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生死速遞?中國快遞、外賣小哥追求速度不顧安全 成交通事故高發人群

生死速遞?中國快遞、外賣小哥追求速度不顧安全 成交通事故高發人群

穿著天藍色夾克的司機騎著踏板車飛快地穿過一條繁忙的十字路口,路面濕滑,撞上一輛車,停在柏油路上,這是一段用來警告配送人員應該放慢速度的視頻畫面。

中國的送貨上門熱潮估計有300萬名快遞員提供服務,其中大多數騎電瓶車或三輪車,促使道路交通事故激增,引起警察的警告和司機的投訴,司機說他們覺得把速度置於安全之前太有壓力。

「事故發生在高峰時段。我有一個被車撞的朋友,兩個月不能工作。」一位拒絕透露姓名的北京食品配送員張某說道。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報告,中國在線食品配送市場的用戶數量在2017年上半年上漲了41.6%至3億人,而這一市場由技術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和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所主導。

僅在2017年上半年上海的送餐員就有76人受傷和死亡事件,在8月下旬,警方呼籲中國最大的食品配送公司,提醒他們提高安全標準。

上海警方說,中國最大的兩家食品供應公司美團—點評和餓了么的送餐員占這一事件的四分之一。

在警察和國家媒體站出來批評行業事故時,這個消息引發了全國的討論。

國家媒體報道,在2017年上半年涉及3000多起事故後,其中90%以上送餐員屬於過錯方,東部城市南京警方9月20日約談食品配送公司。

《法制日報》呼籲當局「動員群眾」利用電話攝像頭抓捕違法者,通過其彩色制服加以區分,並對其僱主進行懲罰措施。

美團的一名發言人表示,公司對司機進行了安全培訓,並於7月份舉辦了300多次駕駛培訓課程。他說,接下來一個月交通事故下降了13.6%。該公司的配餐員身穿熒光黃外套。

餓了么的一位發言人說,告知司機「安全是第一,速度第二」,該公司最近推出了一個系統來跟蹤司機的違規行為,並向報告事故的圍觀者提供獎勵。

極品飛車?

中國的送餐員很少被劫持或被槍殺,而這是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競爭對手所面臨的風險,但是他們經常在繁忙擁擠的城市道路上受傷。

雖然送餐員通常將責任歸咎於事故,但工會活動者和眾多司機卻表示,激勵使速度成為必要。

跟蹤中國勞工行動的《中國勞工公報》表示,快遞人員越來越多地表達他們的不滿,舉行抗議和罷工,要求更好的工資和意外保險。

送餐員說,能會因遲交或顧客評價不佳而受到罰款,並補充說公司並不總是為事故提供保險或是將其涵蓋在保險範圍內。公司說送餐員涵蓋在公共和第三方責任保險內。

送餐員告訴路透社,預計他們將在10到12小時的班次內完成40次送餐,通常每次送餐時間不得超過半小時。按時交貨,得到客戶的好評,可能意味著每次交貨額外得到5元(0.75美分)。

快遞人員通常也不會直接由設計訂購軟體的公司僱用。相反,他們為自由職業者或第三方公司工作,他們與平台運營商沒有直接合同。

8月份,數十名美團在宜興市罷工,抱怨薪酬和傷害賠償,展示他們布滿傷痕的腿,用手寫的方程式來展示送餐遲到的罰款蠶食他們的薪水。

根據2016年美團—點評的報告,絕大多數司機是26歲以下的農民工,他們將大部分收入提供給家庭,以補貼家用。

「食品配送平台的管理需要變得更人性化。」 官方報紙《人民日報》在最近的一則評論中說, 「從只追求速度的操作模式轉換到僅尋求穩定性的操作模式,不要讓送餐員冒著生命危險送餐。」

餓了么發言人承認,「平衡送餐速度和交通安全確實非常困難」,並補充說,公司正在努力使用人工智慧來優化路線並監控駕駛員。

批評主要針對食品配送公司,因為他們的送餐員面臨更大的時間壓力,並且比起其他包裹快遞員,他們的路線更單一且是固定的。

但是廣泛來說,配送行業也有其問題。

23歲的Niu Hongqiang,是北京一家包裹運輸公司的司機說,他接受的安全訓練是「沒用的」。

「當出了問題,那就變得很嚴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頭條前瞻 的精彩文章:

阿里與騰訊的爭奪戰背後 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競爭加劇
科技樹的進化——外殼材料的中國競爭
特斯拉尚未盈利!家電公司戴森仍一頭扎進電動汽車市場 或在中國生產
紐約到上海只需39分鐘!馬斯克構思火箭技術做全球客運 專家稱異想天開

TAG:頭條前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