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唐三彩與奈良三彩的區別是什麼?中日對比

唐三彩與奈良三彩的區別是什麼?中日對比

大約在7世紀中葉至9世紀末,大唐文化傳入日本,日本開始仿造唐三彩,稱為奈良三彩。

但當人們談到奈良三彩的時候,常認為奈良三彩是唐三彩的照搬照抄。

這種觀點,只看到了唐三彩的強烈影響,而忽略了日本人民在吸收唐文化的過程中的改造和創新,只重視唐三彩與奈良三彩的相似之處,而忽略了兩種三彩的不同之處。

唐三彩:

奈良三彩:

雖然奈良三彩是仿唐三彩而製成,不僅在造型上與唐三彩極為相似,而且其鮮艷流淌的釉面、光燦美麗的色調也都十分接近唐三彩器物。

但是,日本工匠們在模仿唐三彩的基礎上也注入了日本的民族文化,滲透了自己的審美情趣,對唐三彩的形與色等方面加以選擇和改造而製成帶有日本味道的奈良三彩的。

下面簡單介紹下唐三彩與奈良三彩。

唐三彩

唐三彩在中國陶瓷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是中國唐代的藝術精華,其生產燒制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它汲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採用刻花、印花、劃花等技法進行裝飾。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器,其製作工藝十分繁複,大體可分為俑類、器皿類、建築用品等,不同的專家學者對於唐三彩分類的方式各不相同。

這顆璀璨的明珠對當時的世界震動很大,生產唐三彩的技術隨之通過各種方式很快就傳出了海外。

唐三彩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均有發現,據資料表明,其蹤跡幾乎遍布歐、亞、非各大洲,特別集中在「絲綢之路」沿線和海上交通線附近的國家和地區。

由於深受唐三彩的影響,日本也成功地燒制了各種三彩,稱之為「奈良三彩」。

唐三彩的輸出正史幾無記錄,但日本乃至世界各地出土的陶器本身填補了這頁史書的空白。

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龐大的唐三彩家族,鎖定了它的源頭。

在中國與日本乃至與世界的交流中,起著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奈良三彩

奈良三彩,是指日本在奈良時代(710—793),因模仿中國唐三彩的生產工藝和彩釉等裝飾工藝,而生產出的一種低溫鉛釉陶品種,由日本著名陶瓷研究者小山富士夫命名。

它的出現標誌著日本多彩鉛釉陶的誕生。

奈良時代中國唐代文化傳入了日本,奈良文化是直接吸收中國唐代文化的精粹而繁榮。

隨著大量的唐三彩製品作為貴重禮品、珍奇陶瓷和貿易商品被輸送到海外,深得許多國家、地區人們的喜愛,並迅速滲透到他們的生活、宗教、手工業及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從而加強了當時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

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陶瓷文化對日本的陶瓷發展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於是,日本在中國唐三彩的影響下開始仿造唐三彩,稱為奈良三彩。

此前日本的本土陶器——須惠器已有千年的生產歷史,直至9世紀末的平安時代初期,一些須惠器的表面才出現薄釉,日本人稱其為自然釉。

這種自然釉起初是使用草木灰偶然落在器表而產生的,這也是日本早期的釉陶之一。

奈良三彩是日本最早的人工釉陶器。

其中有的是綠、褐、白三彩,有的是綠、白二彩,也有單獨使用綠釉、褐釉和白釉的。

這種由綠、褐、白組成的釉彩陶器,也滲透了日本陶瓷手工業者濃厚的審美意識。

綠釉

褐釉

白釉

那麼唐三彩和奈良三彩的區別是什麼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

1

使用功能與造型

盛唐之時,唐三彩主要是用作殉葬的明器,這是歷來的中日研究者們一致的認識。

從唐三彩材料的化學性質來看,它作為盛裝液體的容器,也具有比較大的實用性。

李知宴對於唐三彩的使用用途曾做出過這樣的論述:「唐三彩是高級藝術品,它除了作為生活用品之外,更主要的是用作陪葬品的」。

因此,唐三彩的用途較為廣泛,既有明器,也有數量眾多的生活用具,因此器型種類繁多,造型較為複雜。

不僅有器皿類、俑類、玩具類,還有一些大型的建築構件等。

奈良三彩則不同。

正倉院所藏的三彩除一件三彩塔和三彩鼓胴外,基本都是器皿類。

其使用功能一般被認為是東大寺進行佛教儀式時使用的禮器,它們多供舉行祭祀、佛事之用。

由於奈良三彩使用功能的單一性,限制了其造型的多樣化。

奈良出土的奈良三彩器物種類,主要有缽、碗、盤、瓶、盅、壺、杯、罐、碟等。

此外,遣唐僧對唐三彩特別感興趣,因此奈良三彩還作為藏骨器、磚、瓦來使用。

2

胎質及化妝土

唐三彩的胎質有兩種,一種色澤呈淡紅色,質地有粗有細;

