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炮手3炮震黔軍,強渡烏江戰役中一個被忽視的細節,英雄值得銘記

神炮手3炮震黔軍,強渡烏江戰役中一個被忽視的細節,英雄值得銘記

史海拾記

【筆記君註:1927年,這是一個我們應該記住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一起中共黨史軍史上重要的事件——秋收起義,到今天整整九十年了。秋收起義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毛主席率領的第一支工農軍隊隨之正式創建,同時我們黨的第一面旗幟也正式誕生,是中國共產黨保存信仰火種、播撒信仰火種的一次重要行動。同時,秋收起義井岡山鬥爭、瑞金中央蘇區、長征等革命實踐是我們黨在危險境地中保存革命實力、以星星之火醞釀燎原的重要轉折。今天起,我們將一起聆聽歷史的腳步,回顧那波瀾壯闊的革命畫卷。】

上一篇說到紅軍在猴場召開會議作出三項決定,實際上是封殺了洋顧問李德對紅軍的實際指揮權,會到中央集體決策的狀態,這樣毛主席等人正確意見 可以在一個相對公開的決策平台展開而且往往被採納,這樣也為後來的遵義會議毛主席回到紅軍指揮核心做了鋪墊。

在紅軍到達烏江南岸的時候,國民黨「追剿」軍薛岳部也在全速前進,吳奇偉部四個師進至施秉,周渾元部四個師進佔施洞口,正向黃平推進,逼近了烏江,距紅軍只有兩天左右的路程。而黔軍王家烈部則以一部兵力配合薛岳部在烏江南岸地區攔阻紅軍,另以第25軍副軍長兼教導師師長侯之擔坐鎮遵義,以副師長侯漢佑為前敵總指揮,率三個旅在烏江北岸展開,構築工事,封鎖渡口,企圖憑藉天險,阻止紅軍渡過烏江。國民黨軍力圖把烏江「變成第二條湘江」,將紅軍殲滅於烏江以東、以南地區。

中央紅軍為執行中央政治局猴場會議的決議,決定搶在國民黨軍薛岳部到達之前,迅速搶渡烏江,向遵義推進。能否突破烏江天險,不僅直接關係到中共中央關於在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創建新蘇區決議的實現,而且關係到紅軍能否再次打破國民黨軍的追堵,擺脫險境。

1935年1月1日,紅軍三箭齊發,直趨烏江各渡口,開始為搶渡戰鬥作準備。

根據中革軍委的命令,紅1軍團第2師進至江界河渡口實施強渡,並架設浮橋,第2師主力與軍委縱隊、紅5軍團將由此過江;紅1軍團第1師進至回龍場渡口及其附近地域實施強渡,紅1軍團主力將由此過江;紅3軍團第4師經馬場及其以西地區進至茶山關渡口實施強渡,紅3軍團將由此過江。在三個渡口擔負強渡任務的部隊,是長征以來一路奪關搶隘的開路先鋒——紅1軍團第1師第1團、第2師第4團和紅3軍團第4師第10團。此外,中革軍委命令紅9軍團在回龍場、袁家渡及其以北地區展開,掩護紅1軍團之側後,並受紅1軍團指揮。

搶渡烏江江界河戰鬥遺址

戰鬥首先在江界河渡口打響。對岸縱深的豬場,是黔軍江防前敵指揮部所在地,也是通往遵義的必經之路。從渡口到縱深,黔軍以教導師第3旅旅長林秀生率部扼險固守。紅2師師長陳光親率第4團實施渡江戰鬥。1日,部隊到達江岸後,當地百姓告訴紅軍,要渡烏江,必須有三個條件:大木船、大晴天,加上熟悉水性的好船工。可是紅軍一樣沒有,且要在對岸敵軍的火力下渡過烏江,簡直難以想像。紅4團團長耿飆、政治委員楊成武組織火力偵察,結果發現對岸主渡口(老渡口)處兵力、火力配置嚴密,背後火金山上還有強大的預備隊,但在渡口上游三公里處老虎洞腳另有一個小渡口(新渡口),並有一條傍山小道與主渡口相通,守敵只有一個排。耿飆、楊成武商定:佯攻老渡口,主攻新渡口。陳光批准了這一方案。

「神炮手」趙章成(攝於新中國成立後)

第二天上午,渡江開始。在佯攻部隊的掩護下,1連長毛振發等八人首批下水,鳧水過江,但遭到對岸敵軍的猛烈射擊,被迫退回。當天晚上,紅4團再次組織十八人乘竹筏偷渡,結果由於水情不明,再次失敗,只有毛振發率五名戰士偷渡成功,隱蔽在對岸石崖下。1月2日拂曉,軍委副總參謀長張雲逸趕到紅4團,傳達軍委命令,要求紅4團迅速完成渡江任務,並指出:如果不能迅速渡江,紅軍就有背水作戰的危險。紅4團緊急動員,於3日上午9時許,展開大規模的強渡作戰。突擊營在火力掩護下啟渡,在石崖下潛伏一夜的毛振發等人也突然殺出。突擊營順利登岸,很快奪取了渡口陣地。黔軍預備隊傾巢出動,對登岸的紅軍進行瘋狂反撲。在此危急的時刻,配屬紅4團的軍團炮兵連連長趙章成準確發射,三發炮彈全部落入敵群,壓制了黔軍反撲勢頭。

突擊營趁勢反擊,不僅奪回並鞏固了新渡口,而且攻佔了舊渡口,徹底打開了渡江通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春筆記 的精彩文章:

這三項決定徹底阻斷李德對紅軍的指揮權,遵義會議前最關鍵一步棋
紅軍出其不意奔襲常德,敵軍急調精銳獨立旅設防,被此帥一舉擊潰
血戰湘江之後,紅軍將士期盼毛主席回到軍事指揮崗位,變革即將開始
桂北險境抉擇,毛主席毅然挺身而出,實施轉兵為紅軍爭得一線生機!
紅軍軍事指揮權真正由中國人決策,不是遵義會議,而是在另一個地方

TAG:陳春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