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死吃不胖的美女們,身後究竟有怎樣的秘密?
法國心理學家凱瑟琳·艾爾薇提議拍一部特殊題材的電影,電影拍得很出色,被一個法國電視台買下。原定播放時間為10分鐘。事實上,節目製作人在觀看樣片後深受震動,最終給了他們20分鐘。
這是個收視率很高的節目,播出的第二天,整個法國都驚動了:酒吧、公司、家裡,人們議論紛紛。在法國,這是媒體第一次向公眾展示,一些美麗而苗條的人們如何吃個不停,然後為了不長胖而自我催吐。不是所有人都會自我催吐,但是導演為了造成轟動,只選了讓人震驚的部分。
人們目瞪口呆,難以相信。什麼!這些年輕漂亮聰明……苗條的女孩們真的狼吞虎咽成噸的「食物」?一天好幾次?接著她們真的自願吐掉,一旦肚子空了又繼續再吃?還有的每天晚上吞下整板的瀉藥,這也是真的?
她們說這不是她們的錯,她們控制不了。她們自己也搞不懂,她們活得如同瘋子。電影中一個參與者說:「你要去電影院……然後發現自己到了超市!」另一個說:「看著自己這樣做,我不明白為什麼。」又一個說:「我感到似乎有個我和另一個我,當另一個我掉到我身上,我就不存在了。」還有一個非常瘦小的女孩,目光美麗清澈且率直,她用堅定的聲音說:「貪食症,我們談論得還不夠……因為這是個煩人的病……因為這是個不雅觀的病……因為嘔吐是忌諱的。你看到的我,和其他你看到的人,我們看起來很正常。當我去瘋人院時,那裡的人不要我,但是『正常人』也不要我,因為我不夠正常。當你得了貪食症,人們不把你當一回事。你不知道去哪兒,因為整個世界都不要你!」
這部電影造成了轟動,這個主題讓觀眾終於睜開眼睛,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貪食表達著他們生存的痛苦。
貪食症通常表達了一種現代社會生存的痛苦,將成為所有西方化社會的頭痛難疾。
美國在很早以前就很關注貪食症,所有的美國初中都有互助小組。有數據表明20%的青少年(其中男孩佔10%)整天大吃,然後為了不長胖進行自我催吐。
全世界的研究者們也真正開始擔心,儘管還沒有得出準確的患者人數(因為被涉及的人們通常感到羞愧,不敢公開承認)。這還波及到了東南亞、韓國,並且可以預見以後中國也一定會有很多貪食症患者。
人們不知道這個現象,一般也看不出來:因為這些人通常很苗條,除了當他們抑鬱、不再有動力自我催吐或規律節食的時候,他們才會變得肥胖。通常,他們外表非常美麗(比如:黛安娜王妃、瑪麗蓮·夢露、邁克爾·傑克遜),很聰明地駕馭著社會生活。這病如此普遍,談論得卻很少。因為它隱秘地存在著,讓人難以啟齒:父母、丈夫、朋友、家庭醫生都不知情,最好的朋友也不知情。他們有時受不了,去找精神科醫生開鎮靜劑或抗抑鬱葯,連為他們診治的精神科醫生都不知情。
人們對此談論甚少,而很多人悄悄地痛苦著,其中大多數是女人。我的來訪者經常向我透露,他們寧願說「我酗酒」或「我吸毒」,因為人們可能會更理解,或者至少會把他們引向可能理解他們的人。一個貪食症患者說:「這甚至能讓人發笑:當我告訴人們我會吃很多然後再吐掉時,他們哈哈大笑,覺得很滑稽。」然而,貪食症是一種「癮症」,完全和酒精、毒品及所有讓人身陷其中的事物一樣,可能導致身體慢慢衰亡,或者突然死亡(心肌梗塞,嘔吐時窒息等等)。經常還有人自殺。一些人「未遂」,另一些成功。瑪麗蓮曾自殺「未遂」11次。一個年輕的貪食症女患者對我說:「對我而言,貪食症同癌症一樣,是一種致死疾病。不同的是,患癌症的人們為癌症痛苦,忍受癌症,因癌症而死,並不感到羞愧。貪食症卻是我自己一點一點造出來,孤獨地經歷,沒有外因,死得一文不值。」
在節目播出以後,除了成千上萬的電話、信件、感人肺腑的見證,也有焦慮。而且總是同樣的焦慮,同樣的疑問:「她們能走出來嗎?」我的回答是:
「能!」
如何治療並戰勝貪食症?
《食物癮君子——經歷並戰勝貪食症》
(法)凱瑟琳·艾爾薇 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開始被誤認為不良飲食習慣的食物強迫症,實際上是一種更深的痛苦,需要另一種針對人格的治療方法。本書作者凱瑟琳·艾爾薇曾經患貪食症達15年之久。期間,她嘗試過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直到成為心理學家,她自創出一種針對食物癮君子的療法,而且用該療法幫助其他食物癮君子。該療法的核心在於:不談論食物,而是針對害怕、做自己或不做自己的感覺進行工作。三十年前,該療法被總結並出版,並迅速被食物癮君子們奉為「聖經」,該書也因此成為法國心理治療書的暢銷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