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胖60秒:GDP到底有什麼用
今天是羅胖陪伴你的第1746天
1.接著昨天那個話題。在北大聽周其仁老師講課,他還說到一個觀點:30幾年前,中國開始用GDP,就是國民生產總值來衡量經濟發展,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為什麼呢?
2.你想,在此之前,中央給各地下達的是實物的指標。今年要生產多少噸鋼、多少斤糧食、多少斤棉花,甚至具體到多少雙膠皮鞋。
這樣雖然很具體,但是往往因為某項指標要得過多,導致整個經濟畸形。更重要的是,各地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也就沒有了。因為太具體了嘛。
3.而GDP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內部的結構是可以各地各自創造的。各地政府,有的蓋大樓,有的搞製造業,有的搞旅遊業,都可以計入GDP,各地就可以各展所長。經濟的活力也就起來了。
4.你看,這就是抽象概念的好處。它既可以統一各方共識,有可以留足創新和創造的空間。
經濟學就在我們身邊,很多習以為常的經濟現象的背後,是這個世界真實的運行方式。
推薦《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北京大學教授每天為你講解,帶你讀懂經濟學,做個複雜世界的明白人。
訂閱指南
如果你是蘋果手機用戶:
請下載「得到」App,註冊登錄;
搜索「北大」或「經濟學」,點擊專欄完成購買。


※羅胖60秒:長遠的目標有什麼用
※望眼欲穿攢了一年的匠人手作,全中國只有100件
※羅胖60秒:為什麼當老二比當老大舒服
※把自己活成一個有建設性的人,很重要
※國慶長假近在眼前,你的出行裝備齊了嗎
TAG:羅輯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