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說什麼節日快樂,快樂的人從來不說

別說什麼節日快樂,快樂的人從來不說

這是餐創記?文藝雜談的第08篇文章

每逢節假日,收到的最多的,也是最無用的節日禮物就是滿屏的節日快樂以及其衍生出來的各類祝福語。花哨的段子,再配上不走心的文字,憑藉著信息傳播工具的便利性,本該美好的節日問候最後淪落成了位元組堆積的垃圾,而且每過一段時間就要集中轟炸一次,元旦快樂,端午快樂,五一快樂,六一快樂,七一快樂……十一快樂,聖誕快樂,光棍節快樂……收到快樂的字眼越多,越讓人感到疲憊,尤其是在這大都市裡,越來越多的人口中說著快樂,內心信奉著快樂,卻逐漸活成了五月天的一句歌詞——不是真正的快樂。

1

大多數的做小餐飲人都特別痛恨假期。因為節假日對小餐飲店來說往往就是毀滅性的打擊。除非你開在旅遊景點附近,否則學校放假,學生出去玩了,公司放假,白領出去玩了 ,全國都放假,周邊居住的人都出去玩了,剩下幾個懶得出去玩的,好不容易有大把時間了,也想在家做做飯尋找一下煙熏火燎的生活氣息了。

這時很多餐飲老闆都糾結著是繼續營業還是關門放假,開了幾乎沒人,不開就完全沒人,但是房租和人員工資等支出一樣都少不了,出去玩也玩不開心,還不如苦守一點算一點。

餐飲人的快樂看似很簡單,少一點假期,多幾個顧客,少一點清閑,多一點忙碌。充實,就夠了。

然而,那些生意火爆的餐飲老闆也不見得快樂。今天眼見你做得好,明天立馬出來一大批跟風模仿的,他們不一定能幹的過你,但就是想噁心你一下,最後他們死掉了,你也搞的身心俱疲。然後,各種各樣都部門還要來找你,各種各樣的麻煩還要找上門,這邊還沒處理完,你的內部員工又要出問題了……生意不好時心累,生意好了身體累,餐飲人的快樂也許只有飯菜上桌,看到顧客滿意微笑,給出好評的那一刻,僅存的那一絲喜悅與成就感吧。

2

我有朋友是做旅遊的。人人都羨慕這個行業好,可以到處遊玩,他自己卻整天抱怨他的工作太苦逼。平日里別人放假休息,外出遊玩,他們就進入了最忙碌的狀態,等到別人都回來上班了,他們終於有時間休息了。找個人出去玩,對不起,大家都忙著呢,找個人吃個火鍋,對不起,大家都在單位都加班呢,想談個戀愛,對不起,壓根就沒有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的……

我還有一些朋友,在交通運輸部門上班的,在地鐵上班的,在旅遊景點上班的,還有各種各樣的每逢假期就要各種加班的……,你祝他們節日快樂,他們會問你啥是節日。對他們來說,日子之分兩種,休息日和工作日,節日已經在大腦迴路之外了,更別說什麼節日快樂了,這簡直就是一句莫大的諷刺。

對大部分上班族而言,節日倒是常有的。平日里太忙,每天周九晚五,生活在兩點一線之間。世界那麼大,卻沒有時間去看看,星辰那麼美,卻都無暇顧及。中秋加國慶,好不容易一個長長的假期,終於可以遊玩可以賞月了。然而,經歷過假期之痛的人都知道,假期遊玩,不過是從地鐵到地面,從一個熟悉的環境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里,繼續欣賞人潮湧動的場景,繼續感受人海中的激情與澎湃。一樣的排隊等車,一樣的擁擠不堪,和上班唯一不同的是,這種擁擠多了一些異域風情和一種心甘情願的味道。

上班族的快樂,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尋求改變,尋找不一樣的自我。早已厭倦了被安排的生活 ,好不容易有了機會可以自己來規劃,卻又被放置於另一種無形的安排之中。所以,你希望節日快樂的他們,其實依舊不快樂。

3

我還有一個做餐飲的朋友,以前是當老師的,教教書,寫寫字,談談戀愛,按時上下班,日子過得也算愜意,但是他自己覺得不快樂。後來辭職出來做了餐飲,在這行一干就是十多年,現在有了自己的煎餅屋品牌,在西安也開了十幾家店。有次閑聊聊到了關於快樂與幸福的話題,就好奇他創立品牌時為啥選擇叫幸福里這個名字,他說,顧名思義,就是希望別人在這裡能夠收穫歡樂,在這裡就好像身處幸福里。

