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量子通信專家遭恐嚇:人人自危、無心工作 | 附公開信

量子通信專家遭恐嚇:人人自危、無心工作 | 附公開信






編者按:


9月28日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學應用系統總師彭承志(

微博認證用戶彭承志pcz

)發布一則題為「科學家遇上流氓怎麼辦?我沒什麼辦法,但我可以說出來」的公開信。


彭教授在信中表示,他和他所在的團隊因在今年7月公開發布了一則聲明,澄清並未與鄭某實際控制並擔任董事長的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宣稱的「滬杭幹線」、「滬杭幹線中繼站」發生業務往來與合作,隨後即多次收到鄭某及同夥的侮辱、恐嚇。「鄭某等人威脅要錘殺我的子女,並精準報出我家庭住址和小孩信息,對本人和家人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損害,導致團隊成員人人自危、無心工作,嚴重影響了團隊承擔的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彭教授在公開信中寫道。


《知識分子》特此推送彭承志教授公開信全文。





 

 





我的一封公開信


致啟者:




        2017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間,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某夥同他人通過撥打電話、發送簡訊等方式,多次對我及所在團隊進行侮辱、恐嚇。鄭某等人威脅要錘殺我的子女,並精準報出我家庭住址和小孩信息,對本人和家人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損害,導致團隊成員人人自危、無心工作,嚴重影響了團隊承擔的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現為維護本人合法權利,揭露鄭某等人的不法行為,特致此公開信,並向廣大投資者發出善意提醒。




        2017年7月初,多個網站上出現了以「九州量子成行業探路者 揭開量子通信產業化帷幕」為題的新聞報道文章。2017年7月10日,鄭某實際控制並擔任董事長的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微信公眾號「九州量子」中發布文章,宣稱「『滬杭幹線』利用已有的光纖管道資源,鋪設量子光纖,中間設置彭埠、桐鄉、嘉興、大港、漕河涇、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等六個中繼站,上海端的接入位於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上海樞紐點」。2017年7月18日,為避免誤導和以正視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發布聲明進行了澄清:「從未設置所謂『滬杭幹線』的中繼站」,從未與所謂「滬杭幹線」發生業務往來與合作。




        鄭某等人不僅不終止侵權行為,反而惱羞成怒,將矛頭指向我和所在的研究團隊。2017年9月,我多次接到電話和簡訊,對我本人及近親屬進行騷擾、侮辱、威脅。因鄭某等人的行為不僅涉嫌刑事犯罪,也嚴重侵害了我的人身權,我不得不拿起法律武器維權。目前,我已正式委託律師向鄭某等人發送律師函,要求停止侵權行為、賠禮道歉。




        作為工作在世界量子科技領域前沿的科研工作者,我深知量子通信產業的發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但更加需要警惕打著量子旗號、在資本市場上惡意炒作和欺詐的行為。在這裡,我提醒廣大投資者在投資量子通信產業過程中,要選擇真正擁有核心技術、守法誠信的企業,謹防陷入「龐氏騙局」,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在這裡,我也願意用一些數據提醒廣大投資者。世界上最先進、範圍最大、用戶數最多的量子通信網路是在我們中國——「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總投資5.6個億。京滬幹線是2012年國家發改委批複立項,目的是廣域量子通信技術的技術驗證和應用示範,總長度2000多公里,連通了北京、濟南、合肥、南京、上海多個大城市,服務於各地政務網和銀行客戶。在某些吸引投資者的宣傳裡面,動不動就要投資數億來建一個小鎮或一個區的量子通信網路,可信度有多高,在這樣的小範圍內,保密通信的用戶需求有多大,具不具備應用價值,建網的目的是為了實用還是資本運作,請廣大投資者慎重判斷。



        最後,我要闡述下我對量子通信產業的理解。量子通信的核心功能是保密通信,服務的目標是信息安全,它是在國家支持下發展起來並領先於全世界,未來最重要的用途也將是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近二十年來,量子通信這個行業的科研人員是通過踏踏實實的工作,從無到有把量子通信做到了國際上最好,把量子通信帶到了產業化的門檻前。未來量子通信能不能夠真的形成一個產業,關鍵還在於要踏踏實實地滿足好國家戰略需求、服務好用戶,要踏踏實實地改進技術和產品,發展跟信息行業的融合應用,讓信息的傳遞、數據的存儲更安全更好用。浮誇的概念炒作、業績包裝下的資本運作、各種侵權、甚至是黑社會般的人身威脅,都只會破壞量子通信產業的發展,最終受損的將不僅僅是投資者,還有國家的戰略需求。




       衷心祝願中國的量子科技,不僅僅能在科研上做到最好,也能在產業上做到最有用,服務於國家服務於社會,有益於我們每一個人。衷心感謝所有真正關心和支持量子科技發展的人!




彭承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學應用系統總師




                                                                         2017年9月28日










個人簡介



       

 彭承志,男,1976年10月生於湖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199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物理專業,2005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博士學位。


        彭承志長期從事量子通信實驗研究,致力於發展實用化的量子密鑰分發和基於糾纏的量子通信技術。參與推動了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立項,並擔任了該項目科學應用系統總師和衛星系統副總師,主持研製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有效載荷和地面科學應用系統,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三大科學目標。經學校同意,自2009年起彭承志兼職擔任了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不領取薪酬),從事量子通信科研成果轉化工作。


        因在遠距離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做出的系統性工作,推動了量子通信向實用化方向發展, 2012年獲首屆陳嘉庚青年科學獎,2013年獲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15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與團隊一起獲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製版編輯:呂浩然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非虛構寫作

|馬丁之死|蘭花進化謎團

|天問專欄


青蒿素

|可燃冰|P值爭論

|許晨陽

|博士後

|潘建偉


張毅|王曉東

|張啟發

|崔維成

|

張鋒

|

楊振寧

|

李佩


盧煜明

|

王小凡

|吳文俊

|袁鈞瑛

|

張純如

|劉若川





知識分子

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

The-Intellectual

投稿:

zizaifenxiang@163.com

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知識分子















購買課程


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課程詳情,立享限時特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活動報名 | 暗物質不發光?不放電?那我怎麼發現它……
天問專欄:吃個龍蝦也能搞出X射線望遠鏡?
18世紀的一位貴族女科學家
繆斯夫人:全面兩孩政策之後,你要立即生?還是等一等?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