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山色溪聲留宿雨

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山色溪聲留宿雨

陽書院是古代高等學府,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建制古樸雅緻,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有五進,廊廡俱全。嵩陽書院因其獨特的儒學教育建築性質,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書院建築、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標本"。

歷史上嵩陽書院以理學著稱於世,以文化贍富,文物奇特名揚古今。嵩山地區自古就是儒家學派活動的重要地區,這裡有嵩陽書院、潁谷書院、少室書院、南城書院、存古書院,其中最顯赫的為嵩陽書院。"書院嵩高景最清,石幢猶記故宮名。山色溪聲留宿雨,菊香竹韻喜新晴。初來豈得無言別,漢柏陰中句偶成。"

嵩陽書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國家文物之一,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城北3公里峻極峰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陽故而得名,創建於484年(北魏太和八年),時稱嵩陽寺,605年(隋朝大業年間)更名為嵩陽觀,到五代時周代改建為太室書院。

嵩陽書院始建於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經歷代重修,目前書院保持了清代(公元1644-1911年)建築布局,中軸建築共分五進院落,由南向北依次為大門、先聖殿、講堂、道統祠和藏書院,中軸線兩側有配房和西院敬義齋等,共有古建築25座108間,是大門、先聖殿、講堂、道統祠和藏書樓。

先聖殿內祀孔子及四大弟子象,道統祠內有周公、大禹、堯帝像。藏書樓原為存放儒家經典的書房。在講堂之後有泮池,為儒家弟子中舉之後回來繞行懷念宗師孔子的地方。

中軸線兩側的配房,均為硬山式建築,分別為程朱祠、麗澤堂、博約齋、碑廊等。縱觀嵩陽書院的建築,古樸典雅,蔚然壯觀。

此外,嵩陽書院內還有《漢封將軍柏碑》、北宋黃庭堅的《詩碑》、明代的《四箴碑》及《漢封將軍柏圖碑》、《石刻登封縣圖碑》等50餘通。

相傳,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劉徹來游嵩山時,走到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剛一進門,只見一棵高大的柏樹,身材奇偉,枝葉茂密,武帝仰望許久,隨口封為"大將軍"。穿過二進院,又見一棵柏樹比"大將軍"還要高大,因皇帝是"金口玉言",大將軍已經封過,無奈只好封其為"二將軍"。

隨從官員覺得武帝的加封不合情理,想向皇帝建議,但不聚直講,只好從側面向皇帝提示說。"這棵樹可比前院那棵大得多呀!"漢武帝固執己見,說:"什麼大呀小呀的,先入者為主!"隨從官員一時無語。漢武帝繼續向後走,又見一棵更為高大的柏樹,他便一錯再錯,封之為"三將軍"。

由於漢武帝不公,封的三個將軍都有情緒,"大將軍"感覺自己名不副實,受之有愧,沒臉抬頭見人,久而久之,慢慢地變成了衰腰樹;"二將軍"心生悶氣,連肚子都氣炸了,變成了空心樹;"三將軍"更為惱怒,於是自焚而死。

為此,登封縣內流傳著一首膾炙人口的民謠,更為生動地闡明了這事:"大封小來小封大,先入為主成笑話。三將軍惱怒自焚死。二將軍不服肚氣炸。大將軍笑倒牆頭上,自覺有愧頭低下。是非顛倒兩千載,金口玉言誰評價?"

《大唐嵩陽觀紀聖德盛應以頌碑》,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高9.02米,寬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內容主要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沖為唐玄宗李隆基煉丹九轉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額徐浩的八分隸書。

字態端正,剛柔適度,毛法遒雅,是唐代隸書的代表作品,大唐碑重80多噸,僅碑帽就有10多噸重,古時,人們是怎樣將這麼重的碑帽主上去的呢?千百年來,凡到嵩陽書院的遊人都要提及這個問題。在民間,「智立唐碑」這個充滿智慧的傳說故事,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成為品賞大唐碑的重要內容之一。

嵩陽書院基本保持了清代建築布局,南北長128米,東西寬78米,佔地面積9984平方米。中軸建築共分五進院落,由南向北,依次為大門,先聖殿,講堂,道統祠和藏書樓,中軸線兩側配房相連,共有古建築106間,多為硬山滾脊灰筒瓦房,古樸大方,雅緻不俗,與中原地區眾多的紅牆綠瓦,雕樑畫棟的寺廟建築截然不同,具有濃厚的地方建築特色。

嵩陽書院在歷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場所,但時間最長最有名氣的是作為儒教聖地。

嵩陽書院初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為嵩陽寺,為佛教活動場所,僧 待多達數百人。隋煬帝大業年間(605—618年),更名為嵩陽觀,為道教活動場所。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高宗李治游嵩山時,閉為行宮,名曰「奉天宮」。五代周時(公元951-960年),改為太乙書院。宋仁宗景祜二年(1035年),名為嵩陽書院,此後一直是歷代名人講授經典的教育場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意 的精彩文章:

言談見修養,禮儀在細節
他沒有流淚,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惠風眸子:再見,水!
一句宋詞一段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TAG:哲學與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