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95後的科普節目長這樣 鬼畜畫風配腦洞劇情 26期獲15萬B站粉絲
「不理不理」既是劇中的一位人物,也是薛凱的微信昵稱。
文|鉛筆道記者朱明馳
導語
「我方有10名勇士,敵方只有8名,那麼一場大戰之後,會有幾人倖存?」
鬼畜風格的畫面,天馬行空的劇情,再配上虛弱無力的解說,幾分鐘視頻過後,「薛定餓了么」給出了答案:根據蘭徹斯特平方率,倖存數為6個。
「薛定諤」的「薛定」、「餓了么」外賣平台的「餓了么」,這個腦洞大開的科普類短視頻名叫「薛定餓了么」。節目每2周更新一期,時長3分鐘,每期都以有趣、搞怪的方式向90後和95後群體傳播科學知識,選題範圍覆蓋數學、物理、經濟學和博弈論等。
注:薛凱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內容真實性負責。鉛筆道作客觀真實記錄,已備份速記錄音。
腦洞大開的科普短視頻
2015年,知識經濟興起,薛凱也成了羅輯思維的忠實粉絲。每天下班途中,他都會用手機聽一期羅輯思維。後來網上出現一些知識經濟的負面評論,但他並不在意。「節目中講到許多有啟發性的知識,它能讓我用更多角度看待這個世界,這就夠了。」
彼時,他正經營自己的設計公司Logicdesign。理工背景的他和大多藝術專業的設計人員風格很不一樣。例如,別的設計人員可能只是在做表面「裝飾」,而薛凱會理解產品內在邏輯,在此基礎上優化內容。
這種差異化成為他的優勢。直到2015年,公司已發展至30人,老客戶口口相傳,Logicdesign先後服務過Apple、Microsoft與Google等企業。
項目越接越多,但薛凱的成就感卻越來越低。外包項目不能產生品牌的積累效應,他想讓團隊打造自己的內容品牌。作為羅胖的鐵杆粉絲,薛凱自然想到一個方向:做視頻化的羅輯思維。
2015年9月,薛凱正式啟動「薛定餓了么」項目,定位知識科普類短視頻。短視頻節目時長約3分鐘,以動畫故事形式講述一個科學知識,選題覆蓋數學、物理、經濟學和博弈論等方面。
「薛定餓了么」的鬼畜畫風
團隊會將科普書籍和知識類節目作為選題來源,把資料和靈感記錄在內部共享平台中。之後,薛凱再根據選題製作出故事腳本。故事通常以一個懸念開頭,在展開過程中,將某個科學知識或概念自然地融入進去。內容製作團隊拿到腳本後,經過分鏡、製作動畫及配音等二次創作,將腳本轉變為影片。
26期視頻,播放量過億
此後,「薛定餓了么」保持2周一更的頻率。第三期節目,團隊選了一個化學元素周期表的選題。視頻製作完成後,團隊開始嘗試在微博、頭條等多平台分發內容。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節目也被上傳至Bilibili網站。
那天晚上,薛凱在下班開車回家的途中,注意到節目在Bilibili上播放量呈明顯增長的趨勢,每刷新一次,數字就增長几百。他想,「明天(播放量)應該會破5萬吧」。第二天一早,薛凱打開Bilibili一看,播放量已30多萬,這出乎他的意料。「我想到這個增長爆點會來,但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Bilibili上視頻的火爆,也讓薛凱對產品定位更清晰:「我原以為目標群體是中產階級,後來發現我們吸引到了和自己相同的一群人——90後和95後群體。」「薛定餓了么」粉絲群體以20歲左右高中生和大學生為主,這些人正處在好奇心最強的年齡,擁有很強的探索未知世界的慾望。
不理不理又掛了,滿屏彈幕。
薛凱說,90後和95後有個特點,他們不喜歡被強硬地灌輸概念。因此,節目是以平等的姿態,與觀眾一起探討這個世界。例如,節目結尾不會給出某個特定的結論,只是拋出問題,由大家去討論;同時,視頻中配音全部由團隊業餘人員完成。「這樣會拉近和粉絲的距離,讓他們覺得我們就是身邊的朋友。」
未來,公司會通過廣告和知識電商等方式盈利。此外,團隊正在開發「薛定餓了么」App,產品將以IP+社區形式,生產PGC和UGC兩種形式內容,該產品將於今年年底前上線。
據了解,該項目正啟動天使輪融資,計劃金額500萬~800萬元,出讓股份10%~15%。
編輯趙芳馨校對馮超
閱讀完莫急走


※傳媒夢工場核心成員竟做共享包包 專櫃價0.15%拎走LV 已有1000大牌包
※杭州餐館新添共享毛巾 10萬人次掃碼取用 已鋪30台
※50天連融兩輪 他回收二手數碼業務攻佔20城 月流水200萬
※獨家哦 這家共享雨傘融資1000萬:資方竟是夢想加 投放於共享單車車籃
※奧運冠軍陳一冰投了家共享健身倉 1分鐘收費2毛下周投放
TAG:鉛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