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知縣把百姓分九等,富戶成一等很高興,一看規定傻了眼

小知縣把百姓分九等,富戶成一等很高興,一看規定傻了眼

在賢相叢生的宋代,葉衡是一個不得不說的人才。據《宋史》記載,他最後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在軍、政兩方面都兼任要職。當時,南宋最為聖明的一代君主宋孝宗十分信任他,考慮軍機大事時,常常召見他參與研究。那麼,葉衡是怎麼成為一名既深得君王賞識、又深受百姓愛戴的賢相的呢?

葉衡做首都臨安府下轄的於潛縣知縣時,豪門大戶多居住於此,他們常常為少繳納賦稅而虛報數字。當時的賦稅制度,是按當地人口規模來規定一定數字,再按人頭攤派。富戶們虛報人數,省下了自己的銀子,卻將這份負擔轉移到了百姓身上。長此以往,這兒的百姓被過重的賦稅困擾得焦頭爛額。

但對於這個積存已久的問題,當地的知縣也沒有辦法。因此,歷任知縣都如走馬燈一樣來去,這個弊端卻一直如一個毒瘡存在著。也就在這時,葉衡來當知縣了。他一開始也很苦惱,不過很快就找到了辦法。他先是根據對各家各戶的了解,制定了一個文件,將縣內人家根據土地的多少劃定為九個等級。毫無疑問,那些有錢有勢的人家,自然被劃為一等二等。他們很高興,覺得葉衡很識相。

接著,葉衡嚴格規定,這九個等級里,有的不需要交稅,有的必須交稅,如果抗拒,就用水火棍招呼。富戶們一聽,喜笑顏開,看來知縣又準備照顧他們了。可接下來的第三條政令,讓富戶們徹底傻了眼——五等以下的人家全部免除稅收,而將這些稅收數額平攤在前面四個等級的富戶頭上。

當然,作為一個治民之心細如繡花的知縣,空有俠客精神也不行,對於富豪,除了平攤賦稅外,葉衡也需要替他們妥善考慮,以穩定地方的長治久安。

譬如徵收稅收,過去的知縣到了期限,就會派手下的差役惡狠狠地下去催收,鬧得一片烏煙瘴氣,百姓苦不堪言。而葉衡則堅決反對官吏下鄉擾民。他和那些富戶約定,收稅時間一到,他就下發通知,大家自行交稅,他絕不派人下鄉催討。

果然,葉衡說到做到,到了收稅時間,他把徵稅的期限一寫,張貼在縣衙大門外的牆壁上,再由地方上的里正去下發具體通知。地方富戶一看,這個知縣說話算話,那就繳納吧。因此,賦稅很順利地收了上來。也因此,葉衡治理下的於潛縣秩序井然且官民關係良好,以至於皇帝都有耳聞。

這一次,皇帝親自召見他,笑著說:「聽說你治理於潛很有辦法啊!愛卿實為人才,煩你辛苦一下,幫朕去治理一下常州吧。」於是,葉衡從一個知縣,被提拔為知州。

當時常州遭遇水災,大水四處亂竄。百姓們的房子沒了,糧食也沒了,僥倖存活下來的百姓正等著常州府賑濟。可是,整個常州府都是一片澤國,哪兒有糧食啊?常平倉倒是有糧,但那是國倉,不歸地方政府管轄,且存著的糧食是以備國用的,沒有聖旨,誰敢擅自開倉?

葉衡到任後手一揮:馬上開倉賑濟。手下官員都嚇了一跳,這樣貿然開倉,一旦皇帝動怒,大家都吃不了兜著走,於是趕緊勸阻。這下惹惱了葉衡,他厲聲質問下屬:「積蓄糧食就是為了防止災荒的。怎麼能不管不顧呢?」於是,常平倉大開,百姓終於有糧食了。可是,大家的鍋灶都順水漂走了,怎麼吃啊?葉衡又下令,馬上在各地設置粥棚,政府負責將倉庫的糧食煮成粥,讓大家來吃,以解決燃眉之急。

解決了百姓的生存溫飽問題之後,葉衡又考慮到了應防患於未然的衛生問題。因為,一般情況下,水災之後,隨之而來的一定是瘟疫。對此,葉衡早有準備。他走出府衙,陪著一群醫生,帶著草藥,走村串戶,看見有病人,就馬上診治,免費送葯。因為葉衡工作效率高,處事以民為本、方法得當,所以一場水災和瘟疫過後,常州百姓大都安然無恙。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因為來自基層,因為關心百姓,因為心細如針,所以,葉衡終成一代賢相。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作者|余飛魚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前太子正睡覺,被強拉出來當皇帝,他趕緊去找真皇帝:救我!

丈夫和父親必須殺一人,你殺誰?國相之女給出了答案,被唾棄至今

慈禧砍了此人墳前一棵樹,光緒得知嚎啕大哭,大清因此自取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