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出現「死相」時,就是往生成熟的時機

出現「死相」時,就是往生成熟的時機

▌具體在何時運用這一往生法呢?

當自己出現死相,知道無論如何也無法避免死亡,並出現了隱沒次第等的時候,就該修往生法了。而除此之外的時間裡,一律不可以依靠這種方法來往生。假使你這樣做,其實就等於自殺。

自殺的話,世間是常有的。現在人的心態很奇怪,家庭、感情、工作,生活上稍有不順,也許只是遇到一點點事情,就覺得活著沒什麼意義了。其實,人生也並不是只有一條路。如果只有一條路,那它一被堵死,你說「無路可走了」,於是選擇自盡,也可以。但實際上也不是。

因此,你只是缺乏勇氣而已。就存活而言,我有時候覺得,街頭的乞丐還是有一定的勇氣。他每天為了少少的財物,風裡來、雨里去,一點一點地積累。也許你會覺得,這種生活方式缺乏尊嚴,但他就是這樣活著的。想一想他們,我們其他人又何必自殺呢?

尤其是佛教徒,想借往生法自殺是不明智的。當然,出家人一般不會。一是就整個社會比例來看,出家人不多,所以很少聽說出家人自殺;二是作為真正的出家人,他們本來對世間的東西就看得淡、看得破,怎麼會走那條路呢?而作為在家居士,我想你學佛以後,跟非佛教徒應該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呢?因為佛法很寬廣,稍稍入心的話,人也就變得豁達了。人一豁達,又怎麼會自殺呢?

我們知道,在西方的哲學中,並沒有東方的佛教與孔孟思想那麼深奧的知識,然而,當西方人把他們的思想用於心理治療時,卻拯救了許許多多的人。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學了佛法,有了佛法智慧的人,又何必選擇狹隘之路呢?

因此,你不應該拋棄這個人身,而應該用它為後世修積資糧,或者就像前面講的,好好修鍊往生法,到時機成熟時就可以往生了。否則,不管你用什麼方式自殺,當你離開這個世間時,或許你已避開了生前的痛苦,但迎來的不見得是快樂,在眾多惡業的牽引下,可能會立即出現種種惡相;如果真的墮入惡趣,要再得人身,就遙遙無期了。因此,一定要深思!

不僅如此,其實這樣做的過失也是很重的。如續中說:「時機成熟當往生,非時往生殺本尊。」時機成熟時才能往生,其他時間裡,如果你用往生法離開世間,就有殺本尊的過失。戒律中也說,比丘自盡犯墮罪。因此,這種「非時往生」,佛教中是不允許的。

那麼,何時才是往生的成熟時機呢?就是出現死相時

死相(隱沒次第)

所謂死相,就是人在接近死亡時所出現的相,也叫隱沒次第。本來隱沒次第多種多樣,但從淺顯易懂的角度來講,包括五根、四大、明增得這三種隱沒次第。

這些隱沒次第是一定要知道的。否則,缺乏了解的話,到時候或許就來不及了。當然,如果是橫死,就不會出現這種次第,神識在瞬間就要離開,那時候最好用剎那往生法。還有種情況是,有些老人發覺不到死相,因為他是在睡夢中死的,或是邊念經,邊吃飯,人就死了……我家鄉的居士林就有這樣的。這種死法,雖說沒有任何死亡的痛苦,也算吉祥,但有一個問題是,他可能沒有觀想的準備,就在和平常一樣當中死去了。

而如果是生了病,倒是一種提醒,人也會考慮這個,甚至常常留意是否有死相,這樣的話,反倒容易把握了。

※五根隱沒次第

按藏地的習慣,人如果實在不行了,就可以請僧人來念經了。當有人在枕邊念經時,只是聽到一片嗡嗡的聲音,而聽不清字字句句;或者,雖然沒有那樣,但別人的交談等對他來說,也好像是從遠處傳來的聲音一樣,僅僅能聽到聲音,卻聽不清楚說的是什麼,這時表明耳識已經滅盡了(如果只是病得久了,一時聽不清楚,這還不一定是死相,別搞錯了)。

同樣,眼睛看色法時,也只是模模糊糊,看不清究竟為何物,說明此時眼識已經滅盡了。

以此類推,鼻根嗅香氣、舌根品味道、身體接觸到所觸時,沒有絲毫的感覺,那這就是最後的隱沒次第了(如果是感冒或有其他疾病,感覺不敏銳,這個不必擔心,應該不是。明顯的隱沒,像這裡講的這種,自己會發現的)。

