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第一寫手「中國大仲馬」的三段半新半舊的情感經歷

民國第一寫手「中國大仲馬」的三段半新半舊的情感經歷

他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最走紅的作家之一,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等小說風靡全國,傾倒無數男女。他一生創作了120多部小說和大量的散文、詩詞、遊記,共近3000萬字,有「中國大仲馬」、「民國第一寫手」之稱 — 張恨水。

01

1913年秋,皖北潛山。18歲的張恨水奉母命成親。 他的第一任妻子妻子徐文淑,原名徐大毛,其父為私塾先生,但徐並不識字。一年前,張恨水的父親張鈺亡故,張恨水不得不中斷學業,返回老家,務農度日。困守鄉野的他仍然做著求學夢,但母親戴信蘭為了拴住兒子的心,決定給18歲的張恨水找個媳婦。

很快張家抬著花轎迎娶了徐大毛。然而張家卻被掉包計所騙,洞房中出現在張恨水面前的徐大毛並非相親時的那個清秀女子,而是一個翹嘴唇、塌鼻樑、身材矮胖的姑娘。正做著才子佳人夢的張恨水半晌說不出話來。新婚之夜,他竟跑到後山坡蹲了半宿。

不滿意的婚配令張恨水鬱鬱寡歡。老屋空閑的房間多,他打掃出一間窗臨桂花樹的房間作為書屋,整天關在裡面翻閱線裝書。 「月圓之夕,清光從桂隙中射上紙窗,家人盡睡,予常滅燈獨坐窗下至深夜。」窗下的張恨水正在月色下寂寞地思索什麼?獨守空房的新娘,是不是也正睜大雙眼凝望冷冰冰的明月,無奈地想念近在咫尺卻又相距遙遠的夫君?

婚後,徐大毛易名為徐文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張恨水與她並未圓房。戴信蘭與長媳相處了數載,感情漸深,便向長子求情。 張恨水再次未違拗母親意願。不久,徐文淑產下一女,卻不幸夭折。

但他們的生活僅僅維持了不久,轉過年來的春暖花開時節,張恨水獨自外出,開始長達4年的漂泊,只是逢春過節才回家。1919年,他在北京報界站住腳,與這位元配夫人更加難得見面。

張恨水已在京另娶了胡秋霞,並且生下一個叫作大寶的閨女。對此,拙於言辭的徐文淑沒有什麼抱怨,與胡秋霞相處得如同姐妹一般。 自己沒有孩子,徐文淑便拿張恨水的子女當作親生孩子。

1928年,胡秋霞產下長子張曉水。由於是早產,找不到接生婆,胎兒落地居然不會哭。徐文淑當即把孩子摟進懷裡,暖了好幾個鐘頭,他終於哭出了第一聲。張曉水晚年常念叨:「我的命是大媽救的。」 這一時期,徐文淑盡到了為人媳為人嫂的職責。親友們多年後提起徐文淑來,無不誇她是個善良的好人。

在北京城裡,徐文淑度過了她成為張家媳婦後最快樂的10年;抗戰前夕,她和婆家一道返回潛山,後又定居安慶。解放前夕,徐文淑再次回到潛山。建國後,她又住進安慶市元寧巷的一棟兩層小樓1958年,已逾花甲的徐文淑外出給張曉水寄信,跌倒在街頭中風。路人把她送往安慶市人民醫院搶救。然而,一切補救措施均已經無濟於事。 臨終前她留下遺言,將兩枚金戒指分別送給胡秋霞和周南,以作紀念。

02

張恨水的代表作《金粉世家》中,主線是民國總理之子金燕西與冷清秋、白秀珠二女之間的三角情戀,副線為金府丫鬟小憐與柳少爺之間帶有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 股市中楚楚可憐的小憐傾倒了無數讀者,這位小憐的原型,應該便是張恨水的第二位夫人胡秋霞。

乳名招弟胡秋霞出生在重慶。她大約四五歲時,被拐賣到上海的一戶人家當丫鬟。大約是14歲那年,招弟從那戶人家逃出來,到石碑衚衕的習藝所學做糊紙盒一類的手工。1923年的一天,習藝所的女工頭送給招弟幾張男人的照片,讓她選擇一位作為丈夫。招弟卻選中了一位臉兒圓圓、白白凈凈的讀書人,他就是年輕的張恨水。招弟在習藝所時,身體十分瘦弱。張恨水接她出來後,沒有馬上辦婚事。他將她託付給潛山會館的一對老年夫婦照管。彼此經過一年的接觸,互生感情,於是舉辦了婚禮。這一年,她年僅17歲。

