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練習太極拳,內圈、中圈、外圈你明白了嗎?

練習太極拳,內圈、中圈、外圈你明白了嗎?

凡太極的都知道,人分三圈:內圈、中圈、外圈。設定圈為的就是限定人的動作範圍,因為經驗證明,人的有關部位不能超出某個範圍,否則就要吃虧。

三圈都是以自身的中軸為圈心的同心圓。內圈:自己的肩寬為直徑的圈就是內圈;中圈:膝到哪兒,哪兒就是中圈;外圈:腳到哪兒,哪兒就是外圈。

請注意,以上三圈的劃分,愚下不以肘、手為準,而是以膝、足為準,而且含著一個意思是,中、外圈的大小是變的。不少同好注意了不能出圈的條規矩,但還是出圈,原因就在於中、外圈不是以下盤為準,而且錯以為自身的中、外圈的大小是不變的。

比如

走架的時候,架子較低,膝足距離圈心遠,中、外圈就大,這時候只要直身居中,肘就不容易出中圈,手也不容易出外圈;但是到了推手的時候,站得高,圈小,如果還按走低架的習慣,手、肘就很容易出圈;只有等出於推手的需要而上步,步子大了,中、外圈擴大,手、肘才能隨之擴大動作範圍。

愚下見過許多書里的圖,都是以手臂平伸時的肘、手位置為準,這樣劃分使習者容易認為圈子的大小是固定不變的,步子小的時候,肘、手出了圈還沒意識到是出了毛病。如果籠統地劃分,只說肘膝為中圈,手腳為外圈,要緊的都沒說到,全靠習者自家分析總結摸索,提高得慢不說,還免不了出錯。

這個問題很簡單,但是很多人還真沒注意,吃了虧還不知道怎麼吃的。

手出了圈,破壞了正確的結構,被人牽引時,如不藉機上步(變出圈為不出)使招,對方可捋可挒可采拿,一大堆技術可以使,自己就只有挨摔。「手不夠,腳來湊」,好話。「腳不夠,手來湊」,就是找挨摔。

也難怪在這方面犯錯,先賢的話有時也說得模糊。比如,書上說:「俯肩一靠破銅牆」,就容易讓人誤解。文中用了「俯」字,有人就忘了身不能前附後仰的要求,成了附身肩靠,出了內圈,而且壞了身法。愚下就見過,有人俯身使靠,教人順勢一個抹脖摔了個馬趴。

使靠須直身,夠不著就上步,肩只可隨手臂的螺旋纏繞原地向前旋而不要向前探,保持含胸,身子微沉,重心始終保持在兩腳的中間。這麼著,靠著則人出,靠不著平衡不失,不但不會為人所乘還能接著使技術。這都是不出圈的好處。

試想,如果我們按照正確的三圈的規矩,在走架推手的時候不出圈,對方的機會就少得多,對方不講究這條規矩,我們的機會就多。陳中華大師說過:「不給對方機會就是功夫。」

也許是受武俠小說的影響,不少太極人總覺得功夫是氣功或者是秘傳絕招,其實基本功紮實,基本技術的質量高,使得嚴實,平常的技術屢使屢效,就是絕招。供各位同好參酌。

薪火相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鍾鷹揚·太極理論課程初探(三)
康偉聊太極-太極裡面的五行八卦
太極拳推手,就是從高蹺變成了凳子
太極界的那些美女傳人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