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錢穀融著譯目錄初編

錢穀融著譯目錄初編

錢穀融先生(1918-2017),圖自澎湃新聞

單篇文章

1.《給苦悶的青年》,《讀書青年》1933年第2卷第1期

2.《國防與青年》,《讀書青年》1933年第2卷第4期

3.《為誰讀書?》,《學校新聞》1937年第63期

4.《「不能走那條路」》,《語文教學》1956年第1期

5.《談「漢末童謠」》,《語文教學》1957年第5期

6.《論「文學是人學」(關於現實主義問題的討論》,《文藝月報》1957年第5期

7.《「特寫」與「小說」(「特寫介乎調查報告與短篇小說之間」—高爾基),《語文教學》1958年第5期

8.《人物分析——以「林家鋪子」為例(一次課堂討論的總結),《語文教學》1958第13期

9.《作家·批評家·批評》,《上海文學》1962第7期

10.《試說話劇台詞》,《文匯報》1962年1月20日版

11.《不可無「我」》,《文匯報》1962年8月11日版

12.《「雷雨」人物談》,《文學評論》1962年第1期

13.《「夏天裡的一個春夢」——談「雷雨」中的周沖》,《文藝紅旗》1962年第7—8期

14.《管窺窺測——人物創造探秘》,《文藝報》1963年第3期

15.《莊嚴的悼詞,戰鬥的檄文——學習〈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破與立》1978年第5期

16.《魯迅雜文的藝術特色》,《安徽勞動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第4期,《魯迅研究年刊》(1979年)

17.《曹禺和他的劇作》,《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第3期

18.《來信摘登》,《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第4期

19.《文藝創作的生命與動力》,《文藝報》1979年第6期

20.《〈雷雨〉人物談——四鳳、魯大海、魯貴》,《文學評論》1979年第6期

21.《「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談〈雷雨〉中的侍萍》,《思想戰線》1979年第6期

22.《〈木木〉與典型化問題》,《上海文學》,1979年第11期

23.《關於〈雷雨〉的命運觀念問題——答胡炳光同志》,《戲劇藝術》1979年第1期

24.《曹禺戲劇語言藝術的成就》,《社會科學戰線》1979年第2期

25.《生活之樹常青——從四人幫的破壞談文藝與生活的關係》,《語文教學通訊》1979年第1期

26.《「真實」與「真誠」》,《人民日報》1980年4月23日版。

27.《〈論「文學是人學」〉一文的自我批判提綱》,《文藝研究》1980年第3期

28.《關於文藝特徵的斷想》,《文藝理論研究》1980年第3期。

29.《談魯迅雜文敘述與議論的形象化》,《教學通訊:文科版》1980年第3期

30.《簡論〈雷雨〉》(上),《語文學習》1980年第4期

31.《簡論〈雷雨〉》(下),《語文學習》1980年第5期

32.《談談〈日出〉中的陳白露》,《劇本》1980年第5期

33.《關於(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舅舅的夢〉中譯本序》,《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第4期

34.《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舅舅的夢〉》,《名作欣賞》1980年第1期

35.《簡談陳白露》,《語文教學通訊》1979年第5期

36.《論托爾斯泰創作的具體性》,《文藝理論研究》1981年第1期

37.《論〈「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的寫作背景和特點》,《教學通訊:文科版》1980年第9期

38.《關於〈論「文學是人學」〉——三點說明》,《新文藝論叢》1981年第1期

39.《談文藝批評問題(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在現代文學思潮、流派問題討論會上的發言)》,《文藝理論研究》1981年第4期

40.《紀念魯迅話研究》,《魯迅研究》1981年第5期

41.《魯迅和他的小說》,《工人創作》1981年第10期

42.《魯迅〈秋夜〉講析》,《語文教學通訊》1981年第11期

43.《魯迅〈秋夜〉講析(續)》,《語文教學通訊》1981年第12期

44.《祥林嫂是怎麼死的?——論〈祝福〉的思想鋒芒》,《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增刊

