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仕強:堅持這5個原則,就能以德服人!

曾仕強:堅持這5個原則,就能以德服人!

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末期,東周王朝由於禮崩樂壞,制度開始動搖,社會呈現出十分動蕩不安的狀態。孔子立志行道,企求恢復天下的秩序與和平。他行道的目的,在於訓練一批公正廉潔、忠勇愛民的行政人員,來推行古聖先賢的德政,實現為老百姓服務的目標。

其具體的步驟,則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希望能夠完成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目標。這種以人為本、為政在人、以德化人的中道管理思想,歸納起來,有下述五個重要的原則:

(一)修身

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都應該以修身為本。能力較低的人,最起碼要做到獨善其身,盡量做好自律,自己約束自己的言行;能力高強的人,就應該推己及人,以求兼善天下。我們推行能者多勞的原則,必須以自己的智慧與道德為基礎。因為一個人唯有既賢且能,才能受到大家的真誠擁戴。

(二)親民

管理者的責任,在於精神和物質兩方面並重,即一方面要促使被管理者不斷提升自己的倫理道德水平;另一方面應該使被管理者獲得必需的物質資料,以維持日常生活。管理者在職場中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品德來感化員工,同時在物質方面,最好不要和員工有太大的差距,這樣的管理者才具有親和力。

(三)守中

人在物質方面的享受,並沒有止境。身體的慾望傾向是十分危險的。倫理道德的力量很精微,我們稍有疏失便會使之蕩然無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為了避免發生錯誤,必須時時刻刻致力於守中,也就是尋找合理點,並堅持實踐。「中」即合理,堅守合理便是守中,人人守中,目標才能夠一致。

(四)中道

管理者由修身開始,謹慎守中以求親民。這種修己安人的管理途徑,即為中道。凡事求合理,即為中庸之道,現代稱為「合理主義」。追求合理的途徑,便是中道。凡事講求合理的國家,稱為「中國」。因而,只有那些力求無一事不合理的人,才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中國式管理,簡稱中道管理,說起來就是合理化管理。

自堯帝以來,中華民族悉以中道為立國的根本,歷代興衰,也都是得中、失中的結果。五千年來,這個中道傳統一脈相傳,後人便稱之為「道統」。我們講求合天道而尊重人性,並且力求一以貫之,共同以天下太平為目標。

(五)和諧

孔子當年所說的「世界大同」,相當於現代的「地球村」概念。在西方霸道文化的影響下,19世紀英國殖民地布滿天下,20世紀美國武力超強,自命為世界警察,這些都不符合21世紀的發展要求。只有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才能使世人真正感受到中道文化的和諧與可貴。因而促進世界大同,才是人類之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式管理語錄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式管理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