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如來,孫悟空為什麼認慫了?
孫悟空乾癟的體型,一直以來作為反抗的典型被傳唱至今,大鬧天宮更是成為追求自由和藐視權貴的經典劇本。有一點令我十分奇怪,如來將孫悟空壓至五行山下,孫悟空被釋放之後為什麼不懟回去?
眾所周知,孫悟空一直是睚眥必報的,你打我一拳我必然還你一棍子。當初牛魔王等侵佔水簾洞,孫悟空回來之後一頓好打,雖然最終拜了把子,但奪屋之仇確實報了。即便是以玉皇大帝之尊,賞賜了一個弼馬溫的官職,美猴王依然覺得是侮辱了自己,反下凡間去了。
孫悟空怕是古往今來天上地下第一不服之人,不管來多少天兵天將都是不服。若不是太上老君暗箭傷人,用金剛圈偷襲,孫猴子還要惹出更大的亂子。不過,即使是上了斬妖台綁上降妖柱,孫悟空依然是一條硬漢,全身都硬。刀砍斧剁槍刺劍刳毫髮無傷,火部眾神放火煨燒亦不能燒著,又著雷部眾神,以雷屑釘打,一切照舊。
自以為是的太上老君帶到兜率宮,用八卦爐烈火焚燒七七四十九天,反倒給孫悟空加了火眼金睛的屬性。孫悟空還是不服,還是要報復,直接打上凌霄寶殿了。這一會,玉皇大帝請了隔壁的如來佛祖,很硬很硬的孫悟空終於吃癟了,被壓在五行山下。
以孫大聖的性格,有仇必然是要報的,大不了五百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然而,當孫悟空再次身為自由猴,他卻甘願牽馬墜蹬,成為唐三藏的馬前卒。這與之前的叛逆相比判若兩人。很多人認為是因為佛祖感化,孫悟空有修成正果之心。然而,一心與天齊的孫大聖,正的在乎正果嗎?恐怕不是。
很多人都知道,《西遊記》的根本意義在於諷刺現實,而不是為了弘揚佛法。因此,解讀孫悟空的幡然悔悟,當然不能離開現實這個根本前提。
首先,在絕對的權力面前,你能做的只有妥協。與那些叮叮咣咣跟孫悟空打上老半天還損兵折將的天神不同,如來真的只是出手,一隻手就將孫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更可怕的是,如來的一紙公文一句口號,就能調動天地之力,讓老孫動彈不得。如來出手的結果就是,不僅判了孫悟空五百年的有期徒刑,而且只能吃鐵丸喝銅汁,達到了折磨身心的雙重效果。
因此,與如來為敵,沒有任何贏得可能。假如五百年後再來尋仇,贏得的只能是向天再借五百年。雖然孫悟空勇敢,但不愚蠢,這筆賬很容易算。
其次,如來給孫悟空一個許諾,五百年後交給你一個差事,跟著取經人修成正果,給你一個入D……成佛的機會。到時候大家都是自己人,大家齊享富貴永登極樂,還打打殺殺幹什麼(開開心心奔小康)。
孫悟空自始至終的追求就是仙福永享壽與天齊,你追求的如來都能給你,傻子才不願意干呢。不就是五百年的光陰嘛,對神佛來說彈指間而已。
這就是招安的威力,無論是自己打拚還是接受封賞,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享福。宋江也深知這個道理,梁山上事業乾的再好,還不是為了喝酒吃肉有錢花,倒不如被招安,名正言順的領工資,還沒有人天天吵著征討你。
第三,民族性的遺忘和自我療傷功能。被招安後的孫悟空一直保持良好市民的形象,雖然犯了一些小錯誤,但從根本上來說依然是一個好同志。始終團結在以唐玄奘為核心的區進隊伍周圍,矢志不渝的為大唐的取經事業奮鬥終生。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卻是光明的。孫悟空最終被封為斗戰勝佛,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孫悟空感恩戴德。在五行山下吃鐵丸喝銅汁的苦難歲月都化作夢幻泡影,斗戰勝佛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還糾結曾經的苦難幹什麼。一切要向前看,如來同志的神仙夢已經實現了,從此以後只有瓊漿玉液。
孫悟空在如來面前認慫了,古往今來在絕對的權力面前,認慫的可不止孫悟空一個,或者被招安,或者被壓制。當你面對一個個不可能,一座座五行山,最好的結局就是成為萬千神佛中的一份子,一起念經坐禪。
然而,到底是那個無拘無束四海翻騰的猴子快樂,還是按時上班打坐的斗戰勝佛比較快樂?也許這才是《西遊記》的終極之問。
豈有文章傾社稷
從來佞幸覆乾坤
不為君王唱讚歌
只為蒼生說人話
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每一次轉發都功德無量!


TAG:御龍堂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