這時候,旁邊有善知識的話,可以請求為自己做個千佛灌頂。或者,如果得過大圓滿灌頂,也修持過,甚至對本來清凈有一些認識,只是此時自己觀不起來,可以請上師或誓言清凈的道友,為自己直指心性的本來面目。就像《上師心滴》講的那樣:就在你現在所認識的光明當中,不要退轉,受持堅地……

這樣再三直指以後,我們就一定會記住的。好比國王吩咐下人,下人一定會聚精會神地聆聽,並記住國王的話,同樣,要離開世間的這個人,對旁邊上師或道友為他提醒的觀想次第,會仔細聽受,並清晰記憶。

即使不能做這些,旁邊的人也可以看看,這個人的外氣接近要斷了,人也動不了了,這時就可以為他念頗瓦或助念,因為這也是超度的最佳時刻。

以上是五根隱沒次第。在座的不妨想想,現在各位執著的根識受用,終有一天也會如此隱沒的。

※四大隱沒次第

在五根隱沒之後,首先是肉界融入地大。按《俱舍論》,人身上的肉、骨等堅硬部分稱地大。當融入之時,身體會出現如墮坑中或被山所壓一樣的沉重感,在這種下墮、下滑的感覺中,有些臨終的人口裡就會喊「向上拽我」、「把我的枕頭墊高」,等等。

普通人這時會害怕的,但修行人不同,因為他提前有準備。如米拉日巴曾在道歌中唱道:當初我因為畏懼死亡而入山修行,反反覆復觀修無常及死期不定,而現在我已獲得無死堅地,早已遠離死的畏懼。

尊者的確是我們修行人的典範。你們中的有些人也很不錯,雖然很年輕,在家時工作、待遇也很優越,但一學佛法,心就被點醒了:待遇再好、容貌再美,終究抵不過死亡閻羅卒,與其在平淡瑣碎中過一生,不如趁現在身心還健康時,到寂靜地方修無常、求解脫,這樣當我離開的時候,一定會自由自在、逍遙洒脫……

我想很多人的修行、出家,的確是基於這樣的思索。有了這樣的思索,再加上精進的修行,到了那個時候,一定是不害怕,也不痛苦的。

肉界融入地大之後,是血界融入水大。融入時,會無法控制地流出口水或鼻涕等。

接著是暖界融入火大。此時,口鼻全然乾燥,體溫從邊緣向內收,這時有些人從頭頂突突地冒出蒸氣。

最後是氣界融入風大。按密宗的教言,人的身上有這五種風:上行風住於上身,起到呼吸的作用;下行風住於下身,起到排泄等作用;平住風住於中間,起到受持體溫、分辨飲食等作用;遍行風主運動,身體上上下下的活動,全部由遍行風操作;持命風,就是執持生命的風,這些就是通常講的外五風。還有內五風、密五風等很多風,《心性休息》、《句義寶藏論》等都有宣說。

那麼,當氣界融入風大中時,上行風、下行風、平住風、遍行風全部收在持命風當中,以至於吸氣困難,氣息從肺部經過黑白咽喉而劇烈地向外呼出。

此時體內的所有血液收集在命脈中,心間依次流出三滴血,於是長長地呼出三口氣,「哈、哈、哈」(有些只有一口氣。有些病人病得很嚴重,長時間死不了,最後呼吸一次就死了),外氣驟然中斷。

到此為止,人就死了。在一般的醫學裡,不論中醫、西醫,他們對死亡也有描述,不過都是局限在身體方面,並認為人的整個生命過程就是如此。但佛教不僅講到了這些,而且對此後神識如何離開、如何經過中陰,乃至如何投胎或往生等,更有細緻的分析。這種分析是不共的,也可以說,是世間的文學作品、乃至其他宗教教義中所罕見的。

敬摘錄《前行廣釋》140課

來源於智悲佛網

GIF/573K

《不忘》朗讀|你們打流浪狗就跟打我一樣

佛教與科學|念力強大神奇的作用,不信可以試試!

素食|《戰狼2》女主盧靖姍,原來你是這樣的女神

佛樂|弘一法師《三寶歌》

開示|《文殊禮讚》略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用信仰繪出唐卡世界
信佛不是迷信——認識佛教的偉大
放下即是擁有
蓮師薈供日 殊勝日提醒
傲慢心、嗔恨心這兩種頑固的習氣,怎樣才能從根本上斷除?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