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帝德譜:一項魔幻現實的古代面子工程

帝德譜:一項魔幻現實的古代面子工程

對中國歷史有了解的同學都知道,中國古代有用五行配朝代的說法。譬如夏是木德,商是金德,周是火德。金克木,火克金,所以商湯收拾了夏桀,武王逼死了紂王,這都是替天行道,百姓那是要迎接王師的。

按這個相剋的規律,似乎咱只要會掰五個手指頭,所有朝代的五行屬性都是板上釘釘,「雖萬世可知也」。但其實不是。哪些朝代配哪些屬性,很多時候是需要討論的。

等等,討論?有這個必要嗎?

太有這個必要了。

如果你看過尋秦記,應該不會對鄒衍太陌生

咱要知道,這個五行配朝代的說法並沒有那麼久遠,一般認為是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家們發明的。這鄒衍是個神棍,整天「盡言天事」,所以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談天衍」。

談天衍有點理想,生前像孔子一樣到處跑業務,但大部分國君聽完之後,都是好吃好喝把他打發走了。直到他死了將近二十年,才有個人真正開始實施這一套。

誰呢?秦始皇。

我們知道每個朝代都非常看重自己的正統性,秦朝那自不必說。這嬴政一統天下後牛逼壞了,也想搞一下國家的面子工程。當時的流行做法是往上攀祖宗,史書記著秦國祖先可以扯到顓頊,五帝之一,絕對夠資格了,可是這麼一來就出現一個問題——

三皇五帝,秦始皇他不認啊!

木乃伊3里秦始皇玩五行球……某種意義上來說有那麼點兒歷史依據

秦始皇信的法家,所以對這些先王先聖打心眼兒里瞧不起。他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遠方,實不稱名。」不走尋常路的他想起了鄒衍講的那套。

鄒衍認為最古的朝代是黃帝時代,黃色那不是土嗎?鄒衍就給黃帝配了土,然後給夏商周配了木金火,巴巴地盼著第五個朝代。可他沒等到秦始皇稱帝就死了,這真是對強迫症最大的懲罰。

黃帝(土)——夏(木)——商(金)——周(火)

秦始皇以前就對鄒衍的東西感興趣,一看少個水,管它三七二十一就坐下去了。《史記》說秦始皇把黃河改名叫「德水」,還崇尚黑色和「六」,因為黑色和六都代表水。

有人問了:你老秦家是水德,有證據嗎?

秦始皇說:有,有!他一翻史書,說秦文公以前捕獲過一條黑龍。但這實在有點勉強,因為這事既不發生在秦國初祖也沒發生在自己身上,隨便拉一個祖先來,騙傻子呢?

這倒罷了,關鍵是史書明確記載秦國以前祭祀的是「白帝」,硬要扯的話那也是金德啊。秦始皇為了套鄒衍的五行學說,只好裝沒看見。

黃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

秦人尚黑,張藝謀就在英雄里把它搞成全黑

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秦朝二世就嗝屁了,取而代之的是沛縣的混混頭子劉邦。漢朝是什麼德?俗話說水來土掩,土德啊!可劉邦是這麼想的嗎?

《史記》記載,劉邦當年一路打到咸陽,看見了秦的祠廟,就問裡面供的是啥。旁邊的人說是白青黃赤四帝。劉邦問:「我聽說天有五帝,怎麼才四個?」別人回答不上來。

他想了想,一拍腦袋:「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我知道啦,是等著我來湊五個的!」於是黑帝祠修起來了,黑代表水,漢朝就是水德了。

但問題在於四帝代表的不是四個朝代,而是西畤、東畤、中畤和南畤。用大腳趾頭想也知道:秦是水德,漢怎麼可能還是水德!

可皇上都這麼說了,臣子只能趕緊用理論補救。臣子們說:秦朝那時候焚書坑儒,一片水深火熱,怎麼能算正統呢!反正就那麼十來年,要不,要不咱把它剔了?

黃帝(土)——夏(木)——商(金)——周(火)——漢(水)

都說秦朝黑,這下真被黑了,漢朝直接接在周后面。負責這項工程的是丞相兼前朝老學究張蒼。

劉邦沒上過學,可總有人上過學。漢文帝的時候,魯人公孫臣上了書,說我在家裡一算,馬上會有一條黃龍出現,咱大漢還是得用土德!漢文帝沒主意,把文件拿給丞相,說你看著辦。

這時候的丞相,還是張蒼。

這張蒼後來活了一百零四歲。要不怎麼說老人政治要不得呢,他直接把文件扔了,說這人胡說八道呢,皇上您甭搭理他。沒想到不久後黃龍真的在天水郡出現了(可能是龍捲風),張蒼見打了臉,只好申請退休。漢武帝的時候,漢朝的德制正式改為土德:

黃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漢(土)

改德意味著許多政策都要改。比如古代印章四四方方的,刻四個字多好。可土對應的是五,所以「丞相之印」就變成了「丞相之印章」。你看這折騰的。

看樣子一切都塵埃落定了。但實際上,事情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讓我們回到一個很早的問題:為什麼秦始皇選擇了鄒衍?

因為這種學說所包含的相剋觀念,與他用武力滅六國的過程非常合拍。這甚至是亂世里比較主流的一種價值取向,連儒家也「未能免俗」。

齊宣王問孟子:商湯流放夏桀,武王討伐紂王,有這事嗎?

孟子:有。

齊宣王:臣子弒君,這都行???

