生遭遇比理學派創始人之一的朱熹,要複雜曲折得多,社會地位和事業成就,也比朱熹為高。王守仁當過小官,下過詔獄,受到最屈辱的廷杖。但也當過大官,統過大軍,擒過叛王,撲滅過民變,最後被皇帝封為伯爵。

王守仁於十六世紀初,當南京國防部的科長(南京兵部主事)時,因為竭力拯救被宦官誣陷的朋友,觸怒了大宦官劉瑾,被逮下錦衣衛詔獄,打四十廷杖,然後貶竄到距首都航空距離1700公里外的龍場驛(貴州修文),擔任驛站站長(驛丞)。

龍場在當時是一個荒涼的地方,人跡罕至,王守仁的前途一片沮喪和絕望。但就在那裡,使他過去一直感到困擾的,理學家們何以言行不符的醜陋現象,豁然開朗地得到了解決方法。

王守仁曾築室陽明洞,研討學問,人稱陽明先生。他的學說被稱為陽明學說,包括下列兩個主題:

1、致良知

2、知行合一

致,即實行。良知,即心理上的自覺。王守仁的要求是,既然知道這個道理,就要去實行這個道理。實行這個道理,就是知行合一。僅僅自命為知道了而不去實行,那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知道了,人性的敗壞的主要原因在此,真正的知識離不開實踐。

自從十二世紀朱熹利用白鹿洞書院講學,以傳播理學思想,講學即成為高級知識分子傳播知識的重要手段。講學跟學校不同,講學是公元前五世紀孔子式的(在西方,柏拉圖也是採取這種方法,因而被稱為柏拉圖式的),純以教師個人為主,沒有肄業年限,也不限定授課的場所。這種講學的方式最大的優點是,可以避免對自己的理論建立嚴謹的課程,教師只是隨時隨地的,想到那裡,講到那裡。學生們固然可以追隨教師數十年,但也可以只交談幾句話,即恍然大悟,滿載而去。

王守仁即用這種儒家學派的傳統方法,傳播他的學說。當1519年,寧王朱宸濠在南昌(江西南昌)叛變時,王守仁正擔任江西省南部軍區司令官(南贛巡撫),他率領大軍,迅雷不及掩耳地進攻南昌,把朱宸濠擒獲。

即令在如此軍事倥傯之際,他仍然講學不輟,從各地投奔他的學生,跟他的衛士一樣,他走到哪裡,學生們跟到哪裡。

陽明學派對理學學派是一個正面的打擊,至少儒家陣營中已並行有兩支主流。但使理學家痛恨的是,陽明學派顯然在指責理學家都是假仁假義、只說不做的騙子。尤其當理學家發現這種指責大部分竟然都是真實時,更惱羞成怒,把王守仁形容為僅次於秦始皇的第二號魔鬼。

兩派人物不久就排擠鬥爭,把自己納入君子系統,把對方納入小人系統,互相用惡言咒罵。

可是陽明學派思想比理學學派更近一步的接近佛教神秘主義的禪機,陽明學派的「良知」,不是靠科學方法獲得,而是跟得道的高僧一樣,完全靠領悟獲得。佛教中觀音菩薩可以用一句話點破凡夫俗子的悟性,使他成為神仙,陽明學派更注意這個契機。而領悟是獨佔的,不能公開驗正。於是,到了後來——王守仁逝世一百餘年的十七世紀中葉時,陽明學派遂走入空疏的幻境,一些墮落的陽明學家跟酒肉和尚一樣,認為貪贓枉法,照樣可以使自己成為聖人,引起理學家的反擊,遂轉衰落。

二、三部小說

其次,我們敘述三部小說。

中國文學的發展,像一列車廂分明的火車,從紀元前五世紀的《詩經》,發展到紀元前四世紀的《楚辭》,再發展到紀元前二世紀的漢賦,然後發展到八世紀的唐詩,十一世紀的宋詞,十三世紀的元曲。到了十六世紀,則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小說時代,有三部代表中國文學高度成就的長篇小說,先後出現。

三部小說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人說他是浙江杭州人,有人說他是山西太原人。我們不知道正確答案,只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小說家。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文學,描寫第三世紀三國時代——曹魏帝國、蜀漢帝國、東吳帝國,對抗的經過和最後終於統一的故事。這些多采多姿的故事,早就在民間流傳。第十世紀後,曾出現講述這些故事的稿本,那時還沒有「小說」這個名詞,只稱為「評話」。到了十六世紀,羅貫中用他的才華把它們加以整理組織,遂成為一部有文學價值的巨著。在這部小說中,蜀漢帝國的宰相諸葛亮,被塑造成一個會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巫師式人物。大將關羽,因他對義兄劉備私人的效忠精神,被稱為忠義人物的典型,被世人尊為神抵。另一位大將張飛,以直爽魯莽、粗獷聞名於世。中國古典戲劇中有太多的主題,取材於這部小說。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身世跟羅貫中一樣,歷史上沒有確實的記載,據說曾當過錢塘(浙江杭州)倉庫的管理員。我們姑且猜測他生在羅貫中之後,因為他寫的《水滸傳》,用的是流暢而成功的白話文(《三國演義》還是用文言文,雖然是很通俗的文言文),這是他大膽的革命創舉。

