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在地球上感覺有上有下,那從宇宙尺度來看,懸空的星球也有上有下嗎?

人類在地球上感覺有上有下,那從宇宙尺度來看,懸空的星球也有上有下嗎?

在我們太陽系,99%的質量都集中在中心天體——太陽上,太陽系半徑保守估計也得有幾百億公里,太陽半徑只有不到70萬公里,考慮到算體積還要再來個立方,所以剩下的空間留給八顆大行星、一堆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可以說是綽綽有餘。

恆星之間的距離更是大的嚇人,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大概有40萬億公里遠,光都得跑上四年多,恆星和恆星之間只有些稀薄的氣體和塵埃,也是十分空曠的。星系和星系之間的距離雖然比例上比恆星間的看著小,但是因為星系本身的尺度很大(比如包含幾千億顆恆星),實際上的空間仍然非常遼闊。

星系群、星系團、超星系團、一直到宇宙尺度上,仍然有巨大的「空洞」存在,「空洞」的直徑可達幾億光年,也就是幾十萬億億公里,這種巨大已經很難用語言形容,如果公里前的每個零都對應一個「非常」的話,那麼這種宇宙中的「空洞」可以說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大。

我們說腳踏實地,要想不懸空,首先得有固態的地面可以踩,通常是地球這種行星表面才可以做到。既然宇宙中大部分地方都是空的,那麼剩下的天體待在空中,從宇宙的角度來看,就是非常非常正常的狀態。

我們待在地面上,所以思維觀念上會有上下的區分,覺得天上東西總要掉下來,但是宇宙中的東西並不會受到「地面」的束縛,待在空中才是它們的正常狀態。至於說為何星星不會因為引力的作用全部吸到一塊去,那就得把運動和力放到一起考慮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行者 的精彩文章:

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質量可變為能量,那麼能量可以變為質量嗎?
木星作為一個氣態行星,物體可以在其表面存在嗎,內部又是怎樣的?
颶風期間最大威脅是暴潮,何為暴潮,為何如此致命?
天文學家發現了15個神秘的高能無線電爆發,距離地球約30億光年的矮星系!
NASA: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的新數據加強了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

TAG:宇宙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