孟子淡淡地說: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當時儒家把這兩件事合稱為「湯武革命」,認為只要統治者良心壞了,把他推翻就完全合理。而在漢初,五行學說背後的「革命」也確實是維護皇權正統的重要武器。秦皇是壞蛋,所以高祖革他的命;楚王是壞蛋,所以高祖也革他的命——沒毛病!

鑒於孟子個別思想太過反動,朱元璋曾編過一個欽定的閹割版《孟子節文》

漢景帝時,有個叫轅固生的贊成「湯武革命」,有個叫黃生的堅決不同意,說那是弒君,兩人在皇上面前吵了半天。眼看辯論結束遙遙無期,轅固生使了個壞:「那您老說說,高祖取代始皇而當上天子,對還是不對?」

黃生一聽:這tm尷尬了啊!

漢景帝見狀,趕緊打圓場說:「好了好了,吃馬肉不吃馬肝,不等於不知道馬肉的滋味(馬肝有毒),論學問不談『湯武革命』,也不見得就是笨嘛!」

漢景帝的這個比喻非常有意思。在坐穩江山後,「革命」就慢慢變成了馬肝那樣的毒物。它既能證明取代前朝的合理性,也能證明現政權終有被取代的一天。對於這個燙山芋,統治者只能選擇把它悄悄放涼。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相剋」慢慢變成了「相生」,到了西漢末年,新的「帝德譜」終於面世了。

這個新譜系是經學家劉向整理的。他按照當時的流行觀點加了顓頊、帝嚳、堯、舜,連上黃帝就是五帝,接下來才是夏商周秦漢。

黃帝還是土德,沒變,然而後面的全改了。按五行相生的原理,土生金,顓頊就是金,以此類推:

伏羲(木)——神農(火)——黃帝(土)——顓頊(金)——帝嚳(水)——堯(木)——舜(火)——夏(土)——商(金)——周(水)——秦(木)——漢(火)

之前的帝德譜,五行轉換意味著否定與排斥;現在的帝德譜,五行轉換變成了肯定與紹述。個中含義不言而喻。然而劉向這麼一改,漏洞就來了:按漢代的官方說法,劉邦不是屌絲而是堯的後代,可按這個譜來推的話,堯是木德,漢卻是火德。什麼譜?不靠譜!

怎麼辦?堯漢之間隔著舜、夏、商、周、秦五代,怎麼都不可能同德。再把秦朝抹掉?可這時王朝更迭史早已深入人心,那麼多史書擺著呢,經不起二次打臉了!

於是劉向的兒子劉歆登場了。他想了一個絕妙的解決方案,我先把他做的帝德譜放在下面:

太昊包羲(木)——共工(閏水)——神農(火)——黃帝(土)——少昊(金)——顓頊(水)——帝嚳(木)——摯(閏統)——堯(火)——舜(土)——禹(金)——湯(水)——武王(木)——秦伯(閏水)——高祖(火)

看出什麼問題了嗎?

首先,劉歆暗搓搓地把朝代換成了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要從古籍里找理論依據。先秦時,諸子曾根據歷史地位把歷代帝王分為皇、帝、王、霸四個層次。比如《管子》說:「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謀得兵勝者霸。」

秦雖然是個朝代,但嬴政那麼反動,不能算「皇」,勉強當個「霸」吧。

劉歆用帝德譜和讖緯證明了王莽篡漢的合法性,但他沒想到王莽登基後便禁止民間再使用讖緯,而自己的兩個兒子也因此被殺

這樣,「秦伯(霸)」就只能作為不入流的「閏統」出現了。這就像一個精巧的數學題,從已知條件「漢為火德」往上推,堯自然變成了火德了。

但「黃帝為土德」也不能動,劉歆便加了一個「少昊」。反正上古帝王的說法多的是,隨便抓倆壯丁不是問題。這樣,黃帝和堯也接上了。

至於那共工和聞所未聞的「摯」,只不過是為了讓秦的「閏統」顯得更加真實的配角而已。劉歆在《祭典》里找出一句「共工氏伯九域」,這個「伯」分明和「霸」相通。你看,這都是古已有之的嘛!

共工:???

每次看到老劉的考據,我都會想起《1984》里的「真理部」。古史辨派認為劉歆為了自圓其說造了一大堆偽經,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古籍都被他動過手腳,茲不贅述。

康有為和顧頡剛都對這個帝德譜做過考證,證明「少昊」是劉歆硬懟進去的。但是東漢學者鄭玄不知道。他不明白為什麼「五帝」里出現了六個人,只好傻乎乎地解釋道:「德合北辰者皆稱皇,感五帝座星者稱帝。」「德合五帝坐星者稱帝,……實六人而稱五者,以其俱合五帝坐星也。」

說真的,這就跟為了拖劇情而硬往「四天王」里塞五個人的日本動畫一樣拙劣。鄭玄是經學大家,但他可能不太懂政治。

然而,who care? 圓得再巧,也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漢的書法讓我們心曠神怡,漢的詩賦讓我們齒頰留香,漢的人物讓我們熱血澎湃。而那一張張滾雪球般的帝德譜,如今看來,不過是些笑話罷了。

漢代沈府君闕,維克多·謝閣蘭攝於1914年

六塵

我們是因為作者強迫症

才打出來的五行字

其實沒什麼用

不用看了

真的

微信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下的天空 的精彩文章:

我們現在有多幸福?看看古代的假期就知道了
大明王朝有三寶——東廠西廠錦衣衛
清朝歷代皇帝為你解讀年號、廟號、謚號
這個皇帝有點煩:總是亂刷存在感
如果他們活得久一點,歷史可能被改寫-2

TAG:歷史下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