另一種胎土的含鐵量較低,質地細膩光亮,色澤多呈白色。

至於奈良三彩的胎質,以正倉院三彩的胎質為例,其胎土的含鐵量較高,質地中不僅夾雜許多小砂礫,較為粗糙,且大多都是用氧化焰燒成的,色澤呈紅蛋殼色。

也有一些是用還原焰燒成的,其色澤呈灰白色。

唐三彩器一般在施釉之前,普遍先在器表施一層白色化妝土,也稱「護胎釉」。

而這種白色化妝土在奈良三彩包括正倉院三彩的身上是看不到的。

這說明它對於胎體表面的色澤和質感要求不高。

奈良三彩中大多使用色澤濃厚的綠釉,現在看來,也有可能是為了掩蓋坯體表面泛紅這一不足。

3

色釉裝飾

唐三彩使用的釉色非常豐富,並不局限於黃、綠、褐三種,還有藍色、白色、黑色、淺黃和茄紫等色,它以黃褐色為主色調,彰顯了豪華燦爛的唐代貴族文化,明亮華麗沒有絲毫的陰暗感。

奈良三彩多以白色、綠色為主色調,從絢麗中回歸清靜,滲透了日本人內在的一種宗教情懷。

唐三彩在施釉時,為了不讓器底、圈足部分的釉與雜物粘連造成次品或廢品,所以常常不給器底和圈足部分施釉,使器物的底部露胎。

通常,我們將這種施釉法叫做「施半身釉法」。

此外,由於唐三彩器物上面部分的釉層較厚,燒成的過程中器物下部經常會出現色釉向下流淌的效果。

而奈良三彩採用的卻是「施全身釉法」,且上下部分的釉層厚度基本相同,所以從已出土的奈良三彩器來看,並不存在唐三彩那樣露胎和淌釉的現象。

4

釉料的選用

唐三彩所使用的釉料,一般都經過了精選和加工,所以成份比較細、比較純,所得的釉料色澤透明感較強。

而奈良三彩釉料的成份相對來說就比較粗、比較雜,尤其以氧化銅最為突出,正因為如此,它的釉料色澤就較渾濁,缺少透明感。

5

成型方法和裝飾技法

由於唐三彩品種豐富,造型多變,因而其成型方式也較為多樣。

唐三彩的裝飾技法也富於變化,普遍採用了堆塑、捏塑、刻花、印花、貼花、劃花等技法。

印花多飾於模印手制的器類,貼花多飾於輪制圓形的器物上。

貼花是先將紋樣雕塑成型再貼於器壁的裝飾部位,紋飾突起,有淺浮雕的效果。

而奈良三彩器皿類品種幾乎全部都是手工拉坯成型。

由於生產製作的陶工不同,所以拉坯成型的操作方法也不一樣,日本陶工習慣以順時針方向來進行操作。

奈良三彩器物的表面裝飾較為簡單,幾乎沒有像唐三彩那樣複雜的貼花、印花、堆塑等裝飾技法,只有簡單的陰刻或弦紋裝飾。

6

紋飾圖案

唐三彩的紋飾豐富多彩,其中紋飾主要有柿蒂紋、蔓草紋、聯珠紋、花草紋、陰刻紋、珍珠紋、飛雁紋、鳳凰紋等,有些器物的紋飾還帶有中亞特色。

而日本奈良三彩的紋飾,比較單調。

其色釉圖案構成常見的紋飾基本分為兩類,有黃、綠、白或者白、褐、綠相配的網狀帶斑點紋和綠、白相間的「W」或「M」紋。

其中「W」或「M」紋在唐三彩器皿中也有運用,但紋樣筆觸較為整潔規整;

網狀紋在唐三彩中並不常見。

7

燒成工藝

唐三彩絕大部分是通過兩次焙燒。

在未施釉以前,首先要經過一次素燒,然後再進行第二次釉燒,但也有少數小件俑類或小件生活器皿沒有經過素燒階段,直接在胎體上施釉進行一次燒制。

而通過對胎釉的細緻觀察,奈良三彩幾乎沒有一件是一次燒成的,在釉燒之前,都必須進行第一次素燒,而且素燒的溫度要高於釉燒溫度50-100℃。

GIF/1K

日本物語

前身為日本戰國歷史文化社區浪人御所「看日大本營」(2006年創欄)與日本視角(JPSOO.COM)旗下APP聯合發行。旨在以文化、歷史、旅遊、教育、匠人等角度,闡述中日之間的差異引發用戶思考,促進中國年青人對日本的全新認知,希望能有態度、有深度地傳遞有用的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看我無情對,讓你沒話說
林語堂:人生的目的在於享受人生
齊白石筆下的「紅」,艷而不俗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錢穆:關於歷史上真實的孔子,我們還遺漏了哪些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