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代化之父」劉銘傳的遺骨為何6次搬遷 115年才得以入土為安?
劉銘傳
劉銘傳,人稱劉六麻子,是洋務派骨幹之一、台灣省首任巡撫,他主政台灣期間進行了開煤礦、修建鐵路、創辦電訊、發展航運事業等一系列措施,大力發展台灣近代工商業,為台灣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被譽為台灣洋務運動之父和台灣近代化之父。
劉銘傳
甲午戰敗,清政府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劉銘傳得知後「憂思鬱結」,口吐鮮血,最後卧床不起,據說他死前還高呼「蒼天啊,還我的台灣!」
1896年1月12日,劉銘傳病逝,然而他的遺骨六次搬遷、115年後最終魂歸故里,葬於安徽合肥大潛山,另一部分骨灰則將安葬在台灣。
劉銘傳影視形象
1、1896年1月12日,劉銘傳去世,遺骨暫時安放在圩內,等待挑日子下葬。然而不久後大水沖毀了劉新圩,劉銘傳家人只好將運回肥西,葬在金橋吳家院牆。
2、1958年「大躍進」時期,劉銘傳墓被挖開,劉銘傳曾孫劉肅曾的夫人和親戚去劉銘傳墓地察看,發現隨葬品僅剩帥袍等少數物件。他們把遺骨撿出,包以帥袍殘片,帶回合肥火化,珍藏在家中。
3、1964年,劉銘傳後人劉朝望的夫人周宗文受劉肅曾委託將其骨灰盒放在蘇州天平山靈岩寺保管。
4、1966年,靈岩寺主持通知其家人將劉銘傳的骨灰盒取回,而周宗文委託兒周國保將其骨灰帶回老家長豐縣三十頭村,趁天黑埋入村後墳地,不敢透露是劉銘傳的墓,害怕遭人盜掘。此後,周國保家人一直負責祭祀打掃。
5、2000年12月,因為鄉村土地統一規劃需要遷墳,劉銘傳的骨灰被運回合肥的家中藏了起來,由其後人輪流保管。
6、2011年4月12日,劉銘傳的遺骨在經歷六次搬遷,時隔115年終於入土為安,葬在肥西縣大潛山,另一部分將葬在他奉獻一生、愛了一生的台灣。


※同名不同命 歷史上三個「麗華」的迥異人生!
※文人相輕!初唐四傑「王楊盧駱」楊炯恥於排在王勃後面!
※西漢頭銜最多的女人也難掩悲涼人生 幼年遭父棄殺差點和親匈奴 女兒一生悲慘
※此人有才有顏但人品堪憂 為一首詩殺了外甥 獻媚於男寵卻遭武則天嫌棄
※孫權晚年昏聵 選定繼承人反覆無常 導致東吳滅亡全因此女?
TAG:歷史小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