漂亮而活潑的招弟的到來,無疑為張恨水寂寞冷清的旅居生活平添了無窮的歡樂。張恨水將她更名為胡秋霞,並頗具寓意地在新房內懸掛起一副對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後來,張恨水寫有一部長篇小說《落霞孤鶩》,作為對這段生活的紀念。

張恨水與胡秋霞完婚後的7年里,正是張恨水創作的第一個高峰期,也記載了他從一名文壇小卒躋身一流小說家行列的全部過程。這個時期,他不僅有像《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這樣的代表作問世,還相繼發表了《春明新史》、《青春之花》、《天上人間》、《銀漢雙星》等十餘部中長篇力作。有一兩年間,他甚至多管齊下,同時創作7部小說。胡秋霞是窮人家出身,是丈夫的好後勤。 沒有穩定的大後方,沒有一個全力支持他的賢淑妻子,他恐怕很難有精力、有心情做到文思泉湧、振筆疾書。

張恨水也有意塑造一個全新的胡秋霞,對她各方面都花費心力進行熏陶,使得她後來的性情、志趣明顯帶有他身上的痕迹。遺憾的是,這位妻子的文化程度雖然婚後有所提高,但依然是偏低的,更缺少丈夫夢寐以求的那種溫柔和嬌憨,日久天長,她逐漸與丈夫產生出距離。她與張恨水之間缺少張恨水嚮往的那種才子佳人式的浪漫,張恨水很是失落。

所以,當一位叫周淑雲的女中學生進入張恨水的生活時,他沒有拒絕。 胡秋霞並非逆來順受之人。1931年,對於張恨水和周淑雲關係的公開,她抑制不住怨憤,撕破臉大鬧了一番,甚至要求離婚。氣惱之下,她撕碎了從前拍攝的所有照片,尤其是與丈夫的合影。 但結局仍然是以胡秋霞的屈服告終。她招架不住親友的勸說安撫,更難捨年幼的子女。此後,她常常借酒澆愁,在醉鄉里尋求安慰。晚年的胡秋霞雖然有兒孫相伴,但寂寞依舊,苦酒伴隨了她整個後半生。她指著裊裊的檀香清煙對女兒說:「那就是我的伴」

1982年4月29日,胡秋霞離開了人世。她至死都深愛著張恨水,從不當著外人的面數落丈夫的不是;即便在日子最困難的時候,她也不肯把張恨水贈送的金銀首飾換成鈔票,一直當作寶貝珍藏。晚年的胡秋霞只讀兩個人的書,一是《毛澤東選集》,二是丈夫的著作。她十分喜歡張恨水晚年創作的中篇小說《梁山伯與祝英台》,看後又當做故事講給孫兒聽。

03

周淑雲祖籍雲南,自幼隨父母生活在北京。1931年春天的一次遊藝會上,當張恨水作為觀眾見到舞台上輕歌曼舞的周淑雲時,這個16歲的女孩子窈窕婀娜的身影,便再也揮之不去。 經過無數回北海堤岸畔、頤和園長廊下、中山公園水榭內的約會後,周小姐有一次羞澀地問張恨水:「我們能夠永遠在一起嗎?張恨水沉默半晌,坦言道:」我是30開外的人了,又有過兩次婚姻,你那麼年輕,該好好考慮。」周淑雲沒有再考慮,她放棄學業,當年就與張恨水舉辦了婚禮。周淑雲就與張恨水舉辦了婚禮,並從詩經·國風》第一章「周南」二字,張恨水為她改名為周南。

新婚不久,周南頭戴別緻的白帽,腳蹬高跟時裝鞋,身披裘皮大衣,拍下一張照片。照片上的她留著齊額的劉海,回眸面對鏡頭,完全不像少婦,似一位弱質纖纖的美麗少女。張恨水始終把這張照片掛在卧室牆上,時不時看上一眼,直到周南去世多年後都沒有取下。 周南是中學肆業,後來在丈夫的熏陶下也擁有了一定的文學素養。耳濡目染間,周南還寫下一些詩,發表在報刊上,充分展示出了慧根及靈性。