45.《對〈對文學中人與現實關係問題的一點意見〉的意見》,《文藝研究》1982年第1期

46.《藝術的魅力——在一個會上的發言》,《上海文學》1982年第6期

47.《開展百家爭鳴,促進文藝創作——本報「問題小說」座談紀要(二)》,《文學報》1982年1月14日

48.《評論家應該首先是讀者》,《解放日報》1983年9月13日

49.《魯迅的小說》,《天津師專學報》1983年第3期

50《〈論「文學是人學」〉發表的前前後後》,《書林》1983年第3期

51《讀高爾基與茨威格的文藝書簡》,《讀書》1983年第7期

52《〈郁達夫新論〉序》,《讀書》1983年第8期

53《關於旅遊文學》,《文匯月刊》1983年第9期

54《說東坡中秋詞——〈水調歌頭〉》,《藝譚》1984年第4期

55《要有「事外遠致」》,《文匯月刊》1984年第7期

56《重視對創作心理的研究》,《文匯報》1985年3月25日

57《面向文學,面向未來——近年來上海文學批評之一瞥》,《文匯報》1985年7月23日版。

58《讀〈晌午〉》,《名作欣賞》1985年第4期

59《〈虯龍爪〉討論會:我讀〈虯龍爪〉》,《小說界》1985年第6期

60《梳理新文學的真實發展線索——〈中國新文學社團流派叢書〉》序》,《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5年第4期

61《如何更好地發揮文學的社會作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5年第1期

62《華東師大一九八四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試題專業: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985年第1期

63.《維護創作自由,必須堅決反「左」》,《上海文學》1985年第3期

64.《關於藝術性問題——兼評「有意味的形式」》,《文藝理論研究》1986年第1期。

65.《與自學青年談讀書》,《中文自學指導》1986年第7期。

66.《對一種文學評論的評論》,《文藝報》1987年9月26日版

67.《〈自我·個性·創造〉》序,《文藝理論研究》1987年第5期

68.《〈中國現代文學大辭典〉序》,《新文學史料》1987年第4期,署名賈植芳、錢穀融

69.《當代文學散思》,《上海文學》1988年第1期

70.《我更愛古典主義作品——答友人關於我的文學觀》,《文藝報》1989年4月8日。

71.《人道主義的苦難歷程》,《文匯報》1989年5月9日

72.《希望看到更多的力作》,《人民日報》1989年1月17日

73.《個性·啟蒙·政治——關於中國新文學的對話》,《社會科學家》1989年第1期

74.《四十年來文藝理論的反思:從什麼是文學說起》,《文藝理論研究》1989年第2期。

75.《且說說我自己》,《收穫》1989年第2期

76.《個性·啟蒙·政治——關於中國新文學的對話》,《社會科學家》1989年第1期

77.《多重變奏:文學與政治 人道與階級——關於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對話》,《江淮論壇》1989年第3期

78.《論「探索小說」——中國新時期文學的一個側面》,《社會科學輯刊》1989年第1期

79.《從什麼是文學說起》,《文藝理論研究》1989年第2期

80.《爭鳴三境界》,《文藝證明》1989年第1期

81.《中國現當代文學與人道主義》,《時代與思潮》1989年第2期

82.《憶王瑤先生》,《文學報》1990年1月18日

83.《談〈傷逝〉》,《魯迅研究月刊》1991年第6期

84.《論文學鑒賞——讀林家英〈詩海拾貝續集〉》,《社科縱橫》1991年第6期

85.《序〈20世紀中國小說的文化精神〉》,《小說評論》1991年第6期

86.《治學與寫作》,《文藝理論研究》1991年第3期

87.《小說與「閑書」》,《文藝理論研究》1992年第3期

88.《純真的愛心 清新的文字——尤今其人其作》,《當代作家評論》1993年第1期

89.《郭沫若的才能為何未能充分發揮》,《名作欣賞》1993年第3期

90.《郭老的才能為何未能充分發揮——在紀念郭沫若一百周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文藝理論研究》1993年第1期

