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的家國情思
每一位藝術家的成長經歷,所見所聞,都是其創作道路靈感之源泉。中國自清末民初洋務運動以來,有一大批藝術家足跡遠至東亞歐美,學習西洋藝術文化,還有一些踏遍中華大地,記錄祖國山河。若論行程之多,之遠,張大千無疑是名列前茅。他的足跡踏遍亞洲歐洲美洲甚至南美諸國,他的畫作中不僅有中華廣袤大地,也有歐美異域風情。
匡時香港2017秋拍 集瑞——中國藝術品專場
張大千 黃山松濤
紙本鏡心 1974年作
備註:
1.上款人「良臣仁兄」為著名華僑巨富李良臣。
2.李良臣題跋,轉贈黃沾。
69×135.5 cm
HKD: 3,800,000-4,500,000
諸多名山當中,張大千獨愛黃山,他曾說黃山有他取之不盡的作畫題材。大千先生在1927,1931,1936年曾三次登臨遊覽黃山。他從1927年初登黃山之時便開始用手中畫筆描繪黃山。1949年大千先生離開大陸之後,再無歸期,數次以手中畫筆再寫對黃山的懷念。他曾說,出國之後他遊覽了那麽多歐美山川,但始終對黃山印象最深,「黃山的松,石,雲海,奇妙不可測,所以中國畫裡頭最好的風景是黃山」。《黃山松濤》創作於1974年,雖時隔最後一次登黃山已接近四十年,可大千先生對黃山之神貌,可謂瞭然於胸,反覆描繪。雖然時期不同畫法不同,可大千筆下黃山的峰林雲海,總是毓秀鍾靈。
匡時香港2017秋拍 集瑞——中國藝術品專場
張大千 飛仙關
紙本立軸 1940年作
著錄:《張大千近作展覽目次》飛仙觀。1947年。
展覽:「張大千近作展」,上海成都中國畫院,1947年。
79×36 cm
HKD: 1,000,000-1,500,000
除卻黃山,張大千先生對家鄉山景也有著十分獨特的情感,他用畫筆描繪多幅家鄉山川大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大千曾居住在青城山中鑽研畫技,這段經歷一直是他藝術生涯當中寶貴的資源。在他離開大陸之後,也常常以不同的畫法來回憶當年的山居生活。
匡時香港2017秋拍 集瑞——中國藝術品專場
張大千 山寺圖
紙本鏡心
備註:
1.丘丙良先生舊藏。丘丙良,名峻,師從羅叔重,王商一諸名家,廣結名宿陳荊鴻、鄧芬、丁衍庸等,多受熏陶。
2.卡板背後有鉛筆「山寺圖」。
60×45 cm
HKD: 1,000,000-1,500,000
匡時香港2017秋拍 集瑞——中國藝術品專場
張大千 山居圖
紙本鏡心
40×31 cm
HKD: 1,500,000-2,000,000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後期,是張大千先生成名之初的一段珍貴的經歷,這期間他與二哥張善孖先生同住在蘇州網師園內,也是這一時期他結識了李秋君、黃賓虹、于右任、何香凝等對他一生影響深遠的友人。與友人同游江南成為他一生最為美好的回憶之一。他筆下的江南風光,無論是花鳥還是人物,都隱隱帶有南國溫柔的氣息。
匡時香港2017秋拍 集瑞——中國藝術品專場
張大千 秋水暢遊圖
紙本立軸
出版:
1、《張大千精品集》(上卷) P 7 0
2011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
2、《榮寶齋》特刊 P41 2010年 中國美術
出版總社
88.5×39 cm
HKD: 800,000-1,000,000
匡時香港2017秋拍 集瑞——中國藝術品專場
張大千 水殿風來暗滿香
紙本鏡心 1977年作
49.8×106.5 cm
HKD: 1,500,000-2,000,000
大千先生一生酷愛遊覽,足跡踏遍亞洲,歐洲,美洲大陸。1949年,正值他搬離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祖國大陸去往台灣之時。那之後他輾轉到達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大吉嶺,並在此居住了近兩年的時光。大千曾自述「在大吉嶺期間,是我畫多,詩多,工作精神最旺盛的階段」。這幅大千山水充分體現了大吉嶺的深遠,險峻的特點,然而對祖國的思念之情亦躍然紙上。
匡時香港2017秋拍 集瑞——中國藝術品專場
張大千 陸遊詩意圖
紙本立軸
來源:此畫原藏家於上世紀50年代購於香港,後
流傳至美國,此次從美國徵集迴流。
95×34 cm
HKD: 250,000-300,000
晚年的張大千定居在巴西「八德園」內,他筆下的風物,也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多了一分異域風情。《蕉蔭高士》為大千晚年畫作精品,有著南美特色的芭蕉葉佔據大篇畫幅,可芭蕉葉下高士依然身著中國傳統服飾。可見大千先生晚年雖身在南美,卻心繫故鄉,故藉此畫來表達思鄉之情。
匡時香港2017秋拍 集瑞——中國藝術品專場
張大千 蕉蔭高士
紙本立軸
97×60 cm
HKD: 300,000-450,000
預展時間
9月30日至10月1日
拍賣時間
10月2日
展拍地點
香港港麗酒店


※香港蘇富比秋拍正式開鑼!
※蘇富比秋拍隆重啟幕 這些重器你見過嗎?
※為祖國山河立傳:李可染「采一煉十」的佳作典範
※玉之美——文玩雜項專場
※佳士得秋季拍賣香港預展今日揭幕
TAG:藝狐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