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信通院《2017智能硬體產業白皮書》發布

中國信通院《2017智能硬體產業白皮書》發布

尊敬的喬司長、倪院士、李處長,各位領導,各位嘉賓上午好!下面我跟大家彙報一下我們院《2017智能硬體產業白皮書》的主要內容。主要是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發展綜述。如果我們目光能夠回到2007年,我們就會發現會見證一個ICT產業的開始,從2007天我們會看到和移動互聯網相關的終端、用戶、流量在爆發發展,甚至接近百分之百的速度增長,這樣的增長速度應該說在整個ICT歷史上都沒有出現過的。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智能手機引領了移動互聯網的十年輝煌,在2009年移動智能終端出貨量超過PC,五年超過功能機,今天移動智能終端每年接近15億增量,移動終端經過它的流量,在互聯網流量里超過50%,用戶使用時間逼近電視,大概都在四個小時左右。也帶動了科技公司,佔據全球top 50,特別是2015年到今天,移動互聯網步入有限增長,甚至停滯階段。我們看應用增長首先是滯緩了,應用對於硬體的要求幾乎不再增長,4G換機動力已經釋放,應用時長已經逼近傳統媒體的天花板。我們所熟知的一些智能產品,包括手錶、手環和一些智能家居,目前來講,還沒有形成可以媲美手機新的平台,所以有關智能硬體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未來核心技術和主要產品是什麼?這個是我們今天主要講的內容。

大家知道智能硬體經過幾年的發展,有一些曲折,不是百分之百線性增長速度,雖然初期增長比較快,但是近兩年增長速度已經降到20%甚至10%的速度,但是今天我們看智能硬體發展迎來了一個曙光,這個曙光最主要的就是由於人工智慧帶來的,智能硬體它會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當中,需要解決很多的智能手機面對很多場景無法解決的問題。今天我們看這一代人工智慧,特別是基於深度學習神經網路的,相當於用類似通用模型解決所有場景問題,只要有可標準數據和計算能力就可以,這樣的方式會極大地釋放智能硬體發展的速度和空間,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用的掃地機器人,很多人買了以後就不用了,就是因為它的智能程度不夠,今天我們看加了機器視覺掃地機器人,它的智能程度大大增加以後,整個的應用和智能水平就會增加。這樣的話,我們用起來就很好,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當然在未來五年內,我們分析認為,智能手機仍然是這一代整個終端的體系的一個主體,作為一個比較長的計算平台。但是我們認為智能手機會面臨重新分配和分流,我們認為有一些機器智能或者智能硬體會效仿人類感知,輔助人類計算和記憶,出現一些大量的智能硬體。

但是,雖然有人工智慧這樣的輔助,但是我們分析智能硬體發展還有很多軟硬體技術的壁壘,比如說像虛擬現實,由於近眼顯示的需求,從目前看,不管是顯示、計算、傳輸這樣一些核心技術,無法滿足用戶比較好的完美體驗的需求。比如說倪院士講的無人駕駛的例子,對於計算、傳輸、存儲等等需求,也是今天技術無法滿足的。這樣的情況,在今天整個ICT技術發展的階段是一個常態,也就是說,已有的應用,對於硬體的需求已經不再增加了,已經夠了,今天的硬體和核心技術的要求。但是新的應用,新的需求,現在反而無法滿足,或者離得比較遠的時間,這是我覺得很重要的障礙。

隨著智能硬體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融入整個ICT產業體系以後,其實整個ICT產業體系會被拉長,會變得更為複雜。比如人工智慧對於ICT產業體系來講,增加了數據獲取、數據清洗、標註、訓練、智能服務等環節,智能硬體由於它涵蓋更廣泛的技術體系和器件,所以它也增加了ICT產業鏈的廣度和長度。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認為這樣就會誕生新的,在新的產業周期里會誕生新的基礎設施和企業,以及新的商業規則。我們認為智能硬體和人工智慧會帶動人類社會輿互聯網世界深度的融合,首先它能夠拓展融合的長度,因為剛才講了,其實智能手機已經佔有了人的四個小時看屏幕的時間,其他傳統媒體加起來把我們眼睛基本佔據了七到八個小時時間,我們的眼睛已經承受了太多的屏幕的放射,所以這樣的時間已經是飽滿了。另外其他數字方式,像語音是增加時間長度很好的方式,另外會細化融合的力度,從我們的整個應用場景也會增加到智能家居和汽車領域裡。還有一些人工智慧新的輸入方式,會提升融合的速度。總之,把我們今天的移動互聯網轉到智能互聯網的方向,這是綜述。

