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說一戰的停戰是二十年的休戰?

為什麼說一戰的停戰是二十年的休戰?

1918年11月,德國投降,歷時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1919年6月,《凡爾賽和約》在巴黎簽訂,法國元帥福煦聽到合約簽訂的消息後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休戰!」為什麼說一戰的停戰是二十年的休戰呢?

圖/《時代周刊》封面福煦元帥

一戰停戰後,戰勝國先後召開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通過一系列條約的簽訂,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維護戰勝國利益、維持戰後和平的新秩序。然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戰勝國之間互相妥協的產物,分贓不均使得巴黎和會建立的國際新秩序必然不能持久。

各戰勝國在戰後的需求不盡相同。美國希望以國際聯盟來爭奪世界領導權,美國在歐洲反對過分削弱德國,在亞太地區則堅持削弱英法日等對手。

英國則希望戰後能保持原有利益並主宰歐洲,他們希望歐洲能繼續維持原有的均勢。英國反對肢解德國,並希望保存德國勢力以抗衡法國、抵制蘇俄。而在亞太地區,英國既要利用英日同盟來反對美國,又要防止日本獨佔中國,保護英國的利益。

法國希望戰後重新建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最大程度的削弱德國,防止德國東山再起。法國不僅要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還要肢解德國,索取高額賠款,從經濟上摧毀德國,更要徹底裁減德國的軍備。

圖/巴黎和會三巨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美國總統威爾遜)

因為國家力量弱小,義大利只希望在亞德里亞海和東地中海建立霸權。日本則希望戰後獨佔中國,稱霸亞太。

基於上述原因,各戰勝國在德國的疆界與賠款、阜姆問題、中國山東問題、俄羅斯問題等方面均存在爭議。各戰勝國之間雖然在合約簽訂時互相妥協,但這並不能解決它們之間的根本矛盾。

此外,由於構成這一體系的幾個主要條約對戰敗國極為苛刻,必然導致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矛盾的加劇。

條約體系尤其對德國進行嚴懲,德國作為戰敗國,不僅失去了1/8的領土,人口減少1/10,同時還被剝奪了全部海外殖民地,由列強實行委任統治。在此基礎上,德國的軍備收到限制,並伴有巨額賠款。

不僅德國,《凡爾賽條約》之後,協約國又相繼與德國的戰時盟國締結了和約,包括與奧地利的《聖日耳曼條約》,與保加利亞的《納依條約》,與匈牙利的《特里亞農條約》,與土耳其的《色佛爾條約》,這些條約對有關各國的領土、軍備和戰爭賠款問題做出了類似德國的苛刻規定。

這些凌駕於戰敗國之上的瓜分條約必然會加劇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為20年後戰爭的爆發埋下隱患。

圖/一戰前後歐洲政治地理版圖的變化

一戰後,歐洲和中東的政治格局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奧匈和奧斯曼帝國瓦解。歐洲地理版圖的變化使歐洲產生了諸多新的民族矛盾,成為以後新的國際爭端的溫床。

不僅如此,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對紅色政權高度警惕,戰勝國會議決定對蘇俄實行經濟封鎖,波羅的海三國和芬蘭共同組成了遏制俄國革命影響的防疫地帶。

為了打破反蘇聯盟,蘇俄首先向德國提出建立兩國平等關係的建議。德國為了擺脫凡爾賽和約的束縛和國際上的孤立,同意蘇俄的建議。

1922年4月16日,兩國在熱那亞近郊的拉巴洛簽訂了一項雙邊條約。拉巴洛條約衝擊了凡爾賽和約,也衝破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反蘇陣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只維持了表面的和平,各國之間的內在矛盾未能得到根本解決。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帷幕,福煦元帥一語成讖,一戰的停戰當真只是二十年的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曾說事 的精彩文章:

為何滿清能統治人數幾十倍於己的漢人二百多年?
北洋軍閥只要通電下野,為什麼就不會有殺身之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對同盟國的勝利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同治帝尋歡作樂而死,為何要全都怪在慈禧身上?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沒有比肩牛頓、達芬奇、特斯拉、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巨匠呢?

TAG:小曾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