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蘇聯戰勝了德國,但有一問題未能解決,最後輸掉了冷戰

蘇聯戰勝了德國,但有一問題未能解決,最後輸掉了冷戰

蘇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付出了高達2700萬人的死亡和無以計數的財物損失。但與此同時,蘇聯也由此在歷史上第一次完全深入東歐地區,控制了德國東部、奧地利、捷克、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國。相比於1940年,蘇聯的戰略縱深向西推進了數百公里,斯大林在戰前拚命構築的東方戰線,意外地向西深入。歷任沙皇夢寐以求的事情,在1945年變成了真實的場景。俄國的安全取決於西部的戰略縱深,這點上看,俄國幾乎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地緣環境。

紅色即為華沙條約組織分布範圍,可以說俄國的勢力大大向西推進

不過蘇聯在二戰的勝利也很大程度上掩蓋了一點,即蘇聯的低效率特徵。相比於擁有專業軍官的德軍,蘇軍在效率上的劣勢直到1945年才基本上彌補,這還是因為德軍處於兩線作戰且大量訓練有素的部隊被持續殲滅導致的。蘇軍在二戰結束時擁有的1100萬軍隊和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機械化陸軍,但這已基本處於蘇聯動員能力的極限。相比於西方盟軍,蘇軍在二戰結束後最大的優勢是裝甲部隊,但也僅此而已,在遠程炮兵、航空兵部隊上,蘇軍依然處於劣勢。為了打贏德國,蘇聯已經動員到了極限。

蘇聯惟一的優勢是裝甲部隊

與軍隊組織的低效類似,蘇聯經濟復甦事實上也進行得很慢。大部分男性已進入軍隊服役,熟練工人要麼處於服役中,要麼已經戰死。戰爭時期後方的熟練勞動力處於非常稀缺的狀態,農村中幾乎都是女性在承擔農業生產,少數地方可能有德日戰俘,但相對於蘇聯當時的勞動力缺口而言顯得杯水車薪。戰爭結束後,農村的問題更大,由於蘇聯對農村重新進行嚴格地計劃管理。1946年,有一半的集體農莊日均工資僅為1盧布或更少,也就相當於1/3公斤黑麵包的價格。1947年的貨幣改革,更是直接掠奪了農民在戰爭時期通過私貨貿易換來的小額財產。而男性從軍隊退伍後也不願意返回農村,這會給家庭帶來更大的負擔。由於牲畜大量死亡,戰後有一段時間婦女們不得不披上耕具去犁地(健壯的蘇聯大媽也是被逼出來的)。1946年,烏克蘭和摩爾多瓦地區發生了乾旱,導致足足有100萬人死於營養不良。1952年,蘇聯糧食產量仍然沒有達到1941年的水平,而即便是1941年時的糧食產量也沒有達到1913年的水平。

1955年蘇聯學生幫助集體農莊開墾荒地

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開始了一系列改革,比如推廣玉米種植。然而,赫魯曉夫試圖在西伯利亞西部3700萬公頃土地上種植玉米,最後只有700萬公頃土地能夠收穫。如此粗放的投入帶來的不是糧食問題的解決而是更大的浪費。諷刺的是,直到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僅憑遠比蘇聯時期更少的耕地就很快走出糧食困境,現在成為了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糧食問題?不存在的。

俄羅斯早已成為糧食出口國

儘管工業一直是蘇聯扶持的重點,儘管蘇聯從許多地方搬走了大量機器設備,蘇聯粗放的管理模式讓這種資源變為了浪費。許多設備被拉回來後放在倉庫里無人問津,真正需要的部門卻不得不立項從西方採購。此外,不合理的用工制度還導致員工極度缺乏工作責任感和工作熱情,大規模的盜竊和怠工幾乎成為日常狀態,以至於財政部都在所有燈泡上刷上了「盜竊自財政部」字樣來防止盜竊行為,同時還有警察出動去帶回曠工的工人。時至今日,俄羅斯人盜竊公共物品的習慣依然在老一代人身上存在著,並且他們完全不以為恥。如此低下的勞動投入,經濟能夠低速增長那完全是蘇聯通過經互會對東歐國家資源的整合以及在國際市場上販賣基礎性的能源資源取得的。

白俄羅斯礦工,1968年

從斯大林到赫魯曉夫再到勃列日涅夫都有許多經濟改革措施,但是這些改革可以說無一奏效,在勃列日涅夫中期蘇聯的經濟增長就只剩下可憐的3%,相比持續的資源投入,蘇聯已經陷入了無增長的再分配困境中。此外,軍工生產成為蘇聯支出最高的一部分,龐大的支出不僅讓蘇聯財政不堪重負,連1985年繼任的戈爾巴喬夫都為之震驚。蘇聯軍工集團也形成了穩固的禮利益集團,成為吞噬蘇聯資源而沒有產生任何間接收益的無底洞。由於無法實現市場化的管理和運作,蘇聯的任何技術都不具備市場應用的價值,還被不同部門以計劃的名義割裂,其溢出效應極為有限。因此,蘇聯儘管能造好火箭,但其造不好汽車,而且還無法填飽肚子。蘇聯的所有生產都是圍繞著實現計劃而不是滿足需求來實施的,這並不難理解。

儘管蘇聯研製了大量先進裝備,不過整體上沒有實質性的民用化

當時蘇聯投入了海量資源進行冷戰,但一方面蘇聯可以動員的資源不如美國,另一方面蘇聯的效率也不如美國。因此即便在高精尖技術領域裡,蘇聯在70年代後就無力追上美國,比如登月計劃的流產,以及蘇-27服役比F-14服役晚了10年等。而坦率地說,高精尖技術領域由於尚無市場化價值,這還是蘇聯與美國差距最小的領域。終冷戰時期,蘇聯最強時期也僅僅是與美國在東歐和亞太競爭,在世界其他地區給美國帶來麻煩,其根本不具備整體上與美國競爭世界秩序的能力。蘇聯帝國空有龐大規模,而效率之低下已經讓蘇聯精英都無法容忍。很多人認為蘇聯時期蘇聯很強大,但坦率地說只要不打仗,蘇聯的發展模式根本就沒有競爭力,歷史最終證明了這點。

只要冷戰沒有變成熱戰,蘇聯就毫無優勢可言,而變成熱戰人類就會滅亡,於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中國空軍或有新型導彈在進行測試,但目前對其知之甚少
這個國家以嚴謹著稱,但戰略構想很差,值得中國認真研究
蘇聯原本可能被德國擊敗,但斯大林有一件事做得比希特勒好
蘇聯能戰勝德國有一原因至關重要,但許多中國人忽略了
中國海軍陸戰隊穿戴海洋迷彩現身沙漠,有一裝具值得重視

TAG:怪蜀黍老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