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貝殼紅中國沿海「貝景」之大連行——大連貝殼博物館之化石展廳

貝殼紅中國沿海「貝景」之大連行——大連貝殼博物館之化石展廳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上篇我們為大家介紹了鸚鵡螺各個時代的特徵及其繁榮與衰落、菊石的起源,以及部分古生代與三疊紀、早侏羅世、中侏羅世的菊石,接下來我們將會為大家介紹其他時期的菊石。

博物館內下侏羅世有特色的菊石化石比早侏羅和中侏羅的要多一點。

堅實弛菊石

這枚較大且帶有「肋」的堅實弛菊石產自法國。它很好的表明了在複雜的海洋環境中,菊石會通過各種殼飾來保護自己,躲避敵害,同時又能使自己在配偶面前更具吸引力。在這一時期的菊石中,很難找到像這樣富有華麗外殼的菊石。

黑色

頁岩

中的

菊石

黑色頁岩中的菊石,頗有特色。

顏值即正義

星菊石

這是產自英國的星菊石。它們在經歷了數億年地質變遷之後,像不同顏色的玉一樣,呈現在大家面前。由於腔室內填充的礦物質不同,有時兩個相鄰的腔室中,顯示的顏色也會不同,這就使得這些菊石可以很好地展現出縫合線的形狀。

下侏羅

菊石「大聚會」:

這枚化石上面的生物種類很豐富。有羊星菊石、表星菊石、箭石及大大小小數不清的雙殼類化石。最值得關注的是,在化石的左上角有一根燒焦的木炭藏於其中。

這枚化石曾經在博物館倉庫內存放了很多年,在這期間倉庫管理員發現總是有很多碎屑脫落下來,直至這根燒焦的木炭完全暴露出來。為什麼會掉木炭碎屑呢?這是因為燒焦的木炭在地層中不與空氣接觸,易於保持原貌。可是,當化石被挖出,接觸空氣後,木炭就會與空氣發生氧化作用,慢慢地分解成碎屑掉了下來。

公羊菊石

這塊帶有硅化木的菊石化石是由德國著名的化石清修家沃夫(Manfred.Woff)先生髮現並清理、修復的。化石上有三個大型的公羊菊石化石,另人驚嘆的是,它們竟然和一根木頭一起形成了化石。

為何有木頭

生活在陸地上的樹木怎麼會和海洋中的菊石共同出現在一個地層中呢?對於這一現象,專家有不同的觀點。

有專家推測:菊石雖然是游泳的動物,但是它們的游泳能力不強,可能有時會用臂腕吸附海面漂浮的木頭來活動,在地質發生劇烈的變化時,菊石和浮木一起保存為化石。

但也有專家推測:這根木頭可能因密度較大而沉入海底,在偶然的情況下,與菊石一起形成了化石。雖然真正的成因不得而知,只能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是人類無法想像的。

與現代的烏賊和魷魚一樣,菊石動物極有可能也是群居性海洋動物,許多菊石化石通常集中地保存在一起。這塊化石上面有層層疊疊的菊石,還有很多箭石。可以想像,在當時的海洋中,菊石是多麼繁盛。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句話用在菊石動物的世界裡再適合不過。這塊平肋菊石化石上面有一枚箭石穿過它的身體。是菊石活著的時候箭石就穿過了它的身體?還是在形成化石的過程中,由於地質變化導致的這種現象呢?我們不得而知,只能通過想像來感受在遠古時期的海洋中,這不同尋常的一幕。

GIF/1K

白堊紀

距今一億四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是地球歷史上海平面最高、氣候最溫暖的階段,海洋中菊石動物不但數量越來越多,還衍生出新的菊石類型——勾菊石亞目(通稱異形菊石)。勾菊石大多數類型的殼體盤旋方向與早期平面盤旋的菊石不同,而是在三維方向旋轉,演化成為形態各異的異形菊石,成為白堊紀海洋中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動物。全世界大陸都發現有勾菊石的化石,其中許多類型是重要的標準化石。

館內有噴繪資料介紹了白堊紀菊石的形態。

下葉菊石

這枚化石產自阿拉斯加地區,它所附帶的礦物與晚白堊世菊石展區中展出的日本菊石非常相似。這種菊石是非常難得的品種,目前,館內一共收藏了3枚下葉菊石。下葉菊石被包裹在圓形的石頭中,由於當地地質所含礦物進入菊石體內,這種菊石化石已經呈現出黑色並且帶有光澤。

