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相貌醜陋而當不上官,最後成為一代宗師,可惜現存畫像都錯了

此人相貌醜陋而當不上官,最後成為一代宗師,可惜現存畫像都錯了

本文信息量比較大,有些觀點可能顛覆了大家的認知,請斟酌閱讀。我們知道,在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制度是有一個發展過程,在隋朝之前,採取的是世襲制、舉薦制等等,極少數是被君王慧眼識珠而發現的。但是到隋朝實行科舉考試之後,逐步走上正軌,雖然其他旁門左道而得官位的也有,但畢竟不是主流。

那麼真的是學而優則仕嗎?當然不是,除了學習成績優異以外,長相也是一個重要的標準。這個長相包括儀錶、氣度、舉止等等,也是很有講究的。可以說,朝廷不缺能讀書的書獃子,在大多數情況下,朝廷更需要的是才貌雙全的官員。

這一點,看史書就能明白,你看到正史或者野史的傳記,形容某個官員之時,總是不厭其煩的說他「美姿顏」、「儀錶堂堂」之類。這絕不是歷史上的史學家都是瘋狂的顏控,而是相貌在古代的官場上確實具有極端重要性。

這個風氣在唐朝的官場尤為盛行,唐朝時國力強盛,飽暖思淫慾,外貌協會的成員很多。更重要的是,唐朝的考生在進士及第之後,並不會如同宋朝之後的考生那樣一定能當上官,而是要靜待吏部的銓選考試。這時的進士們,只是獲得了當官的資格,上榜以後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不過是詩人壓力舒緩後的放鬆之舉。

這個銓選考試很嚴格,並非走過場,而是實實在在的淘汰考試。其中最重要的叫做博學宏詞科考試。它要求知識淵博,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這些都在進士科考試中已經考過了。這門科目重要之處在於,這就是考官將親自觀察考生的言行品貌,說白了,這就是面試。

好吧,說了這麼多,今天的主角終於姍姍來遲。這就是後來成為一代大儒的韓愈,後來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可是,當時韓愈同學的科舉之路,或者說做官之路卻是異常艱辛。

首先,他於公元787年、788年、789年即貞元三年至五年,連續參加三次科舉考試,結果都名落孫山。這並不能說明韓愈的水平低,一方面他當時才20出頭,臨考經驗、人生閱歷自然不能和那些老油條們相提並論。

另一方面,韓愈所在的唐朝,開科取士尚處於摸索階段,錄取人數時多時少,但總體來說遠不如宋、明、清的規模龐大。有時候,一年才錄取幾個進士,多的時候也不過幾十名,與後來動輒幾百人的名單相去甚遠。

所以,韓愈並不氣餒,還有大把光陰可以花費。結果在第四次科舉中,終於中了進士。這時候可以為官了嗎?錯了,我不是開始就說還要經歷博學宏詞科考試嗎?可惜在第二年的吏部銓選中,韓愈名落孫山。

這時候,韓愈的嫂子過世了,他要回去守喪。不要奇怪,因為韓愈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都是由他長兄和嫂子撫養。在他十幾歲的時候,長兄也過世了,就由長嫂帶著他讀書成才。長嫂如母,一點都沒錯的。

韓愈為嫂子守孝五個月後,又跑到長安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對不起,他再次倒在了這張門外,無緣為官。這時候的韓愈可能已經知道真相了,但他眼淚沒有掉下來,第三次參加了次年的博學宏詞科考試。

我也不知道怎麼描述了,按理說當時已經27歲的韓愈,已經步入他詩文、知識的成熟期,又歷經人間冷暖滄桑,博學宏詞考試中的知識性部分肯定難不倒他,一定是某個方面出現了問題。

這讓誰也不會甘心,於是在第三次銓選考試後,他久久不願意離開長安,三次上書給宰相。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相貌太過於另類,還是唐朝風氣對顏值看得實在太重。未來文壇領軍人物、一代文豪韓愈所寫的求職信定然是絕代無雙的,但卻如同泥牛入海,毫無音訊。

這時候的韓愈才灰心喪氣,投入一名節度使門下,委屈的做了個幕僚。隨後的時間,他指點文壇,培養學生,名氣越來越大。五年後,名滿天下的他才終於通過了那個該死的銓選考試、那個該死的博學宏詞考試。這樣的他才逐步進入政壇,開始了以文豪推動政治的生活。

韓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朝儒生的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韓愈。因為韓愈所處的唐朝,佛教、道教大行其道,儒教式微。韓愈推行的古文運動,實際上旨在復興儒學。韓愈配享孔子,後世各地孔廟所畫的都有韓愈的像,可惜是錯的。

孔廟中的韓愈像,臉小且美髯,戴紗帽,這其實是南唐的韓熙載。韓熙載謚號文靖,人稱韓文公,後世人便誤以為是韓愈。真實的韓愈身體肥胖而少鬍鬚,沈括在《夢溪筆談》曾明確指出並糾正這個錯誤。當然本文插圖韓愈的古畫像也是錯誤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國富得流油又窮得要死,歷史就和中國好,世界小姐數量最多
此國在歐洲被強國包圍,歷史上命運坎坷,國內網友對它諸多誤解
此人文武兼備,拿了兩個狀元之後,卻在歷史中神秘消失
日軍搶走我國的聖物,價值連城意義重大,至今不肯歸還
此人把皇位和寵妾都讓給別人,換來國家盛世和自己的好名聲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