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也許未來某天隨生鮮被你一起吃進肚子的,還有「溫度感測器」

也許未來某天隨生鮮被你一起吃進肚子的,還有「溫度感測器」




摘要:

瑞士研究人員最近發明了一種全新的溫度感測器,而它特殊的地方在於可以食用。




相信不少人都有從網上下單購買諸如海鮮或者新鮮水果等食品的經歷。很多時候,可能其原產地與你希望寄送的目的地之間的距離會很遠,「保鮮」就成為了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 


雖然目前冷鏈運輸已經逐漸趨於成熟,但由於這其中包含了較複雜的移動製冷技術和保溫箱製造技術,運輸過程中依舊存在很多風險和不確定性。 


而如果能夠從裝箱到進入到買家的口中,整個流程的各個環節,都能夠利用溫度感測器無線地實時監控食品的溫度,在可以更好保證信息獲取及時性的同時,顯然也將節省出大量的時間以及人力成本。


最近,瑞士的一個研究小組發明了一種全新的溫度感測器,它的特殊之處是,由於採用了人類可以安全消化的材料,所以能夠保證從食品開始運輸到被服用的整個過程,都可以提供實時的溫度數據,以便我們去判斷其是否依舊新鮮。


從該團隊在《高級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成果報告來看,這種可生物降解感測器的厚度只有 16 微米。 


作為對比,通常普通頭髮的直徑大概在 60~90 微米之間。也就是說,該感測器非常薄,絲毫不會對產品的食用口感造成影響。

材料部分,按照該團隊的說法,該溫度感測器主要採用了鎂、二氧化硅和氮化硅。其中鎂是我們日常食物的組成部分,而後兩種是由玉米和土豆澱粉製成的可堆肥聚合物,均對人體無害。


當然,作為感測器,其依舊是需要電源以及無線組件等電子元器件來提供支持。

而就目前來看,讓以上這些電子元器件可以被食用,確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且不說研究人員是否能夠將它們做到足夠小,如果想要讓它們可以被食用,普通的

金屬導線顯然無法滿足要求,但想要找到一種既可以被降解,傳導性能又不遜色於金屬的材料,並不容易。


所以,該研究團隊選擇了一種目前看來可行性比較高的做法:將感測器與電源、無線組件分開放置,通過導線來進行通訊。


圖片來自網路


而顯然,如果將感測器與電源、無線組件等看作一套完整的裝置,能夠被服用的部分其實只有感測器本身。


也就是說,現階段該研究團隊只解決了一部分問題,這套方案依舊存在可以完善的空間。但從健康角度出發,相比目前利用

 RFID 標籤(材料為不可食用的金屬)等來實現溫度監控的方式,它所帶來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


綜合來講,此次瑞士研究團隊帶來的可生物降解溫度感測器,對於冷鏈物流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而

隨著電商平台逐漸走向全球化,也許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它了。


編輯:Rubberso



本文由極客公園原創


轉載聯繫 zhuanzai@geekpark.ne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別再強行秀恩愛,只用聽聽對話,AI 就會看穿你倆能走多遠
騰訊聯手「大逃殺」,國內玩家「吃雞」不遠了?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