彩斑寶石,也是一種菊石化石,有著絢麗奪目的光澤。

正扭菊石

外形看起來很不尋常,它外形特徵是錐形變化快,螺旋盤連接在一個U型的居室體上。雖然,它們看起來與雙迪莫菊石有些類似,但它們是分別屬於兩個種類的菊石。正扭菊石通常棲息在海灣邊及太平洋沿岸。

不走尋常路

雙迪莫菊石

雙迪莫菊石可能是菊石家族中最與眾不同、最具特點的成員之一了。

它們出現於白堊紀的早期,在北美洲、歐洲及非洲都有發現。這種菊石在鬆散盤旋、呈緩和錐形的螺絲狀外殼上長有些許殼針和肋。

從它們的外形推斷,這種菊石極有可能運動緩慢。雙迪莫菊石有很強勁的顎,說明它們是強勁有力的捕食者。在博物館序廳中擺放的模型雕塑,就是仿照這種菊石的形態設計的。

很多菊石化石保留有珍珠質的殼層,這些殼層不僅具有虹彩效應,甚至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所呈現出的顏色也有所不同。這兩枚稜鏡楔盤菊石,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時,會呈現出不同的虹彩顏色。

1

GIF/1K

2

有一種稜鏡楔盤菊石被圓形的石頭包裹其中,有經驗的採集人會小心翼翼地鑿開石頭,將石頭打開後,菊石就呈現在人們面前。被鑿開的石頭分成左右兩半,我們將它們分別稱為正模和副模,凸出來的是正模,凹進去的是副模。

稜鏡楔盤菊石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但是除了北美以外的地區產量都很少。

多誠尖轉菊石

這些形狀各異、像黑色煤炭一樣的菊石產自於秘魯,有人說這些菊石像炭雕藝術品。一些秘魯菊石外殼上的節紋複雜,有成梱的肋條和成列的結節,腹部狹窄而扁平。

潔凈克萊尼奧菊石

這幾枚是產自馬達加斯加的潔凈克萊尼奧菊石,以其漂亮的縫合線而聞名。

菊石的中文名字就是源於潔凈克萊尼奧菊石。在學術界有一種觀點認為:這種化石的整體形狀像菊花,從而被稱為菊石。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這種化石的縫合線像菊花的花瓣一樣,因此被稱為菊石。

當然無論什麼原因,菊石這個名字還是很貼切的。有的潔凈克萊尼奧菊石殼層保存完好,可以看見虹彩效應。展櫃內的第四枚潔凈克萊尼奧菊石由於填充的礦物不同,可以清晰地看到菊石縫合線的走勢以及它的腔室是怎樣分割的(原諒小編沒有拍到)。

這塊被切割過的菊石化石,向人們展示了菊石殼體的強烈黃鐵礦化。在它旁邊,還有介紹菊石黃鐵礦化原因的圖文資料。

傳說

由於菊石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三疊紀海洋中,古今中外發現的菊石也不在少數。然而,以前人們對菊石一無所知,這就成就了許多神話傳說與趣聞。博物館內有個小小的展區,就向人們介紹了關於菊石的一些傳說與趣聞。

展櫃內展示了與這些傳說或趣聞相關的「蛇石」(被雕刻上蛇頭的菊石)和 「幸運石」(黃鐵礦化的菊石,照片中的黃色菊石目測是被塗過顏料)。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館內一些有代表性的菊石化石,還有更多精美的化石,大家就只能親自前往博物館觀看啦,畢竟館藏三千多塊精美的菊石化石,這在國內或是世界上都是相當罕見的。

下篇預告

中篇我們就介紹到這裡啦,下篇我們將會為大家介紹館內的箭石類和烏賊、魷魚、章魚類,大家千萬別走開哦!

原創文章,著作權歸貝殼紅公司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先聯繫後台小編獲得授權,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沿海「貝景」大連站,行程

區/縣

景點

第一站

沙河口區

大連貝殼博物館

第二站

甘井子區

金阿山藝術館

第三站

沙河口區

大連貝雕有限公司

第四站

沙河口區

工藝美術大師工匠館

第五站

沙河口區

現代博物館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貝殼紅 的精彩文章:

TAG:貝殼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