我問他自己快樂嗎,他說人的快樂在於有所求,對他而言能讓顧客在幸福里的一個小時里真正感到幸福,那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我說,那些真正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自己往往並不快樂,比如像卓別林,還有星爺,陳佩斯,就和這些人一樣,幸福里給別人營造快樂,自己也許正處於快樂之外。

4

在所有關於快樂的答案里,快樂在於有所追求,是我比較認可的一個答案。

2014年的時候我在北京上班,公司老闆是一個四五十歲的年輕人。之所以說他是年輕人,是因為他在心態上表現出的那種不服輸的精神。他曾經告訴我,對他來說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工作,他覺得自己像牛一樣不知疲倦,每天只休息五六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工作。所以和那些每天花十幾個小時在睡眠和吃喝玩樂上的年輕人來說,他的生命就比別人長了一半,因為他用了別人兩倍的時間在努力為社會創造價值。

作為中國最早從事直銷行業的銷售前輩,他在很多年前就早已實現財務自由了,但如今卻依舊在努力奮鬥,並且享受著奮鬥的快樂。他的經歷告訴我,奮鬥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追求快樂,因為奮鬥本身就是快樂。

快樂不是別人對自己的一種期許,而是自己暗自努力,活出來的一種態度和狀態。

5

在每個人的朋友圈裡都有兩種人,一種人無時無刻不在曬自己的生活,好像自己每時每刻都快樂瀟洒,無憂無慮。然而,曬的背後卻是修飾和擺拍,以及求贊求點評。就像一個苦逼的自媒體從業者一樣,辛辛苦苦找一個選題,然後尋找拍攝角度,再一點一滴修正,尋找最佳狀態,然後再斟酌文字,選擇合適的時間發布,接下來就是等候別人的稱讚和點評。一到節日,還要各種群發各種回復,快樂的過程如此不快樂,這種繁瑣和沉重早已超越了快樂本身。

如果愛美的人將擦脂抹粉稱作美的代價,那麼快樂的代價就是不快樂。所以,那些希望自己快樂的人往往都不快樂,因為快樂的人從來都不說 。

所以朋友圈裡還有另外一類人,他們從來不發朋友圈,從來不群發祝福,從來不換頭像不改昵稱不寫簡介,你從來不知道他的行蹤不知道他的假期行程,你偶爾想起來他以為他已經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了,有一天忽然遇見他,發現他早已混的人默認樣,比任何一個朋友圈裡出現的人活的都悠然自得。

這些人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從qq時代橫跨到微博時代再到微信時代,他們佔據著最少的互聯網資源,不留行蹤的半隱匿著,卻對你的一切了如指掌,然後在現實社會裡努力奮鬥,有一天當你發現他的時候,發現真如你節日祝福里說的,他當真活的很快樂。

6

快樂是一個不一而足的概念,每一種快樂都會有很多不同的闡釋,每一種快樂都有一個最終的落腳點。

在春雨過後,看到一朵花蕾的綻放,就是一種快樂;

在雨過天晴的黃昏,看到夕陽西下就是一種快樂;

在嚴寒的冬季,看到第一片雪花的飄落也是一種快樂;

在一場愛情的拉力戰里,來自愛人的理解就是一種快樂;

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來自陌生人善意的關懷就是一種快樂;

身處逆流與窘境中,周遭的鼓勵與支持就是一種快樂……

做砸了事情沒有被嘲諷就是一種快樂;

做錯了事情能夠獲得原諒就是一種快樂;

沒有來自別人家孩子的對比就是一種快樂;

發朋友圈不用刻意修飾就是一種快樂;

發完朋友圈不用在意點贊和評論就是一種快樂

快樂來自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感知,也來自我們對善意的生活的感恩,說出來的都是孤獨,沒有說出來的,才是真正的快樂。否則,我們為什麼總是羨慕那些沒有朋友圈的人,儘管他們沒有說,但他們好像真的很快樂……

支持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趣 的精彩文章:

關於餐飲招人,我的十點思考
為什麼產品越多的小餐館,收入反而越少?

TAG:食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