第二,全球的態勢。我們主要是以主要的核心技術和主要產品來展開,主要的核心技術,我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計算、感知和聯網。計算方面,應該說由於人工智慧的滲透,計算的技術在向智能化需求有一個體系化的創新,這是從底到頂的創新,頂端包括雲平台訓練和端側推理會有高度協同,底層包括架構創新,包括指令集和通用、專用架構的創新,也剝削從實際產品層面的異構計算,從今天的CPU和簡單的GPU,到CPU+GPU+DSP+NPU異構計算的融合,當然也會有軟硬體的結合,包括軟體、硬體支持通用神經網路計算以及特定的通用識別演算法的支持。第二是感知,感知也是由於多種感測器以及人工智慧演算法所能夠實現感測器融合和多模態感知。第三是聯網,聯網由於高速率、低功耗、短距離網路技術的發展,會給智能硬體發展帶來新的機會。

五大產品方面,我們認為第一個主要是手機,還是會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作為整個這一代終端體系的主導,今天我們看智能手機增長,在全球範圍來講已經放緩,今天可能會是零增長,甚至在收入規模來講是負增長,當然我們看全球不同領域,不同地區,它的差異性是很大的,像有些包括東南亞和印度,可能在我們三年甚至五年市場之前的狀態,當然我們也看到了主要的前五的企業里,集中度已經比較高了,是諾基亞時代以後首次提升了60%。華為、OPPO、VIVO出貨量也在快速增長,在手機中,我們認為圖像類器件和技術是目前主要的方向。圖像類包括雙攝、全面屏,另外對於圖像的識別和高清晰度的重建也有顛覆性的作用,可能將來我們拿到每個人的手機就能夠知道你的手機是不是能夠支持人工智慧,從手機圖像就可以看到。

第二個產品是機器人,機器人應該說服務型機器人在快速增長,應該說增幅會迅速超越傳統機器人,我們看到軍用、醫療、家用的機器人增長是非常快的,它也有一些核心技術。

第三個是虛擬現實,虛擬現實走出了炒作期,它的增長速度會有所下降,但是它的基礎能力還在提升過程當中。

第四個是無人機,無人機應該說它已經步入了規模的增長,2017年會達到300萬架,60億美元的規模。我們也相信比如在軍用領域,專用領域,可能無人機很快就能夠能力超越有人駕駛軍機的能力。在消費級領域裡,其實是中國寡頭的時代,在專業級,在植保、安防、電力巡檢增長很快。在這當中,晶元飛行平台,還有測避障跟蹤平台等等,這樣的技術是拓展了嚮應用領域的發展,產品和技術也逐漸在豐富。

第五個是家居領域,我們今天看到智能家居模式會收攏到雲交互+聯網+控制中心的模式,特別是智能音箱成為今天的控制中心,當然它未來是不是能夠創新,我們持有懷疑的態度。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智能應用也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延伸,我們看到智能手機在很多應用場景里是做不到的,我們看到醫療、交通、電子商務領域增長很快。

第三,我國發展基礎和機遇。應該說我們國家已經初步具備核心技術體系化的突破條件。特別是比較喜人的是,我們在這一代發展過程中,不光是應用,包括核心晶元,這個晶元不光是雲側,也包括端側晶元,甚至實現了規模化商用和拓展。我們在應用技術方面,甚至是領先於國際的,這裡面我們有很多大的互聯網公司和創業型公司,在很多領域進行切入。當然我們還有引領全球的智能硬體網路技術創新,特別是包括NB-IoT一些規模的商用。我們產品規模優勢也在初步顯現,在龍頭企業帶動下,我們在智能手機、智能無人機、智能家居等領域,已經開始了由大到強的深化發展。應該說我們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公司,我們也形成了在全國各個區域範圍內的集聚優勢,在東南沿海,在京津冀,在中部地區,都有特色的產業集群。我們也形成了具備互聯網特徵的行業智能應用市場,在這個領域裡,由於我們的企業速度非常快,創新迭代速度很快,產品研發速度也很快,有很多的包括跨界終端創新,通過信息交換增值,以及開放的模式變革等等,去推動這樣的市場形成。

第四,問題和展望。應該說我國智能硬體發展還有很多問題,這實際上是和我們整個ICT產業發展有同步的效應,在這裡面我們看體系化架構核心能力是不足的,包括智能手機等人工智慧晶元,難度還是很高的。當然我們還有一些器件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存儲顯示屏等等,另外我們也沒有形成比較強勢的產業生態,這也是和國際最先進的巨頭和國家,還是有一些差距,當然在安全和數據壁壘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

我們最後展望一下,我們認為智能硬體、人工智慧和5G將成為信息技術向物理世界滲透的最重要三個大的驅動力量,應該說移動互聯網帶動了或者創造了十倍於桌面互聯網的機會。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硬體加上人工智慧和5G,這樣的技術在引領著ICT技術,在整個全社會進行滲透,我們會看到整個ICT產業會有十倍甚至百倍、千倍的機遇,今天我的介紹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附上精彩PP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EMS 的精彩文章:

《EPC增強型GaN-on-Silicon功率晶體管:EPC2045》
詳解:有望成為首家上市的LiDAR創業公司——Quanergy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博奧晶典發布IMAP系統
《Dewalt紅外成像測溫儀套件:DCT416S1》
DLP方案攻城掠地,邁入4K影像時代

TAG:ME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