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喜訊」實力擔當!佛中醫蔣開平、譚峰兩位教授獲授廣東省名中醫稱號

「喜訊」實力擔當!佛中醫蔣開平、譚峰兩位教授獲授廣東省名中醫稱號

近日,為加快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根據《廣東省發展中醫條例》規定,廣東省人民政府發文同意授予80位同志廣東省名中醫稱號並頒發榮譽證書。

我院大內科主任、肝病科主任蔣開平教授以及腦病科主任譚峰教授雙雙「金榜題名」,成為第四批廣東省名中醫。

自此,我院廣東省名中醫已增至6位,分別為骨傷科陳渭良教授、鍾廣玲教授、陳志維教授、徐志強教授以及這次新當選的蔣開平教授和譚峰教授,數量之多居佛山地區首位。

蔣開平:擅用中醫經典,鑄就肝科名醫

學術榮譽

第二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名中醫師承項目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專家,佛山市首屆名中醫,入選2016、2017年度嶺南名醫錄,中醫內科主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專業成就

蔣開平自1993年進入佛山市中醫院內科(肝病科)工作,於2007年擔任大內科副主任、2015年起擔任大內科主任兼肝病科主任,並於2011年創建我院肝病科住院部。至今,他已致力於中醫內科及中醫肝病專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30年,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肝病,尤其對中醫《傷寒論》的臨床應用有較深造詣。除了主攻肝病專科,蔣開平時刻不忘中醫學術思維特色的整體把握,中醫功底深厚,臨床經驗豐富,在中醫內科常見疾病及疑難病例診治領域,他主張應用《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方與時方巧妙結合,辨證辨病相結合,累計應診患者已超過50萬人次。在學術領域,蔣開平一直勤奮耕耘,已先後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2017年2月執筆的英文論文參加亞太肝病學會年會(APASL)國際交流,編撰出版學術專著5部,承擔和參與完成了12項科研課題,連續主持國家級、省級繼續教育項目學習班4屆。

學科建設

蔣開平秉著「良好的醫患溝通,嚴格的管理,精湛的醫術」的建設原則,團結大內科的工作團隊,同時在肝病科的管理、人才梯隊建設、技術提升等方面取得較大成績。在他和同事們的努力下,肝病科在2012年成為廣東省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2016年成為佛山市「十三五」高水平重點專科,現成為門診量﹥10人次/年、住院患者﹥1600人次/年的大型臨床科室。2015年起,蔣開平在院領導的支持下,牽頭成立佛山市首個老年醫學科,彙集了內科領域眾多優秀專家,為老年患者提供一站式專家應診服務,解決了老年人並發多種慢性疾病容易重複治療、重複用藥的問題,並為醫院開展醫養結合新布局作出了大膽而有益的探索。

◆ ◆ ◆ ◆ ◆

譚峰:被譽「怪病聖手」,成就科研標杆

第五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專家,廣東省名中醫,佛山市創新領軍人才,佛山市首屆名中醫,神經內科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指導老師,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譚峰中醫臨證近40年,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擅長運用中醫、中西醫結合方法診治神經系統疑難病與搶救危急重症。在中風、痴呆、顫證發病機制與中醫促進神經修復領域作出開創性研究,尤其在中醫藥減輕腦梗死遠隔損害與阻遏RhoA抑制信號通路等研究達國內領先水平。他在國內率先提出痰瘀阻絡是中風核心病理機制,應用中醫「三早」(早期活血化瘀/清熱通腑、早期情志調理、早期康復)治療中風取得顯著療效。他建立了中風中西醫結合診治一體化創新平台,以獨特療效降低了中風殘疾;在痴呆、眩暈、頭痛、癲癇、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多發性硬化、多系統萎縮、重症肌無力危象等病證中醫診療中取得獨特效果。在科研方面,譚峰率先在國內建立PV腦水腫模型,開展中醫對NOGO-A/RhoA抑制信號通路的創新性研究,為中醫減輕ACI遠隔損害提供了新靶點。其中2016年「電針對腦梗死遠隔損害的影響與機制研究」獲佛山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近年來他更喜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憑藉眾多「硬指標」成為佛山市中醫院科研工作的標杆。

譚峰醫德高尚、醫術精湛,誨人不倦。在他的帶領下,腦病科從一個小科室發展130多張床位的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包括兩個病區、介入組、重症監護室和神經康復治療中心,年出院病人達3500人次以上,年門診量6萬餘人次,為目前佛山地區規模最大的腦病科,也是國內綜合實力較強、診療水平較高的中醫腦病科之一。在疑難罕見疾病的診斷、專科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科研創新三方面都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診斷、治療、護理、康復一條龍配套服務贏得患者的一致口碑,吸引了不少省內外及港澳台地區患者慕名而來。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 推進廣東佛山再創新局」:點擊「閱讀原文」有相關精彩H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