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歷史】 絲綢之路如何導致羅馬帝國滅亡?

【歷史】 絲綢之路如何導致羅馬帝國滅亡?

絲綢之路不止是一條連接東西方的貿易道路,而是貫穿推動2000年人類文明歷程和世界史的偉大道路:「絲綢之路並不處在世界的邊緣,恰恰相反,它一直是世界的中心,而且它還將持續影響當下的世界。」



「絲綢之路」因其名中的「絲綢」一詞,長久以來被人們普遍認為是一條古代中國與西方世界進行絲綢貿易的通道。然而,牛津大學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弗蘭科潘認為,絲綢之路不止是一條連接東西方的貿易道路,而是貫穿推動2000年人類文明歷程和世界史的偉大道路:「絲綢之路並不處在世界的邊緣,恰恰相反,它一直是世界的中心,而且它還將持續影響當下的世界。」

01.

  亞歷山大東征


公元前336年,古馬其頓帝國國王亞歷山大繼位。


亞歷山大繼位後,將所有的精力都放諸東方,他一路東進,一座座城池向他投誠,富足美麗的城邦紛紛拜倒在這個年輕英雄的腳下。


絲綢之路上的資源使得亞歷山大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馬其頓王國,同時亞歷山大也促進了古希臘文明與波斯、印度、中亞及中國文明的交匯融合。


02.

  漢武帝進攻匈奴


公元前129年,為了擺脫不斷向匈奴進貢而造成的政治上的弱勢,漢帝國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與匈奴的糾纏。漢軍首先奪取了河西走廊,控制了農業富庶的西域地區,接著經過近十年的多次征戰,將游牧部落趕回到他們原來的地方。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米爾高原,高原以西就是一個嶄新的世界。


中國為一條橫跨大陸的交流通道打開了大門——「絲綢之路」就此誕生,全球化的進程開始,在這條古路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物品貿易與文明交流日益繁多。



03.

  佛教教義的改造與傳播

公元前2世紀,絲綢之路上不同信仰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加強與其他宗教的競爭力,佛教不得不改變了自己的很多教義。


這個原本不受外界影響、純粹依靠自我發展的宗教,如今卻借鑒了許多其他宗教的做法並建起更多聖地,使通往徹悟的路途更加令人神往。一批佛塔和寺廟得以興建,並成為人們朝拜的地點。


04.

  草原游牧民族入侵羅馬


公元4世紀末,一場全球性的氣候巨變造成食物短缺、饑荒遍地,草原游牧民族迫於生存的壓力,開始沿著絲綢之路大規模移民。以匈人為首的游牧大軍為了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盯上了絲綢之路上的財富,開始大舉入侵歐洲。


公元5世紀中葉,匈人領袖阿提拉率兵出征羅馬。阿提拉在奪取多瑙河北部之後,曾侵略巴爾幹半島達15年之久。為此君士坦丁堡政府不得不向匈人納貢以換取和平,後者由此獲得了大批的珠寶和黃金。


被絲綢之路上的財富所吸引的匈人肆虐了近一個世紀,最終留下了一個千瘡百孔的世界,整個帝國的文明幾乎回到了史前時代。


05

.

  基督教的擴張與傳播


公元7世紀,絲綢之路成了各種信仰、觀念和宗教彼此衝突、彼此爭奪的焦點。


到了公元7世紀中葉,競爭格局似乎變得明朗,基督教長驅直入地向亞洲進軍。


公元635年,遠赴中國的傳教士們成功說服皇帝取消對基督教的抵制,並讓它成為合法信仰。基督教的分支景教終於開始在絲綢之路上的起點傳播。


06.

  伊斯蘭教的輝煌


公元7世紀,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教。


富有的人們掀起了一場學術研究熱潮。許多並非穆斯林的傑出學者被召集到巴格達的皇宮中,或被吸引到遍布絲綢之路的頂級學術中心,如布哈拉、梅爾夫、貢德沙普爾和加茲尼等城市。學者們在那裡從事數學、哲學、物理、地理等一系列專業領域的研究。


07.

  蒙古人西征


13世紀初,在成吉思汗與其子孫的領導下,蒙古人的鐵蹄沿著絲綢之路幾乎征服了整個歐亞大陸。與恐怖的屠殺同樣讓人記憶深刻的,是蒙古人統治世界的智慧。他們用低稅率鼓勵絲綢之路上橫跨歐亞的貿易,他們用軍事統治消除了絲綢之路上的民族隔閡,促進東西方文明的融合。


08.

