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80後,今年18歲
St. Louis Faces
聖村面孔證
姓名:__吳杏瑤__
職位:__寫不下 … _
編號:__4號面孔_
打開她的朋友圈
出現的圖片是她拉著行李箱,
脖子上掛著一個單反,白襯衫,牛仔褲,小白鞋,
大大的眼鏡與黑黑的短頭髮很相配。
看第一眼就覺得,
如果她成為朋友,
可以歸到文藝寡言類。
文寡少女勳章
直到採訪的時她的滔滔不絕,才讓我認識真正的她:
愛生活,愛藝術,愛手工,
還有,
很多話…多話…話…
真的嗎
翻翻她的朋友圈的話,會發現裡面充滿濃濃的正能量
她的朋友圈
有她親手設計製作的高顏值蛋糕,
有她製作的各種各樣的小玩意兒,
有她彈吉他、彈電子琴、唱歌的瀟洒,
有她和家人一起騎單車、去湖邊、釣魚,打打鬧鬧,
有她工作時候遇到的有趣的客人,
有她對家鄉廣東一個美麗小鎮的思念,
還有她一點一滴的成長。
她叫吳杏瑤,是個80後,「今年18歲」。
她不像很多在聖路易斯的華人那樣,讀書畢業以後留下。
她有自己不一樣的故事。
除了吳杏瑤這個名字,還有兩個常用名:
Anna
&
允浩的媽媽
三個名字背後的故事,我們一個一個來聽
三個名字背後的生活,我們一點一點來體會
Anna
「你喜歡你美甲師的工作嗎?」
「喜歡」
......
「你不問我為什麼?」
「為什麼?」
「因為不能做喜歡的工作,就只能去喜歡現在的工作。」
Anna的美甲店在Gallaria Mall附近,雖不是一個豪華大店,但是乾淨又精緻。來來往往也有不少老顧客常常光顧。Anna是杏瑤在店裡的名字,為了讓美國顧客更好的稱呼她,記住她。
「為什麼起這個名字?」
「同事亂起的,好聽好記。」
說著就笑起來。好像在說一件自己小時候的糗事一樣。
Anna喜歡自己的工作,時間不長,比較靈活。現在一周工作四天,周三到周六,下午一點到四點。有一次心血來潮約她做美甲,被Anna數落:「我們藝術家是沒有早上的,妹妹下次找我能不能不要早上九點半。」 面對這位把每件事都以藝術家的心態來做的藝術家,我只有低頭認錯。
「我周三至周六下午一點上班,敲黑板,記住!」
美甲小店
問到她閑暇時間都在做什麼,
「一般睡到12點起床,做早飯。」
「最近都沒時間彈琴,其實我以前都彈吉他,烏克麗麗什麼的。」
「不三不四地逛逛街,買點蛋糕上可以插的小玩意兒。」
「畢竟我們藝術家么,得找找靈感。」
說到這裡,被老公嘲笑亂用成語,不三不四逛街,哪有人能聽懂。Anna說她講廣東古井那個地方的話,來了美國以後普通話才越來越好了呢。
Anna的存在,給小小的美甲店增添了很多樂趣。
2017年4月2日,Anna在朋友圈記錄,「今天下班前一位身穿白袍,格子頭巾,看起來很像沙特王子打扮的男子走進來說要做手部護理。老闆娘好緊臟,我拍拍她肩膀安慰她說,不用擔心,你這個破店他不會想買的。」
我很想知道Anna那個月有沒有領到工資......
Anna的出現,也成為了很多客人記憶深處的溫馨,即使有些人已經記不得她了。
2017年5月8日,Anna記到,「我有一個好可愛的客人Ross,目測80幾歲了,每次進門時走那幾個台階都很吃力。她很容易生氣,很容易笑,也愛哭。如果她預約我遲到了,她會黑臉不說話整整一個小時。」
「每次說到她的家人她都笑得很開心,她告訴我每周六是她的家庭日,孫子們都會去看她,星期五早上她就要開始準備食物做吃的,下午就來找我給她做美美噠指甲迎接她的家人。」
「她告訴我三年前她的心碎了,因為三年前她兒子去世了......老太太傷心地哭了起來,我停下了剪死皮的手看著她,然後她笑著對我說,不過我兒子有一個很漂亮的老婆和兩個可愛的孩子。我說你刷膠的指甲油可以保持一個月,就不用每個星期來一次這麼累了。她說,不要,因為我每個星期都想見到Anna你啊!就這樣每個星期見一面持續了大概一年吧。」
「最近兩個月她都沒有找我,今天我終於又接到她的電話,接通之後沒有聲音......接著她又打了幾次還是沒有聲音,我掛掉打過去,她接了,我說我是Anna啊,你打電話給我是想預約嗎?她問我,你是誰?我不知道你。我說我是給你做指甲的Anna呀,你每個星期都想見到的Anna啊!她說我不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不記得了......」
「我說,你不記得我沒關係的,你不做指甲也沒關係的,但你一定要記得好好保重你自己......」
工作中的她
很充實
Anna最喜歡做的工作是攝影,
以後掙了錢要去買裝備,
還要去學校正兒八經學攝影。
允浩媽
「我負責管兒子吃飯,寫作業那是他爸的事兒!」
「說的正式一點可以嗎」
「我喜愛管理兒子的飲食健康。」
.......
