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意念」控制生命體內細菌群落的首個證據!

「意念」控制生命體內細菌群落的首個證據!

過去證據表明,包括人類在內的動植物共生微生物菌群平衡有助於機體健康,例如,所謂的各種環境疾病起源,就與細菌群落組成變化有關。但是,機體與細菌保持合作的分子水平機理以及細菌和宿主如何統籌協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

破譯這些複雜關係是一個重要突破

Kiel大學動物學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用模式生物淡水水螅踢開了細菌和動物如何協調管理機體健康的待解之門。

他們首次證明,神經細胞分泌的小分子有助於調節水螅體柱特定有益細菌的種類組成和定植。文章發表在昨天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動物進化王國中,水螅是古老的一支族員:它們身體簡單,有著約3000個神經元的神經網路,與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在分子層面有很大相似性,是識別原始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模型。

被水螅的腸道組織纖維(紅色)包裹著的神經細胞(綠色)

Kiel大學的研究小組從神經肽如何控制微生物和宿主之間的合作交流出發,通過細胞、分子、遺傳等證據,證明神經肽具有抗菌活性,因此能影響定植微生物的組成和分布。

研究人員首先注意到,在為期3周的神經系統發育時期,水螅表面的細菌群落劇烈變化。

在神經肽抗菌影響下,革蘭氏陽性菌的濃度在大約4周內急劇下降。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尾聲,水螅表面形成了一個典型的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的微生物群落構成。

因為神經肽產生於身體的特定區域,細菌的空間定位也沿身體柱狀調節。例如,頭部抗菌肽濃度較高,叢毛單胞菌科細菌的數量比觸手上少了6倍。

神經元(標記綠色)和觸手上的桿狀細菌(右下角紅點)

由小見大

基於這些觀察,科學家認為除了感覺和運動任務,神經系統也參與了對共生微生物的調控任務。「在進化背景下,神經系統與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似乎是多細胞動物的一個古老特徵。未來,機體和細菌的互動研究領域,神經方面可能也是不容小覷的影響因素。」Thomas Bosch教授強調。

原文標題:

A secreted antibacterial neuropeptide shapes the microbiome of Hydr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腸菌博士 的精彩文章:

Cell顛覆三觀:細菌竟然能誘導交配行為!
生物鐘同腸道微生物組共同引起肥胖?
抗菌牙膏不會影響腸道菌群和口腔微生物?
腦洞大開!改造細菌研究抗生素療法的治療效果?
多糖的代謝如何塑造腸道菌群?

TAG:腸菌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