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大型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體型相當的犬科動物?

有大型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體型相當的犬科動物?

北京時間9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得明確一點,我們這裡討論的是野生狀態下、經過漫長自然演化出來的貓科和犬科物種,與人類選育出來的犬類無關。的確,我們會時不時見到一些體型十分龐大的狗,從高加索犬到大丹犬,從聖伯納犬到馬士提夫獒犬,當直面這些大型犬種時,許多人不免都會有些心驚膽戰。

然而,它們都是人類從自然存在、體型較小的犬科物種培養出來的品種,其實都屬於同一個物種。相比之下,大型貓科動物分屬於不同物種,都是自然演化的產物。它們之所以演化出雄偉的體型,是為了儘可能發揮自身捕獵方法的優勢,牢牢佔據所處生態系統中頂級掠食者的地位——換句話說,就是為了生存下去。犬科動物在這方面走得沒有大型貓科動物那麼遠。狼是現生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但無論哪一個亞種,其體型如何都無法與獅子和老虎相提並論。

它們為什麼在體型上存在這樣的差異?或許我們可以從爪子的形態一見端倪。貓科動物具有尖利的爪子,能夠「鉤住」試圖逃脫的獵物,並用力量將其摔倒。比起貓科動物,犬科動物的爪子就顯得圓鈍一些,殺傷力不是那麼大,無法像貓科動物一樣撕開並鉤住獵物。它們主要是用牙齒咬傷獵物的腿骨和肌肉,通過不斷騷擾的方式使獵物血流不止、體力下降,並最終精疲力竭,只能接受被捕食的命運。

這是一種需要持久耐力的捕獵方式,犬科動物會消耗很多熱量,過於龐大的體型顯然有點不合時宜。在整個演化過程中,並沒有出現體型越來越大,同時又比正常體型更有生存優勢的犬科動物。狼的體型已經趨於完美,它們在捕獵中消耗的熱量,與最終獲取的熱量,達到了巧妙的平衡。與貓科動物不同,犬科動物的四肢和爪子並沒有被用作主要的武器,也就沒有必要演化得像獅子或老虎一樣。它們保持著瘦長輕巧的身材,能進行長距離奔跑,以上下顎和牙齒作為主要的武器。

捕獵方式的不同,最終導致大型貓科動物的身材相比犬科動物要壯實很多。它們的四肢肌肉發達、強健有力,和鋒利的爪子結合起來,可以給予獵物致命的攻擊。在這一過程中,它們並不會消耗很多熱量。強壯的四肢要求更加強壯的肩膀和更大的體重,因此它們長得越來越大,最終也達到最優的體型。

總結一下,貓科動物在攻擊獵物時是用盡全力的,因此體型顯得很重要。犬科動物則是不斷使獵物受傷、衰弱,然後在合適的時機殺死獵物。這種情況並不需要太大的體型。所以,這個問題最終歸結於爪子的形態,以及這些掠食者捕食獵物的方式。

犬科動物的爪子鈍而圓,適合刨挖及抓住濕滑的地面。

有些人可能會說,熊科和犬科都屬於犬型亞目,那麼體型龐大的熊是否可以認為是某種大型犬類呢?而大型貓科動物與家貓的關係,是否又類似於熊與狗的關係呢?這其實是錯誤的。熊科(Ursidae)和犬科(Canidae)的共同祖先大約出現在四千萬年前,因此它們之間的聯繫其實很小。更加合理的類比應該是熊與浣熊的關係,但即使這二者的共同祖先也是出現在大約3200萬年前。

事實上,鬣狗與獅子關係比灰狼與棕熊的關係還要近。這裡稍微跑題一下,介紹一下鬣狗。鬣狗科(Hyaenidae)其實屬於貓型亞目,從動物譜系學來看更接近貓科和靈貓科,但是從形態和習性上,又更接近犬科。

此外,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都是肉食性動物,而熊科中除了北極熊基本以肉為食之外,其他熊類都是雜食動物。前面所說的爪子形態,源自獲取食物的不同方法,因此肉食動物的爪子形態分析並不適用於雜食動物,畢竟那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熊類和犬類一樣,都具有不可伸縮的爪子,而貓科動物則具有可伸縮的爪子(唯一的例外是獵豹)。不過,相似點僅止於此。熊類和犬類出於不同的原因演化出不同的爪子形態。熊類利用爪子進行切割和挖掘,因此爪子鋒利,呈橢圓形彎曲。爪子是熊類的主要武器之一。犬類的爪子圓鈍,而且更直,更適合用來刨挖和抓地。

