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時流行的喝茶工具,你見過這些「老古董」嗎?
文化
10-01
「賣茶翁」,是日本江戶時代煎茶道中興之祖高游外的別號。煎茶道始於陸羽《茶經》,南宋時,日本榮西禪師把茶種、茶藝從中國帶回日本,煎茶開始在日本流行。
賣茶翁57歲時,實踐以茶修行之道,自帶茶具到相國寺一帶賣茶。建茶亭,掛茶旗,設茶爐,擺錢筒,掛一招牌——「百兩不嫌多,半文不嫌少,白喝也可以,只是不倒找」。
此《賣茶翁茶器圖》乃木村孔陽氏模寫賣茶翁所用茶具,彩繪木刻,甚是精細,可遠窺唐宋古器形制之大略。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幾件。
爐龕:放置爐子的小閣子。
都籃:飲茶完畢,收貯所有茶具,以備來日再用。
急燒:又稱急須,煮茶、暖酒器名。
銅爐:生火煮茶之用,以鍛鐵鑄之,或燒制泥爐代用。
瓢扚:多由葫蘆製成,用來堯水。
注子:古代酒器,金屬或瓷製,可坐入注碗中起保溫作用。始於晚唐,盛於宋元。
茶罐:存放茶葉的罐子,錫制。因錫密封性好,故多用其存放茶葉。
吹管:起爐火時用的吹火管子。街邊賣茶必要器具。
水註:注水壺。
瓦爐:用瓦燒製為生火煮茶之用。
炭撾:用來砸炭的鐵鎚。
焙鉤:即茶焙,是一種竹編,外包裹箬竹的葉子。因箬葉有收火之效,故可避免茶葉變黃。
茶旗:類似如今店鋪門口的廣告牌,招攬客人之用。
茶壺:存放茶葉的罐子。日本稱為茶入或者茶心壺。
看完當時如此複雜的飲茶方式,是不是覺得紫砂鼻祖供春做了不小的貢獻?因為有了紫砂壺,我們才能如此便捷又不失儀式感地品茗,同享茶禪一味!


※玩壺能上癮,起初我還不信
※許多買壺的人因為不懂明針功夫的作用而不在意明針功夫
※魯迅的茶道:崇尚自然和質樸
※這個國慶,讓我們一起去宜興轉轉吧
※你知道十八羅漢,降龍十八掌;那曼生十八式呢?
TAG:沉迷學習不可自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