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可能是近期最帥的一雙UA戰靴! Under Armour Drive 4評測

可能是近期最帥的一雙UA戰靴! Under Armour Drive 4評測







厭倦循規蹈矩?


想穿點兒不一樣的?


這雙怎麼樣?


它是速度型戰靴,沒那麼軟……

希望你的球風也和它一樣硬氣!


輕質的架構

,「站樁」打法的別

想了……


速度型後衛,賽場發動機們,別等了!







老朋友Under Armour Drive系列,每年我們都會做它的評測。到如今,已經有四代作品。雖然沒有了ClutchFit科技,但是它仍然是UA旗下最值得延續的一個實戰系列。因為初代有庫里的加持,另外加上ClutchFit鞋面科技的創新,讓人覺得眼前一亮。而後續的2、3兩代,大有衰退跡象,甚至讓人一度擔心Drive系列的生命力是否能夠持續。






直到八月份,Drive 4曝光,你能深深地感覺到,這個系列往日的榮耀或許要通過它來複興了。大高幫設計,滿是機能風的鞋面,硬朗的線條。每當一雙新鞋問世的時候,總有網友會吐槽,說它像什麼什麼,但我相信Drive 4在設計上的特立獨行,已經完全超脫了現代籃球的一些固有框架。它和即將問世的Curry 4,都稱得起是讓人過目不忘,印象深刻的戰靴。




就算你不喜歡Drive 4的設計,但你也得承認,它,是獨一無二的。






緩震性:7/10




對不起,就算是元老Micro G緩震回歸,也很難讓我把Drive 4歸為主打緩震科技的戰靴。或許是2、3兩代做得太沒有特點了,所以Drive 4除了犀利的外形之外,輕量與快速,便是它的堅定方向。中底貼地,反應迅捷,這種感覺從一上腳一直伴隨到戰靴脫下。Drive系列,也確實需要一個鮮明的風格才能讓它走得更遠。雖然有後掌Micro G緩震科技,但是它的緩震確實很硬,同時,場地感極強,戰靴反應快速。Drive系列,名副其實。






支撐性:7.5/10



從戰靴的名字上你就可以看出,沒有了此前的ClutchFit科技,鞋面變為彈力氯丁橡膠和織物網布雙重結合設計。這一點在舒適、透氣、以及控制重量方面都有很明顯的優勢,但是支撐性確實要比前作們稍稍弱了一些。幸好後跟有3D TPU補強,對於速度型後衛來說,這些還算足夠。但如果你是高大內線的話,暫且不推薦。






舒適性:7.5/10




大高幫,加上內靴設計,難道將來的球鞋都要變

得這麼難以穿入么?雖然是適合我的尺碼,但是還是穿了很久才進去。靴內的空間到是十分合適,只不過鞋領處在穿著的時候,確實要費一些力氣。戰靴上腳後,整體感和穿著性都是非常不錯的,只不過,因為鞋領太高的原因,在腳踝周圍的鞋帶孔和鞋帶會變成一個小小的壓迫點,如果你不穿厚襪子的話,有可能會覺得不舒服。所以,在舒適性上面,因為這個小小的瑕疵,小編並沒有放過,只給了7.5分。如果,解決了這個Bug,那就截然不同了。






抓地力:9/10




人字紋,加波浪式分區。很少見到UA的戰靴在大底上做這麼細膩的嘗試,即便是庫里系列,也是平平一片兒啊!所以說,Drive 4在設計方面,真的是最近UA品牌的標杆之作。而它的抓地力,自然也是穩穩噹噹,毋庸置疑的靠譜。






總結:7.75/10




雖然得分不高,但是我仍然喜歡Drive 4,因為它給我帶來了完全不同的設計風格。而且小編認為,這才是UA的范兒,才是當下流行的機能風。雖有小瑕,但掩蓋不住Drive 4的大膽與創新。老科技、新設計,輕量化的定位,重新激活了Drive系列的

狀態

。如果你想穿一雙不同於球場上任何人的戰靴,那麼Drive 4絕對是好選擇。






Under Armour Drive 4




售價:¥1049.00




重量:385g(US9.5碼)




主要配置:Micro G緩震科技,3D TPU支撐,OrthoLite鞋墊




適合位置:後衛,小前鋒




需保持:出色的場地感




需改進:鞋領處鞋帶孔




楦型:建議大半碼









往期推薦




那時的陳冠希,就已經站在了世界之巔






我們和A妹共度一天,她說代言Reebok竟然是因為她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7SNEAKER 的精彩文章:

L7快訊站 | 你的Sneaker生活
情侶最佳搭配,「Love & Respect」系列
即日開始#暗中淬鍊#
【救命啊,裝備哥!】我想成為吳亦凡,賜我一雙鞋吧!
原來你還在這裡

TAG:L7SNEAK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