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開「茶」的神秘外衣

揭開「茶」的神秘外衣

劉舫溪《茶與茶器》,靜清和/著,九州出版社

梁實秋在散文《喝茶》里說:「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經》,更不懂什麼茶道,從無兩腋之下習習生風的經驗。但是,數十年來,喝過不少茶……」汪曾祺在《尋常茶話》中也說:我對茶實在是個外行。茶是喝的,而且喝得很勤,一天換三次葉子。每天起來第一件事,便是坐水,沏茶。但是毫不講究,對茶葉不挑剔。他還記述了老舍先生的一件喝茶趣事:老舍先生一天離不開茶。他到莫斯科開會,蘇聯人知道中國人愛喝茶,倒是特意給他預備了一個熱水壺。可是,他剛沏了一杯茶,還沒喝幾口,一轉臉,服務員就給倒了。老舍先生很憤慨地說:「他媽的他不知道中國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

一天喝茶喝到晚,也許只有中國人如此。外國人喝茶都是論「頓」的,難怪那位服務員看到多半杯茶放在那裡,以為老先生已經喝完了,不要了。這幾位可是文豪級別的人物,喝茶尚且如此,可見大約當下99%的國人喝茶,不過是把茶當做是開門七件事之一,人生的附屬品而已,是不大講究的。

然而,喝茶應該是大有講究的,這講究是傳承、是文化,甚至是科學的、藝術的。今天,喝茶之人大約就分為兩類,一類像梁實秋、老舍等「喝茶是一天喝到晚」,解解渴,提提神;一類是習茶,這一「習」就高雅了許多,可問題偏偏就出在這「習」字上。放眼望去,滿眼是裝神弄鬼,給「茶」穿上了一層神秘外衣。那古人是如何喝茶的呢?又有哪些講究呢?探究清這些問題對於「撥亂反正」就大有必要。相信不少人可能也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也未見有誰能夠理清歷史脈絡,形成一個科學完整的知識體系。《茶與茶器》是一本關於茶的發展史及茶器發展史的書,其中廣泛的考古資料,繁縟的文獻考據,精彩的文人唱和,大量的科學數據,儘可能地梳理了不同時代、不同朝代不同茶的製作工藝、飲用方式、茶器的發展脈絡、茶與茶器的關係及喝茶的各種禮儀等,脈絡清晰,考究細緻,體系完整,洋洋大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用保溫杯泡普洱茶到底行不行得通?
奶茶妹妹聚餐艷壓群芳,往人群一坐區別太明顯
黑茶的簡單梳理(三)——再說普洱
據說不喝茶的人,看完都想喝茶了!
茶房,茶室,茶器

TAG: |