「這麼說話,真累。」
「本來我想著,允浩這個名字很像韓國人,就讓他去韓國出道好了。誰知道生了一個單眼皮。那韓國男星全是單眼皮,估計很難打開市場的。」
「等啊等,等啊等,人家說這種水腫的單眼皮,長大了就雙了,誰知道這都十年了,還是單眼皮。我想,沒戲了。」
允浩這個名字是在廣東的時候從家譜里排下來的,允字輩。允浩媽媽想盡量地保留孩子的中國文化,也沒有起英文名。
她說,「小孩來了美國,慢慢文化上就沒有中國的概念了。我就讓他學中國功夫。」
當時生允浩的時候,他們還沒有結婚。當時農村未婚生子是要罰款的。罰了好多錢,上戶口還要驗DNA。好在當時媽媽正值當年,生出來允浩也健健康康的。
滿足了。
允浩媽媽非常在乎跟兒子在一起的時光,也常常在休息的時候帶著兒子出去過母子二人世界。逛逛街,吃個小點心,兩個人笑的就很開心。
她還經常記錄一些兒子說的小名言、生活當中的小趣事。有時候媽媽會親切地稱允浩為「我家男孩」。
吃蒸水蛋的正確打開方式
為了展示兒子的額頭很好看,特意發了無劉海照片
每周一次的跟媽媽踩單車約會
「為什麼一周只有一次?」
「因為我懶啊!」
哈哈哈
允浩有很多生活哲學是從媽媽那裡來的。
允浩:「媽媽你要穿成這樣去釣魚嗎?」
允浩媽媽:「是呀,無論什麼時候,有沒有人看到,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就會開開心的,為什麼不呢?」
允浩跑回自己的房間里,拿出了自己最喜歡的一條短褲,穿上後出門了。
母子倆日常的對話也是非常溫馨有趣
中國男孩和美國男孩有什麼不一樣?
不知道。
中國男孩比美國男孩子作業多。
還有嗎?
中國男孩無論什麼時候和女孩約會都是要男孩子付錢的。
在去星巴克之前......允浩掏出了自己存錢箱里的40塊錢。
媽媽,每次都你請,今天我請吧!
......
媽媽那不是請你,那叫養你......
每次一家子出門,爸爸也成了給母子倆照相的那位幕後工作者
允浩媽媽愛允浩,願意陪伴他成長。也願意用自己的手藝,讓允浩平時生活更加滿足。
允浩小王子平時的伙食
允浩媽媽化身大廚,營養、味道、賣相一個都不能少。
有時候在允浩的「牆裂」要求下,媽媽也會給他做一些特定他喜歡吃的食物。允浩為了能快點吃上飯,經常要幫媽媽磨咖啡豆,拿吸管,拿相機。
有一個愛文藝的媽媽,也是一種甜蜜的苦惱啊。
這一對母子,有時倒更像是姐弟
吳杏瑤
「你怎麼理解文藝?」
「我不文藝,我只是Cool」
「為什麼要出來呢?」
「因為窮啊!」
杏瑤和她的老公異口同聲地回答。
「我們那地方特別小,小到任何一個車牌號一看,我們就知道是誰家的車。」
「廣東江門一個小鎮,古井,可能你都沒聽說過。但是一說古井燒鵝你可能知道。全廣東的人都去我們那裡吃燒鵝。一共有兩家,其中一家就是我老公的外公開的。」
「你會做嗎?」
「我們都不會做。那個很複雜的,要特殊的燒制器皿。」
「雖然窮,我們家鄉那是可厲害了!出了那個誰,梁啟超!什麼劉德華啊,好多明星。孫中山就是我們隔壁那地方的么!離得不遠。」
「我們也算是地道的僑鄉。那時候逃難的人去了美國,再回去那可風光的很。我們那兒的人都覺得是去了美國就發財了。之前不是從福州那附近,還有人借高利貸偷渡呢!」
古井燒鵝
霞路鄉
「來了以後發現也不是那樣的。」
「不過為了孩子,也還是出來了。」
「但是,我想我們家鄉的陳皮了……」
一家三口住在一個一層小樓裡面,布置的很溫馨。
「怎麼選擇住在這兒呢?」
「這兒好啊,學區好。」
「而且聖路易斯真好,幹什麼都不擠。有一次我去紐約,真是見識了。朋友在紐約住的那地方,8個人用一個廁所,生活質量好低啊。」
「我看你把家裡布置得這麼好,很有生活氣息。」
「我就喜歡這些小玩意兒。」
描述自己的生活方式,杏瑤沒用什麼華麗精緻的辭藻。
一個真實得讓人不自主地想要親近的女孩兒。
雖是個媽媽了,但也還是個小女孩兒。
「做手工是我最愛的事之一。讓我安靜。我喜歡獨處。」
閑暇的時候杏瑤會做一些針織的活兒,家裡到處都是她織好的小擺件兒,有時候她也織一些東西送人。
想辦法讓自己充實一點是明智的。
