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關於人體的五大謬論,至今還有人蒙在鼓裡

關於人體的五大謬論,至今還有人蒙在鼓裡

留言終結者:人體五大謬論

出生以來,我們就不斷地對自己身體提出各種疑問,並得到了各種看似合理的解釋。不幸的是,很多常識已被現代科學證偽。

人類共有五種觀感

視覺、嗅覺、觸覺、味覺、聽覺,我們從小就被告知,人類只有這五種知覺,這五覺的劃分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那兒。

真相 人類已知的知覺,目前大概有14到20種。

閉上眼睛,用食指去摸你的鼻子,這個大家都能做到。

問題是:你怎麼知道自己用的是食指呢?你又是怎麼找到鼻子的位置的?這是人體固有的一種方位知覺。

另一個例子是「時間感」。頂尖神經學家如大衛·依格曼等認為,這是人體最重要的感觀,是它將其他所有的感觀串聯在一起。比如,當你走在樹林中,一隻熊從左後方向你咆哮時,你的左耳會比右耳提早百萬分之一秒聽到聲音,而你的時間感捕捉到了這個差異,從而判斷熊的方位。如果僅憑聽覺的話,你只能大概判斷它在哪邊。

右腦管藝術,左腦管邏輯

你肯定聽過這理論:左撇子的右腦運作比較活躍,因此更為感性,具有藝術天賦;右撇子則充分鍛煉了左腦,因而擅長邏輯思維,性格更為理性。這個觀念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有些父母或教育者煞費苦心地讓孩子平衡左右手活動。

真相 大腦中的確有專門處理某功能的區域,但它們並不是左右對立分布的。比如,神經語言學理論認為,語法和組詞能力在左腦,語調和語氣則由右腦管。那麼,如果你左右腦沒有同步發育的話,你甚至連話都說不好。

其實,不論是語言、情緒(通常認為是感性的右腦管的),還是算數、推理(一般認為由冷漠縝密的左腦負責),都得經過左右腦的配合,調動兩邊的資源才能完成。

而且,大腦功能並不是天生就被嚴格分區的。每當大腦某部分受損時,其他部分會自動頂替它的工作。這也是為何有些人摘除了半個腦部後,卻沒有喪失全部「創造力」或「邏輯推理能力」。相反,他們照樣可以完成大學學業,也一直保留著按之前的理論應該失去的能力。

新陳代謝決定你的胖瘦

不論是健美教練還是營養學家都引用一個理論:新陳代謝決定了你的胖瘦。不論你多注意飲食,多喜歡鍛煉,如果還是一樣胖的話,只能怪你的新陳代謝太慢了。

真相 想知道自己為什麼胖或瘦,最簡單的方法是用吃進去的熱量減去你消耗的熱量,差值越大,你就越容易胖。

美國梅奧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跟我們所想的正相反,瘦子的新陳代謝比胖子還要慢。這就跟日本車比悍馬省油是一個道理:越重的人,身體機能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新陳代謝是更活躍的。

至於那些抱怨自己喝涼水都長肉的人,通常是低估了自己攝入的能量。有實驗表明,當測試者猜測糖果數量時,對著裝200個糖的罐子會比裝了2500個糖果的罐子要猜得准些,因為人類的大腦比較擅長估計小一些的數目。同樣,胖子吃的食物量都比較大,這讓他們對於熱量的估計更為模糊,然後覺得上天實在太不公平。

舌頭上的味蕾會分區

科普讀物稱:我們的舌頭像個工廠,每個區域分別掌管不同的味道——舌尖嘗甜味,兩側前後部分別是咸和酸,舌根則管苦味。有些美食家還煞有介事地根據這種分區,專門搭配不同形狀的酒杯,就為了讓舌頭某些部位最先嘗到某種口味的酒。

真相 與之相關的理論,來源於人們對100多年前德國一項研究的誤讀。1901年,德國科學家哈寧做了一項味覺測驗,發現某些測驗者舌頭的某區對於特定味道更為敏感。

四十年後,哈佛一名學者把哈寧的測試結果當成了珍貴的舌頭分工圖,從而將這個天真的謬論流傳了下來。

其實,舌頭上每個區域都分布著不同的味蕾,但每個味蕾的能力強弱不一,像指紋一樣因人而異,這決定了你的口味喜好。而且,不僅是舌面,就連你的喉嚨和消化系統中都散布著味蕾。因此吃進變質的東西後,我們胃中的味蕾會刺激咽喉嘔吐,避免給身體帶來更大傷害。

人體大部分熱量從頭部散失

《荒野求生》是探索頻道的明星節目。影片中主角貝爾總說,人體40%的熱量從頭部散失,因此要加強頭部保暖。

現實中也有很多人相信,冷天穿少點不要緊,戴頂帽子就是了。

真相 這個流言要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一個堪稱史上最腦殘的實驗。那時,美國軍隊將幾個實驗對象丟進冰天雪地中,測試他們流失了多少熱量。補充一個小細節:這些實驗者全身裝備了先進的北極生存裝備,唯獨沒有戴帽子。

實驗結果可想而知:大部分熱量都是從頭頂散失的。最後,幾個軍隊科學家自豪地在生存手冊上添加了一條:一定要注意頭部保暖,那裡會流失40%-45%的人體熱量。

後來的科學研究發現,如果所有部位所得待遇平等的話,頭部散失的熱量只有10%左右。但因為胸部、頭部和臉是三個對溫度最敏感的部位,因此你會覺得大部分熱量都是那兒流失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透明青蛙,知道真相後開始害怕
擤鼻涕,簡單的衛生習慣,也曾經歷崎嶇而漫長的探索
發霉啦:今天,我去看醫生
每周播報:MIT發明可變型的微型機器人,地球生命的歷史可追溯40億年前
Reddit: 那些搞笑的歷史事件[5]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