在有著相同獵物的生態系統里,貓科動物的體型總是比犬科動物來得大。我們還不能忽略一點,過去50萬年內,人類導致了許多大型動物的滅絕。因此我們可以把歷史上出現過的一些大型貓科和犬科動物列進來。比如具有如同短劍般犬齒的劍齒虎(包含了許多不同的物種,主要分類中包括貓科的劍齒虎亞科),以及在約一萬年前滅絕的恐狼。

劍齒虎亞科的有些種類比現生豹屬的大貓(老虎、獅子)要大得多。有趣的是,劍齒虎亞科大致可以按照牙齒分為兩類:擁有較短的、像匕首一樣犬齒的通常身體較為粗壯;而擁有像半彎刀牙齒的則一般四肢較長,顯得更加輕盈。異劍齒虎(Xenosmilus hodsonae)是一個例外,同時具有粗壯的四肢和像匕首的牙齒。

已經滅絕的上犬屬動物是北美洲特有的,有些種類像今天的獅子一樣大,有些則與浣熊或郊狼差不多。

在豹屬中,已經滅絕的穴獅(Panthera leo spelaea)據推測要比現生的東北虎大一些。在犬科動物中,出現過的最大種類或許來自上犬屬(Epicyon)。這類已經滅絕的犬科動物是北美洲特有的,有些種類像今天的獅子一樣大,有些則與浣熊或郊狼差不多。它們的外形跟今天的狼類似,只是口鼻部相對較短。

在歷史上出現的某些獅子種類或許比現在的非洲獅還大50%(想像把半隻獅子加在一隻獅子身上)。相比而言,最大的劍齒虎種類或許在體型上大不了多少,但在體重上卻更為驚人。它們的身體肌肉發達,可以將體型龐大的獵物摔倒。

因此,在歷史上出現過的大型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都要比現在的物種大得多。需要記住的一點是,這些體型巨大的動物往往也分布在人類數量最多的地方——歐洲、亞洲和美洲的森林地區,人類的捕殺導致眾多大型動物滅絕。在今天的地球上,非洲似乎擁有著最多的大型動物,但實際上,比起已經滅絕的穴獅、上犬、巨犀、猛獁象和乳齒象等動物來,非洲動物並不算是特別大的。總體而言,非洲並不是大型動物最理想的生存地。

今天,在北美洲的森林裡,麝牛、北美野牛和駝鹿(最大的鹿科動物)等大型動物依然是狼群的獵物。非洲野犬和鬣狗也能捕食體型數倍於自己的獵物。對於貓科動物來說,如果想捕食這麼大的獵物,它們必須擁有比犬科動物更多的肌肉和更強的力量。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掠食者和獵物之間的競爭一直存在,即使是體型最大的動物也有天敵——除了那些體型最龐大的,比如猛獁象、大象和巨犀等。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生存壓力使一些掠食者的體型也變得雄偉,並更加「專業化」,這反過來也減少了它們能捕食的獵物範圍。

因此,可以說大型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都達到了捕食環境中最大獵物(除了極少數超級巨大的物種)的體型。犬科依靠耐力和群體智慧捕獵,通過不斷的偷襲和撕咬使獵物在追逐中精疲力竭。老虎、獅子等大型貓科動物沒有長途追擊的耐力,通常是潛伏靠近獵物,突然躍起將獵物撲倒。捕獵方式的不同,使犬類在獵殺大獵物時所需的體型遠比大型貓科動物小得多。

這也就是現在,以及歷史上,大型貓科動物要比犬科動物體型更大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之家 的精彩文章:

中興A0616新機入網工信部:前置雙攝、年輕配色
納德拉再談Win10手機:HoloLens打破移動規則
唐娜姐:微軟正在調查Win10商店不可用故障
微軟解釋為何Edge瀏覽器的擴展這麼少:要保證擴展的質量
蘋果回應iPhone8 Plus爆裂事件:電池腫脹

TAG:IT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