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為什麼混蛋越來越多?

為什麼混蛋越來越多?

斯坦福大學教授羅伯特·薩頓說,混蛋有四種類型:馬基雅維利型、暗箭傷人型、裝不認識型、渾然不覺型。

羅伯特·薩頓教授

你有沒有發覺如今你經常會遇到混蛋,而且每每被他們害得肝腸寸斷?斯坦福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羅伯特·薩頓認為,如今確實是一個混蛋多到爆的時代。

薩頓給混蛋下了一個定義:某個讓你受到貶低、不敬和泄氣的人。2007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題為「零混蛋原則」,提出要創建沒有混蛋的工作環境。但他發現,零混蛋是不可能的,所以十年後他又寫了本書,教人們如何對付混蛋。

羅伯特·薩頓在他的上一本書寫道:「每次跟卑鄙小人起衝突,我腦子裡蹦出的第一個念頭總是:哇,真是個混蛋!我敢打賭你也是這樣。你也許用惡棍(bully)、無賴(creep)、渾球(jerk)、奸詐小人(weasel)、虐待狂(tormentor)、專橫(tyrant)、毒舌(serial slammer)、土匪(despot)、無可救藥的自大狂(egomaniac)等不同字眼來形容這種人;可是起碼對我而言,混蛋(asshole)最能精確捕捉我對這些惡人的恐懼與厭惡。」

給一個眼神自己體會

GIF/552K

薩頓認為,可以把所有的混蛋分為四種類型。一種是馬基雅維利型。馬基雅維利主義者就是專註於個人利益和個人所得的人。這種人經常幸災樂禍,因為這種情況有利於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不會掩蓋自己的混蛋行為。

第二種也是最危險的一種,是暗箭傷人型混蛋。這種人更講策略,只有在需要你的時候,才假裝站在你這一邊。第三種是裝不認識型,他們拒不承認認識你。這種人可能認為自己並不混蛋,因為他們什麼也沒說,但是他們的行為殺傷力很大。還有渾然不覺型,這種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很混蛋。

休·格蘭特在電影《BJ單身日記》中扮演典型混蛋丹尼爾·克里弗

薩頓認為,如今混蛋越來越多。首先是因為惡劣的行為比善意的行為傳播得更快。僅僅一次暴露於負面的行為,比如收到一封辱罵的電子郵件,就會把一個人變成「病毒攜帶者」,就像感冒一樣。當一位總統在推特中說詆毀他的人是「憎恨者和失敗者」時,很有可能就會產生下滲效應。「你周圍的混蛋越多,你就會越混蛋。」

造成混蛋爆發的還有其他因素,如權力的不平衡、貧富差距。研究顯示,技術也會加劇混蛋問題,因為當人們無需目光接觸時,就會變得更加刻薄。睡眠不足也會令人脾氣變差。「所以應該規定,特朗普只有在連續三天睡夠八小時的情況下才可以發推特。」

GIF/921K

薩頓感嘆,當你對待他人很粗暴時,唯一管用的情況是你處於零和遊戲中,而且是短期遊戲。但即使是在零和遊戲中,雖然混蛋佔盡便宜,但混蛋行為這是一種很負面的損害。他們周圍的人,他們的身體和精神健康以及人際關係,都會受到損害。長遠來看,以禮相待的人成就更大。

關於如何應對混蛋,他提供了幾種策略:

1

遠離混蛋

離混蛋遠一點,就能降低被他們傷害的頻率、長度和強度。即使增加幾英尺的距離都有用,因為隨著距離的增加,交流的次數會急劇降低。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教授托馬斯·阿倫的研究發現,人們跟距離自己6英尺遠的同事溝通的次數是跟距離自己60英尺遠的同事的4倍。

2

慢下來

放慢跟混蛋互動的節奏。許多惡毒的人以傷害其目標為樂。在挑起目標可見的反應時,當對方流淚、憤怒、拍馬屁、道歉時,他們扭曲的大腦中的快感中心就會被開啟。不要讓他們得逞,應該儘可能緩慢、低頻率地回應他們,回應時要平靜、沉著。

3

換種方式看問題

以更積極的方式看待混蛋的行為,認為它們不是那麼有威脅。這種策略類似於認知行為治療師的方法,他們建議病人把他們的困難和擔心理解為不那麼讓人心煩,甚至覺得是好事。比如,告訴自己這事不怪自己,降低威脅,認為只是一個小事,專註於好的方面(「確實,我的老闆是個混蛋,但她也教了我不少東西」。)

遇到一個混蛋時,你可以設想自己是一位研究混蛋的醫生,你對自己說,這是一個非常迷人的樣本,很幸運我能這麼近距離地研究他。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有嘻哈》火了,我們和龔宇聊了聊節目背後的成功邏輯
作為女性劇的《那年花開》
「不回來也行」,只是他們的口是心非而已
能代表中國技藝與味道的茶
十月,在書海中收穫思考

TAG: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