  黑死病的傳播


14世紀,是被黑死病籠罩的時代。


連接歐洲和世界各地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變成了傳播黑死病的死亡之路。1347年,疾病抵達君士坦丁堡,然後是熱那亞、威尼斯和地中海。病菌都是通過避難回家的商人傳入的。當西西里島的梅西納人意識到回來的熱那亞人狀況異常時(滿身滿臉的膿包),已經為時太晚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嘔吐、咳血,然後死亡。


09.

  美洲大發現


15世紀末,絲綢之路上發現的大量黃金為這一時代的航海事業提供了資金來源,各國開始不斷組織航海家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哥倫布和他的船員們所處的正是這樣一個大航海時代。


他在大西洋彼岸的發現讓歐洲備感興奮。「我們發現了印度恆河以外的陸地和島嶼。」他在返回西班牙的途中寫信說道。哥倫布在美洲的發現以及對印第安人的掠奪為歐洲進入工業社會注入了原始資本。

10.

  美國獨立戰爭


1770年,孟加拉發生了毀滅性的饑荒。控制絲綢之路的東印度公司的股票被大量拋售,處於破產的邊緣。


緊急的磋商之後,倫敦方面認為絲綢之路實在太重要,東印度公司絕不能垮掉,必須採取應急措施。然而,援助行動需要籌集大量現金,於是英國將目光投向了北美的殖民地,由此頒布了《茶葉法案》。正是這一法案點燃了大西洋彼岸定居者的怒火。


從美國人的立場看,導致美國《獨立宣言》誕生的一連串事件都有著特定的美洲背景。但是從更寬廣的角度看,其原因可以追溯到英國在絲綢之路的政策失衡。


11.

  英國成為海上霸主


西班牙與葡萄牙在16世紀的成功讓英國人備感受挫,他們竭盡全力提升航海技術,諂媚地送禮物給奧斯曼帝國蘇丹以及波斯國王,只為在絲綢之路上獲得一席之地。


為了募集私有資金,英國成立了一些新的貿易公司,如「西班牙公司」「北海公司」「黎凡特公司」「俄羅斯公司」「土耳其公司」和「東印度公司」。這些公司都獲得了皇家特許令,以確保它們在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或地區取得壟斷地位。


靠著從絲綢之路上不斷攫取財富,一個北大西洋上的島嶼漸漸開始左右國際事務,成為一個控制著1/4個地球的日不落帝國。



12.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世紀,隨著歐洲各國將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絲綢之路以東,處於全盛時期的大英帝國終於開始出現盛極而衰的跡象,它的掌控開始放鬆。為了維持其在絲綢之路上的統治,英國不得不與歐洲甚至全球的競爭對手展開賭博性的冒險遊戲,其賭注也變得越來越高。


到了1914年,事態終於一發不可收拾,連帝國本身的命運都被押在了一場爆發在歐洲的戰事上——一戰爆發了。


13.

  第二次世界大戰


20世紀30年代,為了構建一個長久的強國,希特勒急於得到資源。問題是,德國的地理位置不利於其進入大西洋與美國、非洲和亞洲開展貿易,因此希特勒將目光投向了絲綢之路的東方。他之所以與當時的蘇聯和解,是因為這樣就可以打通屬於他自己的絲綢之路。


但是,國內農業產量的不足是德國的一個明顯的軟肋。為了獲得更多的糧食,希特勒發動了對波蘭的入侵,之後為了獲得絲綢之路上更多的小麥,他做出了一個以數百萬士兵的生命為代價的決定:入侵蘇聯。


14.

 美蘇冷戰


1946年,打敗德國之後,蘇聯為了獲得更多的政治資本和資源,開始將目光集中在絲綢之路上的中亞國家身上。


美國人也關注著這一地區,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這一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美國絕對不允許蘇聯將這些國家收入社會主義的陣營中。


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以及絲綢之路的支配權,蘇聯與美國開始了長久的冷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覺敏 的精彩文章:

【深度】 適時把自己歸零
【時事】 美少女送外賣送出新感悟:外賣小哥不需要你的同情
【生活】 請給我來100個Jasper這樣的兒子,甜到爆炸!
【創意】 90後改詩詞為流行歌!
【音樂】 李健《月光》,觸碰到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TAG: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