十二世紀初葉,宋王朝酒肉皇帝宋徽宗趙佶在位時,曾經有36個像西方騎士一樣的人物,以山東省梁山泊為根據地。梁山泊是山東省梁山縣梁山之下的窪地湖,古代鉅野澤的遺址附近。十二世紀時,黃河潰決,遂成為一片汪洋。這36個行俠仗義的騎士人物,縱橫華北大平原,專殺人民所最痛恨的貪污官員和土豪惡霸,搶劫富家的財物,救濟貧民。這種行為被廣大的群眾歌頌為「替天行道」。騎士們生龍活虎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已達數百年之久。但直到施耐庵手中,才被組織成為一部文學價值和社會史價值同樣高的巨著,而36個騎士,也增加三倍,成為108位梁山泊好漢。點擊可查看:《水滸傳》的「水滸」原來是這個意思,豁然開朗!

全書精神是一種「官退民反」的痛苦吶喊,施耐庵用無懈可擊的布局和深刻的分析,把每一個騎士,由守法畏官的善良小民,到被逼上梁山泊,成為官員心目中的萬惡匪徒。他們轉變的過程,都有細膩的描繪。每一個角色所遭受的迫害都不一樣,但不甘心死於迫害,鋌而走險的結局卻是一樣。我們可舉出書中第一個出現的主角之一的林沖作為說明:

林沖是宋王朝政府禁衛軍的一位中級軍官(八十萬禁軍教頭),太尉(禁軍首領)高俅的乾兒子看上了林沖美麗的妻子,在調戲強暴失敗後,太尉即拿出傳統的「誣以謀反」的冤獄手段,把林沖逮捕判刑,貶竄到邊荒地區做一名看守草料的士兵。但他的妻子拒絕改嫁,仍盼望遇到大赦,丈夫得以回家團聚。太尉為了斷絕她的盼望,採取進一步的行動,於是當地負責的軍區司令官,派了兩個爪牙,乘著大雪之夜,到草料場中縱火。

這是一個毒計,如果把林沖燒死,固然達到目的。即令不能燒死,林沖焚毀了軍用物資,也逃不了軍事法庭死刑的處決。林沖在大火中死裡逃生,正要去司令部報告時,卻聽見兩個爪牙在興高采烈地談論這個陰謀。林沖把他們殺掉,然後發現自己「有國難奔,有家難投」,唯一的一條路是,到梁山泊當強盜。

——《水滸傳》跟《三國演義》,同是中國人最歡迎的文學作品,但《水滸傳》卻受到儒家系統的厭惡,因它暴露了中國不斷民變的內幕,太富於反抗精神。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他是三位作者中唯一敢確定籍貫和時代的一位。他是南直隸(江蘇省)淮安府山陽縣(淮安市)人,生於十六世紀第一年(1500),死於1583年,活了84歲高齡。

《西遊記》也是民間流傳下來的故事,由吳承恩把它綜合成為一部巨著,描寫七世紀唐王朝高僧玄奘前往印度尋求佛教經典的故事(唐僧取經)。玄奘在西行路上,收了三個妖怪作為他的門徒。即猴精孫悟空、豬精豬八戒、水怪沙和尚,還有一匹由白龍變化而成的白馬。

孫悟空神通廣大,能力高強而心腸善良。豬八戒具有人類所有的弱點:自私懶惰、貪吃貪財、投機取巧、喜歡說讒言和挑撥是非。沙和尚則是平凡的鄉愿,既沒有特殊長處,也沒有特殊的短處。他們組成了一個奇異的武裝旅行團,從中國到印度,沿途共遇到八十一次災難,每次都因為玄奘或豬八戒的錯誤而發生,每次也都靠孫悟空鍥而不捨的忠心和努力,拯救出險。

《西遊記》曾引起很多學者研究它的涵義,有人說是宣揚佛教,有人說是宣揚佛道儒三教合一,有人說是描寫人物的善惡兩面,有人說是諷刺明政府的黑暗,有人說它只是吳承恩的遊戲之筆。我們感覺到應注意兩點:

第一,《西遊記》中人物,除了玄奘一人外,其他全屬虛構。八十一次災難,每一難有每一難的特色和情趣,從開始到結束,都不相同,這是一種豐富的想像力。

第二,《西遊記》是一部幽默作品。書中人物連篇累牘的對話和動作,都使人作會心的微笑。而想像力和幽默感,正是中國儒家知識分子——無論他是理學派或陽明學派,所最缺少的東西。

這三部小說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歷時數百年,直到二十世紀都被愛好不衰。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熟悉書上的每一個人物和書上發生的每一個故事。對這些人物和故事,無不能娓娓道來,如數家珍。我們認為說下面的話並不過分:

要想了解中國,在這三部小說中可找到寶貴的答案。三部小說在此後所發揮的力量和對中國人的影響,超過儒家系統的《四書》《五經》百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讀史連環畫經典系列:大敗張士德《大明英烈傳》連載三
張居正改革與第一次援朝抗日
28歲未婚女孩想買房卻遭父母反對:沒必要,反正是要嫁人的
造反的寧王,跋扈的劉瑾,不上朝的嘉靖,大明的黑暗殘暴罄竹難書
造反的寧王,跋扈的劉瑾,不上朝的嘉靖,大明的黑暗殘暴罄竹難書!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