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多情自古傷離別:宋詞里的秋色與思愁

多情自古傷離別:宋詞里的秋色與思愁

風景| 詩詞里秋天的風景

白露過後,天氣已有些涼意。走在路上,偶爾可以看到隨風飄落的葉子。微涼的風,總會讓人莫名地忘記什麼,也會讓人莫名地想起什麼。喜歡秋天的美,尤其喜歡那些深藏在唐詩宋詞中的秋意,詞人是如何用優美的詩詞描繪秋天的美景的,也抒發了他們怎樣的感懷,細細品味,也許會有另一番感觸。

舍悟離迷 ,歲月中留下多少難以忘懷的詩意,是誰在江楓漁火的孤旅對愁而眠?是誰簾卷西風瘦似黃花?曉風吹拂的楊柳岸,濕了誰的青衫;煙波千里的天涯路,又是淡了誰的歸程?我們先來看看詩人筆下那秋天的風景。

「離離暑雲散,裊裊涼風起。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唐·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懷》

「地僻門深少送迎,披衣閑坐養幽情。秋庭不掃攜藤杖,閑踏梧桐黃葉行。」

——唐·白居易《晚秋閑居》

此時的早秋,暑氣業已散盡,涼風正在輕拂。池中秋水裡,一半是殘荷一半是蓮子。這是《早秋曲江感懷》的秋景圖。再看《晚秋閑居》,其中描繪的秋色,亦如油畫般出現在眼前:幽靜的庭院,靜坐的長者,間或攜藤杖踱步,踏著鋪地的黃葉。

這是白樂天的秋天,詩中亦有畫,畫里浸染了秋色。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

——北宋·程顥《秋月》

清澈的溪水流過碧綠的山頭,其間還能聽到幾聲輕脆的鳥鳴,路旁有紅艷的楓葉,天上有潔白的雲朵。程顥的秋色,足以令人嚮往不已,這是一幅空明澄清的秋景畫卷。這秋色把人世間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閑自在的白雲,山上是悠閑自在的紅葉。幽靜的秋色令人陶醉啊!

思緒| 詩詞里秋天的思愁

秋天的主調是思與愁。霏霏細雨,將我們帶入秋的夢境;綿綿相思,將我們的思念寄到遠方;紛紛落葉,將我們的愁緒化作青煙。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宋·柳永《雨霖鈴》

柳永的《雨霖鈴》盡寫相思,堪稱秋之情思之絕唱。秋蟬凄楚,執手相看。船就要開了,淚眼相對。恰是深秋時分,憂傷俱在心底。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愛在心頭總難捨,良辰美景沒有你,還有什麼意義?此詞本就是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戀人的惜別之作。離愁萬點,丹心一片。

詩人丨柳永,宋代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庄,崇安(今屬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或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善為樂章,長於慢詞。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與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風婉約,詞作甚豐,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創作慢詞獨多,發展了鋪敘手法,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對北宋慢詞的興盛和發展有重要作用。詞作流傳極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生平亦有詩作,惜傳世不多。有《樂章集》。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宋·辛棄疾《採桑子》

辛棄疾的這首《採桑子》,以「少年」與「而今」對比,表達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感受。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之餘,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卻又是欲說還休,只說一句,天涼了,秋意正濃。歷盡滄桑,辛酸盡在心頭,卻不必說出。人生種種,只可意會,不宜言傳。詞人一語雙關,既說的是季節的秋天,也說的是自己人生的秋天。年齡漸老,進入晚年,正可謂人生的秋天。人生的無限況味,只有自己知道。

詩人丨辛棄疾(1140年-1207年),南宋詞人。原字坦夫,因其幼時體弱多病,故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軒,因此自號「稼軒居士」。漢族,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風閘村)人。辛棄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

顏色| 詩詞里秋天的顏色

秋天遠不遠?不遠,此時即時秋季,秋天又如何會遠。秋天是什麼顏色?是黃色的,浸染著梧桐落葉的黃色。也是紅色的,漫山遍野都給楓葉襯紅了。那麼秋天的詩意是怎樣的呢?只有詩人知道,於是讓我們跟著詩人來看看秋天的顏色。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之二