91.《散文兩篇》,《作家》1994年第1期

92.《讀黃海澄著〈藝術價值論〉》,《文藝理論研究》1994年第1期

93.《要審視作家的創作心理:〈魯迅創作心理論〉序》,《小說評論》1994年第4期

94.《魯迅創作研究的新成果》,《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

95.《一次富於獨創性的探索:讀〈魯迅創作心理論〉》,《文藝報》1994年5月28日。

96.《論節奏》,《文藝理論研究》1994年第6期

97.《關於李鵬翥著〈濠江文譚〉》,《文藝報》1995年8月4日

98.《往事不如煙:往日四題》,《芙蓉》1995年第1期

99.《蜻蜓》,《星火》1995年第1期

100.《評委的發言》,《小說界》1994第4期,署名徐中玉、錢穀融等

101.《性情之作——〈南京姑娘〉序》,《上海文學》1994年第4期

102.《散文兩篇》,《作家》1994年第1期

103.《樸實無華 自然醇厚——談夏丐尊的〈白馬湖之冬〉》,《名作欣賞》1995年第2期

104.《真誠、自由、散淡——散文漫談》,《文藝理論研究》 1995年第2期

105.《鐘聲》,《廣西文學》1995年第2期

106.《談戴望舒——〈戴詩解讀〉序》,《文藝理論研究》1995年第3期

107.《燈下:外兩章》,《芙蓉》1995年第5期

108.《作家要有一顆博大的心》,《文藝理論研究》1996年第4期,署名錢穀融、王雪瑛

109.《對我影響較大的一本書》,《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第1期

110.《談張愛玲》,《讀書》1996年第6期

111.《關於戴厚英》,《當代作家評論》1997年第1期

112.《〈世紀的迴響〉叢書序》,《人民日報》1997年6月7日

113.《〈雁峰書話〉序》,《楚雄師範學院學報》1997年第12期

114.《文藝問題隨想》,《文藝理論研究》1998年第2期

115.《上海,我還是喜歡的》,《小說界》1998年第6期

116.《關於無邊的人道主義》,《粵海風》1998年第2期

117.《曹禺先生追思》,《隨筆》1998年第5期,

118.《談談我對研究生的培養》,《教學與教材研究》1998年第3期

119.《反思白話文運動》,《文匯報》1999年4月10日

120.《論文藝批評的魅力——關於文藝問題的問答》,《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9年第4期,署名錢穀融、殷國明

121.《我的母親》,《作家》1999年第8期

122.《有感於山川靈秀》,《文匯讀書周報》2000年2月5日

123.《〈論「文學是人學」〉發表的前前後後》,《中國文藝家》2000年第1期,署名錢穀融、殷國明

124.《形式與內容》,《文藝理論研究》2000年第2期

125.《我的希望 》,《學術月刊》2000年第1期

126.《懷念「五四」》,《世紀》2000年第6期

127.《有感於當教師》,《人民日報》2000年12月15日

128.《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藝術境界——關於〈雷雨〉》欣賞答問錄》,《文藝理論研究》2001年第5期

129.《我的中學時代》,《新文學史料》2001年第1期

130.《不必羞愧的繆斯女神──我看通俗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第2期

131.《關於藝術性問題:有意味的形式?情感的形式?》,《常熟高專學報》2001年第15期

132.《新世紀與青年學子論學》,《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5期

133.《〈江南味道〉序》,《書屋》2001年第9期

134.《關於藝術的具體性》,《中文自學指導》2001年第1期

135.《錢鍾書與現代西學》(學術專著),《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第1期

136.《人·正直·真誠》,《文藝爭鳴》2002年第1期

137.《我的大學時代》,《新文學史料》2002年第3期

138.《霧》,《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22期

139.《讀季進〈錢鍾書與現代西學〉》,《文學評論》2003年第1期

140.《與青年學子談讀書》,《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2期

141.《以簡代文——致李嶺同志的一封信》,《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4期

142.《〈文學心理學〉修訂版前言》,《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143.《一個「追夢人」的絮語》,《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3月15日

144.《與〈論「文學是人學」〉有關的事》,《上海文學》2004年第4期

145.《我的祝賀》,《上海魯迅研究》2005年第1期

146.《詩意與世長存》,《上海文藝界》2005年第1期

147.《我的初中年代》,《中學生閱讀(初中版)》2005年第4期

148.《橋——代我的人生觀》,《語文新圃》2006年第4期

149.《文學漫談》,《上海文學》2007年第8期

150.《關於〈「夏天裡的一個春夢」——談周沖〉》,《語文學習》2007年第4期

151.《碧蘿湖公園》,《上海文藝界》2008年第4期

152.《〈伍叔儻集〉序》,《現代中文學刊》2010年第5期

153.《我校六十大慶感言》,《中文自修》2011年第6期

154.《可靠的良伴》,《讀書文摘》2011年第9期

155.《給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年第33期

156.《回憶賈植芳》,《現代中文學刊》2011年第2期

157.《難忘伍叔儻師》,《中華讀書報》2011年9月7日

158.《序〈胡適的文學思想〉》,《東吳學術》2013年第1期

159.《思想與情感的力量》,《文匯報》2013年11月5日

160.《美的追求》,《新民晚報》2014年10月29日

161.《〈胡適·魯迅·莫言:自由思想與新文學傳統〉序》,《東吳學術》2015年第4期

162.《文學是人學,藝術也是人生——序魯樞元新版〈創作心理研究〉》,《文匯報》2016年7月18日

163.《台灣文學研究的新創穫》,《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6年第2期

專著

1.《高爾基作品中的勞動》, 普羅茲霍庚著,錢穀融譯,泥土社,1953年10月版

2.《〈雷雨〉人物談》,錢穀融著,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10月版,共印6000冊