畢竟,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杏瑤還是一個音樂細胞時不時很活躍的人。
她愛彈琴,愛玩兒琴。
有時候把朋友叫到家裡面來錄一個MV。
「還發個朋友圈炫耀一下藝術家的生活。」
「哪是藝術家,是不懂藝術但閑不下來的二次元少女吧!」
「吉他高中的時候就開始彈。」
「什麼契機開始學的?」
「我暗戀學校吉他隊的男生唄。」 她坦白地說,
「後來覺得彈吉他不夠帥,就開始彈琴了。」
「其實也是吉他沒學成,因為我後來改暗戀籃球隊的男生了。」
開玩笑說她是個有故事的女人,她也笑笑沒有否認。
視頻里的她,
不是誰的妻子,不是誰的媽媽,
她只是吳杏瑤。
除了日常的工作以外,杏瑤最大的收入來源於她自己設計並製作的蛋糕。
從最開始偶然做成功的蛋糕,到後來慢慢成為了聖路易斯有口皆碑的「允浩的媽媽」特製手工蛋糕,其中充滿了這位「藝術家少女」的巧妙構思。
「有一年我過生日,禮物收到一個烤箱。我就開始做蛋糕了,但那個時候是做著玩兒的,不好看。」
後來蛋糕做得越來越有樣子,也贏得了大家的認可。
杏瑤身邊的朋友彷彿也都為她的才華操碎了心。
「後來我朋友跟我說,蛋糕做這麼好,不賣可惜了。我才開始。」
「琴也是別人送的,就怕不幫我一把浪費了我的天賦。」
嗯,其實我是一個被美甲耽誤的蛋糕師。
正式開始賣蛋糕是今年。
去年這個時候,杏瑤一直不滿意自己的生活狀態,每天都很糾結。
偶然中她看到一句話,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態度。
「一旦你將結婚生子這兩項從人生規劃中刪除之後,會發現年齡根本無法對你形成任何束縛和恐懼。人生也不用那麼緊趕慢趕,一生都可以用來逐夢,以及體驗各種未知。」
杏瑤已經結婚生子,所以她覺得這也算是已經從規劃中刪除了。
現在是時候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就從做自己喜歡做的蛋糕開始,活的不一樣吧!
杏瑤告訴我們說,其實製作這些蛋糕非常辛苦,有時候從美甲店上班回來以後,做蛋糕一站就是8個小時,腿全是腫的。
有些不能用機器打,要人手攪拌,不然會影響樣子和口感。都是靠著成就感撐著的,當然還有顧客的笑臉。
「我有時下班就要去買材料回家做,有些特別的款式,要跑幾個店才能買到。經常一買就是一下午,按照時薪算,我還是虧本呢!哈哈。」
杏瑤的老公心疼她,多次建議她做固定款,這樣又可以保留興趣,又不會那麼累。
但是杏瑤堅持做不同的樣式,她覺得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就說上面這個蛋糕吧,是客人給媽媽慶祝生日訂的。」
「有沒有左下角那個蝴蝶結可能你不會覺得什麼,但我覺得加了效果很不一樣,所以我特意出去找了兩家手工店,就為了買一個兩毛錢的金色蝴蝶結。」
「固執使我心累。」
在我看來,這裡面還有一顆執著的心。
生活也只有在甘於平庸的人的眼裡才是索然無味的。
在杏瑤眼裡,生活裡面有太多驚喜,只是時間不夠而已。
時間其實夠的
別忘了
今年你才18歲
【以上素材均由採訪對象本人提供】
尋找身邊有趣的人有趣的事,如果你有故事想與我們分享,請與我們聯繫
本期小編:麥麥
我是蒙古族,但我的家不在蒙古包,水龍頭不會出牛奶,我也不用高考射箭。我有一個熱愛社會服務的心,但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社工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社會服務超越性別,年齡,階級,民族,國界,種族。感謝上帝,不管你是誰,在社工的世界裡,希望我們互相關愛
也不要錯過下面鏈接區的好文精選哦!
【本文為精彩聖路易斯原創/采稿編輯,轉載需與我們聯繫並獲得授權】
歡迎分享與轉發
感
謝
支
持
MO第一新媒體 ·生活· 資訊· 教育· 投資


TAG:精彩聖路易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