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有為在寒山寺中題了一首詩,也留給後人一個解不開的謎團

康有為在寒山寺中題了一首詩,也留給後人一個解不開的謎團

蘇州寒山寺享譽千古,垂名中外,這得益於唐代詩人張繼的那首《楓橋夜泊》,詩中「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提到了寒山寺的那口古鐘,多少年來一直被人嚮往,現在世界各地的人來到蘇州,專程趕到寒山寺去聆聽「夜半鐘聲」,並引以為幸事。

然而,今天的寒山寺懸掛的已經非張繼所說的那口古鐘,而是一口距今才一百多年的「新鍾」,那麼那口古鐘的是何時所鑄,又流落到了哪裡呢?

寒山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古鐘也是當時所鑄,據史書記載,古鐘鐘聲異常洪亮,夜深人靜時敲響,遠在十幾里外的蘇州城內也能隱約聽見。到了唐代,因高僧寒山成為主持,便更名為寒山寺。

元朝末年,戰火遍及全國,寒山寺古剎也毀於一旦,後來經過屢次修建,又多次遭遇火災,日益衰敗,連珍貴的古鐘也流落到了日本。明嘉靖時期,本寂禪師主持重新建樓鑄鐘,文人墨客繼之為之作疏刻碑,但是好景不長,再度毀於戰火,新鑄的鐘被倭寇化銅成炮。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江蘇巡撫陳夔龍重修寺廟,並呈文向日本索要古鐘,但是日方表示古鐘下落不明,為此陳夔龍只好重新鑄造新鍾,懸於寺內西側的八角鐘樓上,經學家俞樾還補書了張繼的詩,刻成詩碑後立在寒山寺碑廊中。

寒山寺重建後,日本各界人士也紛紛募捐集款,由小林誠義等一批優秀工匠精心製作,鑄成一對青銅奶頭姐妹鍾,一口懸於日本館山寺,一口送到蘇州寒山寺,掛於大雄寶殿內。當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還撰寫銘文和銘詩刻於鐘山,其詩云:「姑蘇非異域,有路傳鐘聲。勿說盛衰跡,法燈滅又明。」

可以想見,後人在寒山寺看到的是清朝所鑄之鐘和日本鍾,畢竟不是張繼詩中提到的那口古鐘,因此有人對古鐘的下落非常感興趣。清末康有為曾到蘇州寒山寺遊覽,留下一首感慨萬千的七絕:「鐘聲已渡海雲東,冷盡寒山古寺楓。勿使豐干又饒舌,他人再到不空空。」在題款中又云:「唐人古鐘已為已為日人取去。」

康有為這番定論想必也不是空穴來風,他曾到過日本,且學識淵博,然而「古鐘已為日人取去」的說法,僅僅是一種推測呢,還是確有根據,這就不得而知了。大多數日本人自然也認為古鐘流入日本,伊藤博文在日本鍾銘中就說:「姑蘇寒山寺,歷劫年久,唐時鐘聲,空於張繼詩中傳耳。嘗聞寺鐘轉入我邦,今失所在,于山田寒山搜索甚力,而遂不能得焉。」

至於伊藤博文所說的「嘗聞寺鐘轉入我邦」的說法,究竟是否可靠,也很難考證。但不管怎麼說,寒山寺的古鐘確已亡失,那口令人神往的古鐘,是否還留存於世?又或是流出國門?至今仍是一個謎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左宗棠有一段尷尬的歷史,曾做過倒插門女婿,在老婆家住了13年
古代中國三個罕見凶兆,在一年之中出現,秦始皇因此鬱悶而丟了命
曾國藩的成功離不開一位貴人,但此貴人卻被稱為「清朝的秦檜」
秦始皇去前線視察,蒙恬修了一條筆直的路,遇山削平、遇溝填充
溥儀去世,僅發布了一則短消息,13年後為他補上了隆重的追悼會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