3.《論「文學是人學」》,錢穀融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10月版,共印10200冊

4.《文學的魅力》,錢穀融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年8月版,印3500冊

5.《藝術·人·真誠——錢穀融論文自選集》,華東師大出版社1995年4月版,王曉明作序,印3000冊

6.《中國當代大學者對話錄:錢穀融卷》,錢穀融、殷國明著,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2月版,印5000冊

7.《散淡人生》,錢穀融著,倪文尖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版,印5150冊

8.《閑齋書簡》,錢穀融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版,2100冊

9.《當代文藝問題十講》,錢穀融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版,6000冊

10.《錢穀融論文學》,錢穀融著,殷國明編,華東師大出版社2008年5月版,印5100冊

11.《錢穀融論學三種》,錢穀融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版;

12.《閑齋憶舊》,錢穀融著,羅銀勝編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版,印4250冊。

13.《錢穀融文論選》,錢穀融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09年9月版,4500冊;

14.《錢穀融文集.文論卷》,錢穀融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15.《錢穀融文集.散文、譯文卷》,錢穀融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16.《錢穀融文集.文論卷:文學是人學》,錢穀融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17.《錢穀融文集.對話卷:有情的思維》,錢穀融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18.《閑齋外集》,錢穀融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主編的書

1.《中國現代文選》,錢穀融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1988年4月第2次印刷,印9200冊;

2.中國新文學社團、流派叢書,錢穀融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現實主義的初潮—文學研究會作品選》,1986年6月版,印3500冊;《愛的歌聲—湖畔詩社作品選》,1986年5月版,2600冊;《新文學的先驅—〈新青年〉〈新潮〉及其他作品選》,1985年10月版,6000冊);

3.《當代作家國外遊記選》,錢穀融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12月版,2200冊;

4.《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讀》,錢穀融、吳宏聰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6月版,100000冊;

5.《文藝心理學教程》,錢穀融、魯樞元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12月版,共7000冊;

6.《中國現代文學史指要》,錢穀融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4月版;

7.《中國現代文學精解》,錢穀融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8月版,印7200冊;

8.《中國當代文選》,錢穀融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11月版,印1400冊;

9.近人書話系列,錢穀融主編,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999印全;

10.《文學心理學》,錢穀融、魯樞元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版,5100冊;

11.《世界文學名著賞析》,錢穀融、劉洪濤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4月版;

發表出處待查

《懷古說》,1938年12月

《嘉陵江畔》,1939年

《霧》,1939年12月

《雕樓上的少女》,1939年3月

《鴨》,1940年3月23日

《春雨》,1940年4月

《橋頭》,1940年4月22日

《子規》,1940年4月27日

《平安》,1940年3月

《再會吧》,1940年3月

《足音》,1940年

《死》,1940年

《四月》,1940年

《樹蔭》,1940年5月

《路燈》,1940年5月

《蜻蜓》,1940年6月1日

《納涼》,1940年5月24日

《鐘聲》,1940年

《燈下》,1941年

《寂寞》,1941年9月28日

《綠色的陷阱》,1940年11月12日

《柏溪山居》,1940年3月20日

《柏溪春日與友人書》,1940年3月11日

《小語(擬〈世說〉》,1940年6月3日

《〈歸馬〉詩序》,1940年6月4日

《說水(述志)》,1942年

《遠山》,1940年

《柏溪遊記》,1939年

《鄉土山水志》,1940年

《籬下》,1940年

《繆慈禮讚》,1945年

《靈魂的悵望——人類對真善美的思慕》,1945年

《智慧的迷宮》,1945年

《道德的陷阱》,1945年

《真善美的統一》,1945年

《藝術化人生》,1945年4月

《形式與內容》,1945年11月15日

註:《錢穀融著譯目錄初編》是作者獻給錢先生百歲華誕之禮,原文載於《雲夢學刊》2017年第2期。

了解更多

提升指南

特稿

人物

書單

招聘

活字作者

北島 | 李陀 | 徐冰 | 汪暉 | 李零 | 張承志 | 韓少功 | 葉嘉瑩 | 黃永玉 | 李澤厚 | 林西莉 | 王安憶 | 劉雪楓 | 戴錦華 | 馮象 | 劉禾 | 歐陽江河 | 西川 | 張棗 | 翟永明 | 許禮平 | 夏志清 | 李歐梵 | 狄百瑞 | 朱光潛 | 李約瑟 | 楊聯陞 | 許倬雲……

陸續開發中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活字文化 的精彩文章:

許禮平談書畫信札收藏:用收藏發潛闡幽,伸張遲來的正義

TAG:活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