周南是中學肆業,後來隨夫學讀《古唐詩合解》,幫助整理舊文稿,日子稍長,下筆成文自不待言,對他的文風詩骨也全摸透。據張恨水的《劫餘詩稿》一文載:某天他在門前曬舊書報,周南信手拿起一角殘報,上有一首五言古詩,題名《悠然有所思》,下缺署名。周南念了幾遍,笑著說:「這像是你寫的詩。」張恨水樂不可支,笑道:「喜得素心人,相與共朝夕。你怎麼知道的?」周南回答:「從『提壺酌苦茗』這句想到的。」張恨水再次大笑,臉上整天喜洋洋的。

周南對丈夫的詩詞風格瞭然於胸,對他的小說更是「好書不厭千回讀」。很久以來,不斷有人誤以為張恨水與周南相識的媒介是《啼笑因緣》這部小說,並捏造出一段段羅曼史。對此,張恨水在《夜深沉》重慶首版序言中進行了澄清,指出《夜深沉》才是周南的最愛。她反覆看過此書七八遍之多,並告訴丈夫:「打開這本書,就像眼見了北平的社會一般。書裡面像丁太太、丁二和、田家大姑娘這樣的人物,我都見過。」

抗戰中,他們生活在重慶。而這個時期是張恨水成名後生活最艱難的一個階段,但在那個條件惡劣的戰爭歲月,他筆下根本產生了多達500萬字的文學作品。在《牛馬走》、《八十一夢》、《水滸新傳》、《傲霜花》等小說的背後,都站著周南這個纖弱而又堅強的身影。

.

周南是個稱職的妻子,但同樣有讓丈夫啼笑皆非的時候。她膽子小,心軟,偶爾貪小便宜。但這些問題放在丈夫眼睛裡,反倒把她襯托得更加嬌媚可愛。 可惜,周南一向瘦弱多病。1956年,她被檢查出患有癌症,動過兩次手術後,越發消瘦和憔悴。而張恨水終日守候在妻子床畔,不看書,也甚少言語。家人不理解為何夫婦二人永別之際仍默默相對,張恨水動情地告訴兒女們:「你們年輕人,不懂老年夫妻的感情。青年人,形影不離,有說不完的話。可是我和你母親不然,整天講不了幾句話,因為話已經多餘,交流不需要用語言表達。現在你母親躺在床上,我坐在這屋裡,她知道我在,我知道她在,就夠了。只要她還躺在床上,還有口氣,對我就是個莫大的安慰!」

1959年10月14日,是周南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她身後墊著高高一疊枕頭,昏沉沉地半卧半坐在床上,和死神進行著無望的搏鬥。張恨水不忍多看周南痛苦掙扎的模樣,他走到床邊,俯身深情地親吻她的額角,哽咽道:「你放心去吧!」 周南已經說不出話,她努力睜大雙目,眼角掛著一顆淚珠。黃昏時分,在女兒的懷抱中,周南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張恨水為妻子寫下了近百首悼亡詩,並常常獨自乘三輪車去往墓地,在墓前一坐就是好幾個鐘頭。

張恨水晚年,將周南的一張照片壓在書桌的玻璃下,動亂的年代,兒女怕照片被當成四舊,藏了起來,張恨水卻重新找出來,掛在床頭,日夜相對。 張恨水與生命中這3個女人的關係,後人難以妄加評論,我們不願用世俗的尺子去衡量他更愛哪一個女人,張恨水思想上是『半新半舊』,他的代表作《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中塑造的小說主人公大多也是半新半舊式的人物。那麼就請理解他的婚姻也是半新半舊式的吧,這隻能證明他的人性更豐滿、更仁慈,反映出他性格中溫情善良的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凹凸創意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另類的常敗將軍,行軍打仗從無勝績卻能逢敗必斬敵將
明亡於萬曆?文官黨爭才是真正斷送大明王朝的元兇
晚清刺馬案,由湘軍高層謀劃死士張文祥實施的驚天命案
民國第一好前任,嫁給領袖仍不忘給前未婚夫升官發財找老婆
民國新潮文藝校服

TAG:凹凸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