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我就是不要張昭做宰相!

孫權:我就是不要張昭做宰相!

三國期間丞相一職可謂權傾朝野,魏國曹操自領丞相,獨攬漢庭大權,蜀漢以諸葛亮為丞相,而東吳有名有姓的丞相足足有十一人,就是沒有他,張昭,字子布。

名士風姿

能在史書上留名的人都有其特別之處,而大多數名士年少時便已名動州郡,士人們也少不得「舉孝廉」這一步,畢竟是通往官場的必由之路。張昭呢,少年就博覽群書,還寫得一手好字,在《書估》中被列為第三等。

可是年輕人啊,還是有才學的年輕人,多少有點傲骨,「舉孝廉」?不幹,「察茂才」?不幹。他這邊是瀟洒,拒絕了陶謙的徵辟,可陶謙覺得自己被打臉了,這是看不起我的意思咯?好,抓起來,「謙以為輕己,遂見拘執」。嘴上是痛快了,卻要身受牢獄之災,依仗好友趙昱傾力相救,張昭才被放出來。即便受到了陶謙這樣的「款待」,陶謙去世時張昭還專門為他寫了悼文。

張昭確實才華橫溢,當時應劭說應該避諱前任皇帝,張昭不僅與王朗討論,還專門發表了文章抵制此事。他的才名也被陳琳等人稱道,對,就是那個寫檄文治好了曹操頭疼的陳琳,「州里才士陳琳等皆稱善之」。

此外,劉表曾經要寫信給孫策,先拿給禰衡過過眼,就是那個罵了多半曹營的狂士禰衡,果然又被噴了,「如是為欲使孫策帳下兒讀之邪,將使張子布見乎」。大概意思是寫成這樣拿給張昭看還不夠丟臉嗎,連禰衡這麼驕傲的人都不願去貶低張昭,足見張昭的才名。

國之重器

中原動蕩,張昭南渡正好碰上了創業時期的孫策,兩人一拍即合。張昭也極受孫策信任,上來就「升堂拜母」,一般人哪有見家長的道理。還被孫策「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允文允武說得就是這樣的人了吧。

孫策真的有魄力,聽說官員上書把一切都歸功於張昭,不但沒去限制張昭,反而豪情萬丈地說著效仿齊桓公,將張昭比作他的管仲,「今子布賢,我能用之,其功名獨不在我乎」。對啊,張昭能力帶來的名聲可不就自行疊加到勢力上面了嗎。

臨了,孫策把孫權託付給張昭,看看當時張昭的地位,「昭率群僚立而輔之」,穩穩地群臣領袖。更厲害的是這句話,「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這就是給了張昭取而代之的權力啊,這和劉備託孤諸葛亮一模一樣,「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張昭地位有多高,不言自明。

畢竟,國之重器,一國基石。

孫權:就不要你當丞相

在我眼中,張昭與孫權的關係更像老師與徒弟,而非君臣。

張昭足足比孫權大了26歲,孫權接過父兄基業時年方18,孫策去世,孫權還在那哭哭啼啼時,是張昭對他一通教育,扶著他上馬,上表朝廷,下安群心。張昭就像輔佐孫策一樣輔佐著孫權,一切如故。

孫權對他也是信任有加,「權以昭舊臣,待遇尤重」,每次出征都是張昭留鎮後方。其實張昭也領過兵,只是後來告別沙場,安心輔政,「自此希復將帥,常在左右,為謀謨臣」。

然而孫權在選丞相的時候,「權當置丞相,眾議歸昭」,王朗評價張昭,「張子布,民之望也」,張昭這樣的存在就是江東眾望所歸呀,可是孫權任性就是不選張昭,還說這職位不是用來養尊處優的。第一任丞相孫邵去世後,大家又推舉張昭,孫權說「我有那麼偏愛張昭嘛」,於是,顧雍上任。

看看孫權兩次拒絕張昭的理由吧,第一次「職統者責重」,大概是怕人家累著?第二次「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說人家性格剛烈,反而覺得是被張昭勸諫煩了。

張昭真的是為孫權操碎了心,一會兒擔心孫權打老虎受傷,一會兒又怕孫權醉酒誤事,孫權在他面前就像個學生,打遊戲被說,喝酒被說,想想有人一直在這裡絮絮叨叨的你煩不煩?當然張昭也是硬氣,說話也直,「曾以直言逆旨」,後來氣得孫權用土堵了張昭門,張昭呢自己在裡邊也把門堵了,孫權叫他出來也不出來,放火燒門也不出來,孫權沒轍了,在門口乾等了好久才把張昭等出來。

張昭兒子的婚事還是孫權親自過問的,曾經孫權還跪謝過張昭,「昭避席謝,權跪止之」,深嘆滿朝文武只有張昭能指望得上。張昭對孫權推心置腹之後,兩人還對著哭泣,像不像老師和學生?習鑿齒說張昭不像人臣,是啊,真的像孫權的老師。

所以為什麼不要張昭當宰相呢,可能是怕他累著,更大的可能是被嘮叨怕了。

唯一可惜的是張昭在赤壁之戰主降,這個污點真是揮之不去,當然他的功績足以澤被後人。

看官如感興趣,煩請點下關注,感激不盡~

作者:夜雨凝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魏蜀吳三國之爭時間表
曹操孫權暗中勾結 致關羽兵敗被殺 誰該為關羽的死負主要責任?
從《古今刀劍錄》看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都有些什麼兵器?
為什麼孫權偷荊州人人喊打,劉備搶益州卻交口稱讚?真相很尷尬
《王者榮耀》三國英雄為何獨獨沒有吳國君主孫權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