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本是大明猛將,援朝抗日卻被韓國人貶低,如今子孫仍抬不起頭

此人本是大明猛將,援朝抗日卻被韓國人貶低,如今子孫仍抬不起頭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介紹過林則徐的三字遺言,引起讀者的熱議。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明朝抗倭將領陳璘的生前身後事。

豐臣秀吉劇照

在明朝中後期,海防鬆懈,倭寇頻繁侵擾我國東南沿海,戚繼光歷經數年,基本平定倭患,但日本人野心不死。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制訂了吞併朝鮮再攻打大明的戰略方針,日軍在朝鮮戰場上所向披靡,朝鮮無力招架,立即向宗主國大明求援。

戚繼光雕像

明神宗朱翊鈞遂派出了極富戰鬥力的「遼東鐵騎」入朝參戰,中日朝戰爭就此爆發,這次戰爭又稱萬曆援朝戰爭,朝鮮稱之為「壬辰倭亂」。遼東鐵騎初到日本時勢如破竹,可隨著戰線拉長,鐵騎軍漸漸疲軟,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這時一位明軍將領的出現,打破了僵局,他就是陳璘。

萬曆皇帝畫像

陳璘是廣東翁源人,他小時候並沒有讀過什麼書,據說他連普通話都不會講,只會講粵語,因此一直沒有得到提拔。但陳璘卻有著異常的軍事天賦,他善於排兵布陣、謀略指揮,戰場上又驍勇善戰、以一當十。在援朝戰爭中,他的才能就得以充分發揮。

陳璘雕像

史書上所記載的陳璘最為著名的一場戰役是露梁大捷。1598年,陳璘出任御倭主帥,鄧子龍、李舜臣為副帥。陳璘獲悉日軍撤退情報,決定在露梁偷襲日軍。11月19日,意欲撤退的日軍遭到中朝聯軍的三面合圍,中國將士視死如歸,肉身相搏,擊殺倭寇首領石曼子,斬溺倭兵兩萬餘人,毀倭船七八百艘,取得碾壓性勝利。可惜的是,中朝軍隊也付出慘痛的代價,中國老將鄧子龍、朝鮮水軍名將李舜臣壯烈犧牲,陳璘聞訊後大慟不已。

露梁海戰地圖

露梁海戰為萬曆援朝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明史》坦言了陳璘在此次戰爭中的貢獻,記載道:「論功,璘為首」。然而時過境遷,這位英勇抗倭的民族英雄的後代卻沒有得到很好的下場。明朝滅亡後,陳璘孫子陳泳素不願接受滿清的統治,便移居朝鮮,經過幾代的發展,陳家枝繁葉茂,已有子孫2000餘人。

李舜臣劇照(中)

可奈何近代韓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惜歪曲歷史,硬要彰顯李舜臣的功績而貶低陳璘,韓國人甚至說是由於陳璘勾結倭寇才害死了他們的民族英雄李舜臣。常言道,人言可畏,韓國人營造的這種輿論氛圍讓陳氏後代抬不起頭來,對外都羞於承認自己是陳璘的後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720年前的10月2號,蘇格蘭抗英戰爭爆發
此人本是民國軍閥,用5個大洋解決法國坦克,在日記中寫下八個字
除了北方長城,中國一省還有「南方長城」,現狀卻讓歷史專家痛心
亞洲有兩小國互不服氣,祖先卻均來自中國,歷史專家拿出三點鐵證
二戰時德國足以橫掃歐洲,為何要收兩個拖油瓶,原因其實很簡單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