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三項決定徹底阻斷李德對紅軍的指揮權,遵義會議前最關鍵一步棋

這三項決定徹底阻斷李德對紅軍的指揮權,遵義會議前最關鍵一步棋

史海拾記

【筆記君註:1927年,這是一個我們應該記住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一起中共黨史軍史上重要的事件——秋收起義,到今天整整九十年了。秋收起義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毛主席率領的第一支工農軍隊隨之正式創建,同時我們黨的第一面旗幟也正式誕生,是中國共產黨保存信仰火種、播撒信仰火種的一次重要行動。同時,秋收起義井岡山鬥爭、瑞金中央蘇區、長征等革命實踐是我們黨在危險境地中保存革命實力、以星星之火醞釀燎原的重要轉折。今天起,我們將一起聆聽歷史的腳步,回顧那波瀾壯闊的革命畫卷。】

上一篇說到毛主席運籌帷幄建議轉並貴州,出乎蔣介石意料之外,他重兵布置的口袋陣完全失效,但隨後他想起可以藉此機會中央軍進入貴州,完成對這個地方的統治,一舉兩得。

而此事中央紅軍內部也存在一些分歧,為了防止博古、李德以中革軍委的名義發布命令,改變中央政治局決定的情況發生,同時也為了解決最高「三人團」凌駕於中央政治局之上,大權獨攬,使政治局的決議難以得到堅決貫徹,以及軍事指揮上的機械呆板、消極避戰等問題,《決定》中特別作出了三項規定:

一是要求「軍委必須特別注意敵情的分析研究,道路、敵情的偵察,抓住反攻的有利時機,並不失時機地求得在運動戰中各個擊破敵人,來有把握的取得勝利」,並且指出,「新蘇區根據地只有在艱苦的、殘酷的、勝利的戰鬥中才能創立起來,反對一切逃跑的傾向和偷安休息的情緒」。這就明確界定長征中的走與打的關係,對戰略轉移中的逃跑主義作出了初步的糾正。

二是明確規定,「關於作戰方針以及作戰時間與地點的選擇,軍委必須在政治局會議上作報告」。這一規定,實際上收回了最高「三人團」的軍事決定權,自然也就等於取消了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以來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獨斷專行權,為毛澤東重新執掌紅軍的指揮權作了鋪墊。此後,李德基本上被剝奪了指揮紅軍作戰的權力。正如周恩來後來所回憶的那樣:「經過不斷的鬥爭,在遵義會議前夜,就排除了李德,不讓李德指揮作戰。」這裡所指的「遵義會議前夜」,就是猴場會議。

猴場會議會址

三是「責成書記處與軍委保持同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的密切的通信聯絡。加強對於他們的在政治上與軍事上的領導,使他們以積極的行動,來配合我們的反攻」。中央政治局因此而重新恢復了對全國紅軍的最高領導權,並明確書記處與軍委——實際上是最高「三人團」必須在政治局的領導下進行工作。長征之後,最高「三人團」撇開政治局獨自決定一切,政治局不過問軍事的不正常狀態得到糾正。

毛澤東《十六字令三首》

猴場會議是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的繼續,也是隨後召開的遵義會議的重要準備。經過這次會議,不僅紅軍新的戰略方向得到進一步確認,更重要的是毛澤東的正確軍事路線得到了進一步的肯定,在思想上加強了反對「左傾」錯誤路線的鬥爭,在軍事指揮上「結束了左傾機會主義者的軍事指揮權」,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同,這就為遵義會議徹底解決軍事與組織問題,順利實現黨和紅軍最高領導的改組,奠定了思想和組織上的直接基礎。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偉大的轉折即將到來。回首五嶺山脈的艱難征程,面對貴州境內的起伏群山,即將重新執掌紅軍指揮權的毛澤東詩興大發,完成了他在長征路上的第一首詩篇——《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末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毛主席滿懷豪情寫下詩篇,為即將到來的歷史性轉折打下伏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春筆記 的精彩文章:

紅軍出其不意奔襲常德,敵軍急調精銳獨立旅設防,被此帥一舉擊潰
血戰湘江之後,紅軍將士期盼毛主席回到軍事指揮崗位,變革即將開始
桂北險境抉擇,毛主席毅然挺身而出,實施轉兵為紅軍爭得一線生機!
紅軍軍事指揮權真正由中國人決策,不是遵義會議,而是在另一個地方

TAG:陳春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