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狀食物更養生?真想原來是這樣
採訪專家: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營養師 劉珊
掌上君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當下「糊糊」餐大行其道,很多人覺得較養生,而且秋季到了,天氣漸漸涼爽,大家開始注重養生,利用各種食物來幫助自己調理一下身體。於是,有些人為了方便,把食物打成糊狀,覺得各種食物混合在一起,既有營養又方便食用。不過糊狀食物真的對每個人都有好處嗎?
營養師劉珊指出,這種糊狀食物雖容易消化,但如果長期進食,對消化功能正常者沒有好處的。營養師劉珊告訴記者,食物在我們胃腸道的消化,分為兩種:一種是機械性消化,一種是化學性消化。在正常情況下,我們進食後食物通過口腔的咀嚼和胃、腸的蠕動等,會把大塊食物磨碎形成食糜,這是機械消化。然後食糜進入十二指腸,各種消化酶進行化學消化。而機械消化過程形成的食糜,就是一種糊狀物質。
特殊人群適宜吃
劉珊向掌上君介紹,一般來說,胃將食物消化成食糜的時間,正常年輕人,大約為40分鐘左右。 但是,對於嬰幼兒或老年人來說,因其消化系統肌肉動力不足,可能無法將食物徹底機械消化形成食糜。如果將食物打成糊狀,這能幫助老人及小孩食物消化的徹底點,從而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率。
劉珊還說了,除了嬰幼兒與老人以外,還有一些特殊人群,如胃動力不足、消化不良者等將食物打成糊狀,可以促進消化,幫助營養吸收。
消化功能健康者勿多吃
劉珊介紹:「對於消化功能健康者來說,糊狀食物並不宜長期食用。 因為長期進食糊狀食物,會導致消化系統的機械消化功能減退,最後可能無法勝任正常食物的消化吸收。比如會導致咀嚼肌萎縮、牙齦萎縮、胃容受性舒張減弱。」
糖尿病患者,尤其不宜
劉珊建議,糖尿病患者要盡量少吃糊狀類的食物。她說,食物顆粒越小,越容易被消化吸收。如果糖尿病患者經常進食糊狀食物,胃腸排空會增快,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會被迅速分解成葡萄糖,導致葡萄糖被迅速吸收,從而血糖升高快。
長期食用糊狀物,可能致病
在與劉珊的交談中,掌上君了解到,糊狀食物幾乎不需要機械消化過程,導致通過胃排空的時間大大減少,但是進入十二指腸內的速度會大大增快。這使得十二指腸球部酸負荷顯著增加,從而可能促使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發生。所以,臨床上不建議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吃半流質或流質飲食。
最後,劉珊提醒大家,糊狀飲食對於消化功能有缺陷的人群是可以吃的,但對於健康人群實在是弊大於利,如果你的腸胃比較好就不要常吃糊狀食物了,還是自己通過牙齒咀嚼食物,發揮其該有的功能。
來源:紫金山記者 余夢迪


※【實用】刷牙時,牙膏到底要不要沾水?很多人都做錯了…
※動物配上音,不能不笑啊……
※【健康】老中醫告訴你:經常揉按10個養生穴不生病!
※脫髮、謝頂 ,為什麼你這麼年輕就加入了「脫髮大軍」?
※論哭戲,只服他們!
TAG:金陵掌上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