入秋了,山明水凈,昨夜已有霜,幾樹楓葉給染成了澆黃色,其中卻有幾棵樹葉成紅色,在淺黃色中格外顯眼。潔白的霜,有紅有黃的楓葉,錯落有致的色彩,煞是好看。這是劉禹錫的秋意,有骨的秋意。明凈清白,有紅有黃,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閑淡的情韻,泠然如文質彬彬的君子風度,令人敬肅。

詩人丨劉禹錫(公元772年-842年),字夢得,洛陽人,唐代中葉的哲學家和詩人。貞元九年劉禹錫中進士,又登博學宏詞科;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書;貞元十六年,為徐州掌書記;兩年後調任京兆渭南主簿;貞元十九年,擢升為監察御史。開成三年,劉禹錫改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一年後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終年71歲。劉禹錫與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他又與白居易唱和甚多,並稱「劉白」。劉禹錫精於文,善於詩。劉禹錫的詩歌雄渾爽朗,語言乾淨明快,節奏比較和諧響亮。尤以律詩和絕句見長。有《劉夢得文集》40卷,現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為北宋時輯錄,收有遺詩407首,雜文22篇。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宋·晏幾道《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楓葉紅,菊花黃,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遠行人。飄飛的浮雲已然過盡,南歸的大雁杳無音信,哪裡才能寄出我的書信?淚水彈灑不盡,任它臨窗滴落,對著硯石研成淚墨。漸漸寫到離別凄楚,情深處,淚濕信紙,令那紅格箋紙竟也黯然失色。很少有人像晏幾道這樣,那麼直接就道出秋意,寥寥數筆,便已將秋色帶入眼帘,緊接著就是一陣秋思,無論是淚、墨、紅箋,都融進閨人的深情之中,物與情已渾然一體。

詩人丨晏幾道(約1140~約1112),字叔原,號小山。晏殊第七子。漢族,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著名詞人。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為大晏,稱晏幾道為小晏。晏幾道的主要著作為《小山詞》,《全宋詞》收其詞260首。其中長調3首,其餘均為小令。他的小令詞在北宋中期發展到一個高峰,用清壯頓挫的藝術性,揉合了晏殊詞典雅富貴與柳永詞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俗的歌詞合樂的典型音樂形象,使詞這種藝術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並取得扭轉雅歌盡廢的歷史性作用。

動物| 詩詞里秋天的動物

我們在唐詩宋詞中徜徉,深切地感受了那時的秋天,那時的秋景,那時的秋思。讓我們也不禁想走入大自然中,去感受正在經歷的秋天,去觀察生活在哪兒的動物,看看它們的美、它們的情。

「秋花紫蒙蒙,秋蝶黃茸茸。花低蝶新小,飛戲叢西東。日暮涼風來,紛紛花落叢。夜深白露冷,蝶已死叢中。朝生夕俱死,氣類各相從。不見千年鶴,多棲百丈松?」

——唐·白居易《秋蝶》

白居易的這首《秋蝶》呈現給我們的儼然是一幅秋蝶戲秋花圖:蝶離不開花,花離不開蝶,花與蝶似乎有一種天然的默契,營造了一個繽紛的的秋天。可是,美好的時光卻被「日暮」的「涼風」給驅散了,瑟瑟秋風,不僅吹落了秋花,還吹落了「秋蝶」。但天地之間,物各有主,也各適其天,秋蝶有秋蝶的歸處,鶴有鶴的棲居。

詩人丨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白氏長慶集》。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鳴。」

——北宋·梅堯臣《魯山山行》

這是一幅斑斕多姿、動靜結合的山景圖:深秋時節,霜降臨空,詩人在魯山中旅行。山路上沒有其他行人,詩人興緻勃勃,一邊趕路一邊欣賞著千姿百態的山峰和山間的種種景象。山林空蕩,詩人看到熊爬到光禿禿的樹上,而透過稀疏的樹縫,還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飲水。

詩人丨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堯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典文學大家讀 的精彩文章:

讀金庸說武俠:歐陽克,你一生可曾後悔過愛黃蓉?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為什麼說寶玉給晴雯的祭文其實是祭黛玉的呢?
國學大師王國維與紅樓夢
《紅樓夢》說的是「明珠家事」嗎?
紅樓夢:用美物消磨時光

TAG:經典文學大家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