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伐戰爭時期,三大軍閥頭目吳佩孚為何先行被剿滅,原因其實很簡單

北伐戰爭時期,三大軍閥頭目吳佩孚為何先行被剿滅,原因其實很簡單

軍閥向來是社會動蕩的原因之一,盛世王朝都因此而走向衰亡。在近代時期的中國可謂會死多災多難,不僅需要面對外來的挑戰還需要鎮壓內部混亂。幸運的是孫中山推翻沒落的封建王朝,開始民主的社會。當時國內的主要問題便是軍閥割據問題,使得中央的命令根本無法傳達到地方,甚至有著聽調不聽宣的架勢。這是任何一個政黨都無法忍受的,於是便有北伐戰役的出現。

當時全中國能夠被稱為軍閥軍頭的也就三家而已,對外號稱擁兵二十萬的吳孫兩大軍閥,還有一位便是盤踞東北的張大帥。想要實現統一全國的目標,那麼首先攻打誰便成為關鍵的問題。在經過國軍內部的商討後,首先攻克吳佩孚,隨後在解決孫傳芳。那麼這個決定是依據什麼來進行決定的呢?

其一,名氣。俗話說先揍強的,弱的隨風走。當時在這兩個軍閥之間,無論是軍隊的實力還是名氣都是吳佩孚佔據優勢的。倘若在北伐戰役中,能夠率先解決它那麼孫傳芳只能投降或者滅亡。擊敗佔據湖北等地區的吳佩孚更是使得軍隊士氣大增,順便打擊其他軍閥的士氣。在這樣在國軍看來是非常的划算的,如果攻克孫傳芳指揮打草驚蛇,還會使得實力強大的軍閥抱團行動,得不償失。

其二,位置。當時國軍想要北伐的話,那麼吳佩孚的位置剛好在國軍大門口,無論是出兵還是後續部隊的增援都是非常大便捷。倘若攻克孫傳芳的話,首先後勤便會有很大的問題。再加上孫所在的地形非常的難以攻克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這樣的考慮下這就使得國軍內部做好決定。

其三,統治區域的不穩。當時在湖北地區的革命隊伍,開始跟軍閥進行交戰。再這樣的情況下,國軍如果能夠進入便會得到當地百姓的幫助。對此北伐軍隊便派遣小隊伍進入其中,在將裡面的情況打探清楚後便開始將大軍挺進。在佔據天時地利的北伐隊伍,根本不是軍閥的部隊能夠擋住的,在短短的時間裡面便將吳佩孚逼迫到武漢,其他兩大軍閥也只不過是隨意的幫助下根本沒有動用全力,這就使得北伐隊伍受損很小。

再這樣的情況下,孫傳芳便開始調兵遣將進行作戰,可是面對士氣高漲的國軍隊伍,更是被打的哭爹喊娘,沒辦法只好求救張作霖。這樣一來吳佩孚便成為率先出局的軍閥頭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布讀三國 的精彩文章:

我軍中特殊的「六星上將」,彭德懷危急關頭總能想起他,打仗連陳毅都稱讚
此人在開國元帥中深藏不露,被視為「政治元帥」,深受毛主席器重
聶榮臻極力推薦的官員,毛主席稱他大哥,周總理排專車去接她
戰功聞名國民黨的開國上將,外號旋風司令,戰績使得林彪都汗顏
此人跟粟裕大將軍事計划起衝突,毛主席反而支持他,55年被授開國大將

TAG:阿布讀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